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中文网 www.80zw.cc,最快更新八角镇之子 !
“好了,我先回去了,以后我会随时联系你的,我知道你有空肯定会呆在病房的,好好干,我的强哥,尽快成为一方名医,也要尽快帮我找到女朋友哦。”石文化念念不忘这件事情,说完便开车绝尘而去。
看着汽车后面扬起的滚滚红尘,唐伯强摇了摇头,心中有一种莫名的困惑:为什么不让我写信给文玉?唐伯强脑海中灵光一闪,莫非……但很快便摇摇头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1984年8月7日,星期二,是唐伯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医生的日子。唐伯强保持着实习时的习惯,比上班时间早了足足半个小时到病房。在唐伯强看来,这个时间比起实习的时候一点都不算早。令他甚感意外的是,当唐伯强穿着崭新的工衣到病房不久,冉主任也到了,唐伯强心想,且不管这位主任为人如何,华夏医人对待工作,对待事业的作风在他身上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丢掉。
冉主任看见唐伯强这么早到来也感到高兴,用他那标志性的笑脸对唐伯强说:“不错,这个假期你好像胖了一点,不过还是瘦,要注意锻炼身体。以后上班就要早点到来,这是我们华夏医人的传统。早点来,既可以了解昨天晚上自己分管的病人的病情有没有变化,也可以了解昨天晚上有没有新收的病人,如果有,病情如何,总之,早点来,益处多多。”
“是,我实习时老师就是这样要求的,我也习惯了,一定不会辜负主任的期望,也不会丢华夏医的脸的。”唐伯强很大方地回答。
冉主任一定是在昨天见到唐伯强后就做好了安排,今天全体医生护士集中在医生办公室交班,目的自然是介绍新入职的唐伯强给大家认识。
昨天听周姐说了,神经内科有36张床位,如果在高峰期加床的话可以收到40个病人左右。但科室的在编医生并不多,总共才十个人,参加一线值班也只有4个,唐伯强的到来,可以稍稍缓解一下一线值班医生的压力,护士一共有十四个人,因为重病人多,护理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早上八点整,交班准时开始。对于这样的交班方式,唐伯强实在是太熟悉了。从新桥市人民医院到华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再回到海湾医学院附属医院,都是同一种模式,那是因为冉主任出自华夏医之故。
值班护士交班,值班的一线医生交班,总住院医师交班,因为周一晚上没有特别需要叫值班的二线医生的事情,所以二线也没有说什么。
交班完毕,冉主任向全科医护人员介绍新来的唐伯强,唐伯强连忙站起来向各个方向点头,冉主任对唐伯强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希望他尽快融入到神经内科这个大环境中,接着介绍神经内科的日常工作安排以及相关的教学工作情况并对唐伯强的工作做出安排,一如昨天冉主任所说,今天唐伯强正式接管1至6床的病人的日常诊疗工作,最后免不了说一些鼓励的话。
从在医生办公室坐下来那一刻,唐伯强就开始默默地观察办公室每一个角落里坐着的人员的情况。
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效之。以唐伯强目力所及,除了与冉主任并排而坐的护士长何水英有着令人摸不透的、持续挂在脸上的笑容以外,其它的医生和护士们的脸上都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容”,只有周姐用灿烂的笑容来回应唐伯强的目光。唐伯强特别关注主治医生、马上就要成为他的上级医师且每天上午带他查房的卓广明。中等身材,年约40的卓广明坐在冉主任的身旁,也是同样的一副表情。据周姐说,这个人城府很深,为人很圆滑,不会得罪任何人,遇事从不轻易表态,将自己隐藏得很深,在冉主任面前唯唯诺诺,哪怕他知道冉主任做错了也不吭声。据说已经被冉主任内定为在冉主任退休后接班的唯一人选。
第一次身处这样的氛围,多少令人感到压抑,但唐伯强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来昨天周姐已经给他说得很透彻了,二来在家闭关期间,唐伯强自己也想得很透彻了。他将用一种自己的方式,用一种阳光的心态来面对所有的人和事。
昨天下午李嘉医生已经在病床边向唐伯强完成了交接班的工作。今天交完班,唐伯强便主动走到卓广明的跟前,很谦虚地说:“卓老师,今天开始跟着您学习,请多多指教,也请多多批评和指出我的不足。”
“呵呵,你客气了,华夏医毕业的人都是很优秀的,以后我们一起互相学习。”卓广明一句看似褒扬的话将唐伯强软软地“推”了回去。
早在预实习阶段唐伯强就开始思考以后如何做一个好医生。实习的一年给了他很好的学习和验证他的想法的机会,后来回家闭关期间,他也就这个问题做了深入的思考并形成了自己的理念。
在唐伯强的眼里,医术是做一个好医生的根本,是基础和根基,没有好的医术,根本没有资格谈做一个好的医生。基于这样的思考,唐伯强自然花最多的时间在如何提高自己的医术上,从书本学,从杂志上学,从前辈身上学,从同事身上学,甚至于从将来带教的学生身上学。当年在新桥市人民医院时,朱老师就以渊博的知识和不耻下问的博大胸怀赢得唐伯强的尊敬和爱戴,也深深地影响着唐伯强今后的行医生涯。所以,不管什么形式,只要对提高医术有帮助的,都不拘一格,不拘泥于形式,一如在实习阶段,唐伯强从自己的同学们身上学到很多医学知识和技巧一样。
在实习过程中,唐伯强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特别是在新桥市人民医院实习阶段,这个现象特别突出。一些医术很好的医生不一定有很多的病人找他看病,相反,一些在同事眼中医术并不很高明的医生却很受病人们的欢迎,这样的结果,反过来会促使这个医生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医术,最终这些医生会有一个良性的循环,病人越来越多,医术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