八零中文网 www.80zw.cc,最快更新将夜之我真是一个剑师 !
天下第一雄城,大唐国都长安城。
这座历经世上风雨千年的唐国国都,繁花似锦,人杰地灵,虽然说武者多如狗,剑师满地走可能言过其实了。
但是最为天下第一雄城,自然亦是卧虎藏龙,修行者遍布。
听说不过是天启三年之时,长安城之中的常住人口就已经破百万了。
可想而知,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座雄城之中的人口到底达到了何等惊人的地步。
所以在这么人口数的长安城之中,每天都会发生不少趣事妙闻。
而最近这座足足上百万人口之多的世间第一雄城的目光,却是被城外贫民窟给吸引了。
长安这座雄城主要分为四个区域,有东西南北四城之称。
北城的尽头是整个大唐的中心——皇宫。这里遍地皆是部堂衙门;
南城乃是朱雀大街,相对其他三城,一向都是较为宁静的;
西区代表着富贵.....东城区便是代表着杂乱。
而城外的贫民窟在多数人的眼中更加代表着混乱,但是如今在那多数人心中象征混乱的城外贫民窟之中,却是有着一座高楼骤然间拔地而起。
这座高楼很是突兀地,就这么出现在了这一般房屋不足数米的贫民窟,
到处都是茅屋土房的贫民窟,它就这么静静矗立在那里。
楼阁不是很豪华,但是看着就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通体由木头构成的五层高楼,半点不张扬的古漆色给木楼增添了几分厚重感。
木楼前,一处人工挖掘的湖泊之中,种着不知道从哪里而来的诸多荷花,
湖泊旁,几株很明显是刚刚移栽而来的巨树散发出了无尽的生机,若不是树根处略显翻新的土壤的话,恐怕没人会认为这是刚刚移栽不久的吧。
在临近湖泊不足两丈的一处石碑之上,不算好看但一撇一娜之间透露出无尽认真之意的“琴阁”两个字很是显眼。
虽然这座高楼在如今的长安城之中可谓是人尽可知,而且可以说每个听说过琴阁的人对于琴阁之中到底是怎样的都有着难以想象的好奇。
但是琴阁却仿佛根本就不向外人开放一般。
自从这座琴阁出现在长安百姓的眼中之后,便从来没有人进去过。
不过只有一些了解内幕的人才知道,这座木楼的真正底细。
而这些了解到这座木楼底细的人,却皆是心中暗叹啊。
谁能想象这座木楼竟是由开国以来的最为年轻的太傅带着大唐的皇子殿下亲自建成的呢!
这实在有点难以想象啊!
.........
“哎,终于完成了!”
添上了最后一点土之后的李珲圆、李隆基以及李琥珀等三兄弟望着身旁诸多的生机勃勃的巨树以及湖泊之中的荷花,心中不自觉地升起了无限的成就感。
伸了个懒腰之后,李珲圆望着那边静立的白衣依旧,不似凡俗的少年,心中的埋怨就没有停止过。
而一旁的李隆基和李琥珀两人见到李珲圆翘起的嘴角,便知道其又是在愤愤不平呢。
、不过他们还是很好奇少年到底在干什么,毕竟从上次见到少年算起,少年已经于此处静立一天一夜了,仿佛一尊冰冷的雕像一般。
若不是不时还能感受到少年的气息,他们心中恐怕都已经做好为其送.....的准备了。
“先生,请问接下来还有什么任务需要完成吗?”
在李琥珀哀求的眼神之中,李隆基望着那边的白衣少年轻声问道。
轻轻晃动了一下略显僵硬的身躯,诸葛明环视了一周后发现,这三兄弟倒是没有偷懒,自己交给他们的工作都完成了:
“此间事已了!”
.....
长安朱雀街。
时隔这麽久,再次来到这繁华世界的李珲圆这摸摸,那敲敲,整个仿若一名第一次来到长安的土包子。
“先生你看,那是红袖招,要不咱们去?”
突然到处发狂的李珲圆指着一处绵延的宫殿,一边冲着身后的诸葛明、李隆基以及李琥珀等三人挥着手大喊道,一边眼角轻佻。
那意思不言而喻。
直让从他身旁路过的众人以一种看待傻子的目光盯着他。
而那边的诸葛明、李隆基和李琥珀望着如此失态的李珲圆,都是感觉到了一股不自然,有一种脱口而出自己等人不认识的冲动。
毕竟周边众人的看待傻子一般的眼神可不只是放在李珲圆一人的身上。
不过李珲圆却是根本就不在乎,一步跨出,来到诸葛明的身旁,仿佛一名好哥们一般搂着诸葛明的肩膀,冲着身后的两人说道:
“难道你们俩就不好奇先生留在红袖招大堂墙上的那首传世佳作吗?”
李珲圆话音刚落,身后的两人脑中突然闪过一丝灵光。
他们当然知道自家先生那首流传甚广的传世名篇,毕竟那天的事情可是一直在大唐之中经久不衰的啊。
除此之外,他们对于颜瑟大师的那一首惊世神作同样心生无限好奇。
感受到了身旁蠢蠢欲动的三人,诸葛明的脸上闪过一丝苦笑。
而早已经暗自勾结的三人却是直接合力推着诸葛明便往那片绵延的楼阁而去,根本就没有征求诸葛明愿不愿意去的打算。
于是,在三人的合力之下,诸葛明再次来到了这个对他来说记忆颇深的地方。
一进入连绵的楼阁,李氏三兄弟直接冲着目的地而去。
在跨过十数名形形色色的绝色佳人之后,一个稍微有些喧闹的大堂呈现在几人的眼中。
当然,那墙上抢眼的两首诗篇亦是直接吸引了三人的注意。
“今天结拜很高兴,
老子要喝一大壶!
........”
心中忍不住轻轻念诵着颜瑟大师的那首“绝世佳作”,三人知道恐怕颜瑟大师这是又一次出名了。
毕竟那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念力,在他们等修行者的眼里是那么明显。
而且在有着念力的存在,恐怕这些字迹几乎没有消散的那一天了。
而当瞥见同样墙上的另一诗篇之后,三人的心中亦是感叹:
果然不愧是先生啊!写字就是有腔调!
虽然另一诗篇没有什么明显的标志,而且好似还夹杂着别人为了诗篇字迹不消而附加的念力,
但是三人却是无比肯定那一定是诸葛明留下的。
毕竟谁让自家先生就是这么有腔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