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中文网 > 九星医院 > 第185章??折叠人生

第185章??折叠人生

八零中文网 www.80zw.cc,最快更新九星医院 !

    一处农家小院里,三十九岁的黎华正躺在竹床上,透过双腿间宽不过一指的间隙,仰望着天空中瞬息万变的乌云。

    他的双脚架在肩膀上,如同练瑜伽一样,但他这样的姿势已经保持了快十年,因为他患了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属风湿病范畴,病因尚不明确,是以脊柱为主要病变部位的慢性病,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变,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黎华在青春正好的19岁时发病,但当时只不过觉得膝盖疼,不好走路。

    那时的他将近高三,学业的繁重让他忽略了身体的变化,加上住在农村,村里的赤脚大夫,县城里的医生都觉得不过是一般的关节炎,让他打几针消炎针了事。

    可是高考之后,打了不计其数的针,各地的医院换了好几家,病情也不见好转。

    他在大二时退学,辗转各地看病,中医、西医、算命的大师、烧香的高僧都尝试过了,家里也花光了几乎所有积蓄。

    到了25岁,黎华已经坐在了轮椅上,家中的贫困让他最后只能坐在家中认命。

    他曾去小镇的街口卖点小百货,一天也就挣个十几元钱,与其说是赚钱帮补家用,不如说是打发时间,毕竟,天天呆在家里看电视也不是个事儿。

    20年间,黎华陷入了与慢性强直性脊柱炎的长期战争。

    大多数慢性疾病——如鼻炎、胃炎、皮肤病,是一种病人与自我缺陷斗争的过程,你受降于它,接受了它,剩下漫长的时间就是与之共处的过程。

    而对于黎华来说,慢性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物理变化。

    20年,炎症渐渐从双腿扩散到了背部。

    一开始他还能直立走路,后来身体如抽去钢筋混凝土柱子的房屋一样坍缩了,腰就弯了下去。

    这个病如同一个强大的魔神,抓住他的头和脚,用力地拗,年复一年,要把他整个人对折,折弯,折弯,再折弯,似乎铁了心要让他向命运低头,然后再消失于人世。

    当他的脸缓慢而又坚定地往大腿贴去时,他只能拼命地把头歪向右侧。

    这样,他还能斜着眼睛,从右侧那一点点缝隙里观察这个窄窄的世界,这导致他的两只眼睛不对称。

    饭菜也从这个窄小的缝隙里送进来,他一点点用勺子把饭扒进嘴里。

    吃饭太难,加上胃被弯下的腰和胸部挤压,已经收缩到很小,他每次只能吃上几口。

    当年一米七的小伙子,现在高不到一米,体重仅80斤,当真是骨瘦如柴。

    乌云更浓更黑了,一点点细若米粒的水点掉了下来。

    要下雨了,父母还在田地里忙着春播,要想不被雨淋,那就得靠自己了。

    黎华拼力将身体侧躺着,屈起双腿,慢慢地挪下了竹床,依靠着狭窄的视野,艰难地倒退着进屋。

    只走了不到不米,他就感觉满身是汗,肚皮处传来一阵痒痛。

    那是天气转暖,让他经常出汗,而汗水渗透进他愈发紧贴的肚皮上,导致肚皮处出现了炎症。

    他感觉肚皮处痒痛正在往深处发展,村里的赤脚医生说,皮肤再这样糜烂下去,伤及内脏,有药难救!

    “华子!”,院门外传来熟悉的老人声,那是老村长。

    “村长”,黎华停了下来,微微抬起手晃了一下。

    “你怎么乱走呢?”,老村长快步上前,推来轮椅,扶着黎华坐下。

    “村长,你带谁来了?”,黎华虽然看不见,但耳朵却听见了其他人的脚步声。

    “我请了县人民医院的王院长给你看病,哈哈!”,老村长爽朗地大笑道。

    黎华心想,就老村长那人面,能请得到县人民医院的院长?这是老村长给自己脸上贴金呢?

    跟在老村长后面的两人,一个是新侗县人民医院的院长王艺欣,另一个则是张景。

    张景之所以会来,是因为在完成白内障扶贫项目后,他与王艺欣偶尔提了一下,说对普通的病没什么兴趣,越是疑难杂症越有挑战性。

    而王艺欣则是因为手下将眼弓形虫病误诊为白内障,感觉被张景团队挫了面子,她起了好胜之心,就将她知道的县里还留存着的疑难杂症病患列了出来,其中就有黎华。

    张景一看患者简介,第一个就挑中了黎华。

    “张老板,这个有挑战性吧?”,王艺欣眼神暗带挑衅地看着张景。

    “有!”,张景看到黎华的第一眼,不用系统诊断,就知道这是强直性脊柱炎,而且是一种极端的折叠人状态。

    这种状态有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代号,叫“3-on折叠人”。

    “on”很好理解,英文里简单的介词,意指“在……之上”,放到黎华身上,用“贴着”更为贴切。

    “3”是指黎华身体有三处贴着的部位——下颌贴着胸骨,胸骨贴着耻骨(接近大腿根部位置),面部也几乎贴近大腿。

    从侧面看去,他看起来会就像一个英文字母“P”!

    黎华的病例足够复杂也足够挑战,但不是每个医生都有与之匹配的能力和勇气去医治黎华。

    张景见到黎华时,却是有种耐心的猎人见到等待已久猎物的喜悦感觉。

    在系统里,像黎华这种患者也很罕见,但做下来,对自己医学技能的提升却是全面性的。

    “黎华,想再抬起头做人吗?”,张景蹲了下来,掏出手机,拿手机屏幕当镜子,以镜为媒,与低着头的黎华对起话来。

    “想~”,黎华不知道眼前这位年轻人是谁,但一听有机会治好病,他的声音都颤抖起来。

    王艺欣惊讶地看着张景,“张老板,你能做?”

    黎华曾经来新侗县人民医院就诊,但是没有医生敢挑战这种难度达到顶点的病例。

    “问题应该不大!”,张景的脑海里已经闪现了好几个手术方案。

    “……”,王艺欣沉默了,她不知道张景是无知者无畏,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但看到张景胸有成竹的样子,她心里想,也许他真能做到。

    “手术要多少钱?”,黎华担忧地问,家里负担不起那天文数字般的医治费用。

    “有参加新村合作医疗保险吧?”

    “有。”

    “那就行了,医保外的费用,我们医院承担!”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