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中文网 www.80zw.cc,最快更新大洋帝国 !
李纪登位后,继称安南王,自认“第五代安南王”追封李浙为“第四代安南王”。李氏皇族挖出李鲁尸首挫骨扬灰,并除去李鲁一系家族族谱,并赐姓“淫”予李鲁后人。
封吕士惟为“世袭开国公”加“世袭宰相”位。
待宋朝建立,安南王国依靠大量汉人移民军,其政权已经扩大到整个南越半岛并占领大部分真腊国以及部分占领部分暹罗领土。并控制住大宋南方的海事交易。
宋太宗雍熙元年,吕宋岛,发现大量铜和黄金,第七代安南王将都城迁回吕宋锦都。
宋太宗至道二年,第八代安南王5岁即位,吕氏家族没落,政权被外戚大将郑国源所控,再次出现外戚掌权的局面。郑国源欲交好宋朝,其子郑南德趁出访宋汴梁之际,向宋称臣,宋太宗封吕宋李氏为“安南郡王”,其治下的领土被封为“安南郡国”,又封郑国源为“安南公”、“安南理政”和“安南大将军”这三个头衔,虽然一切都是郑南德的主义,但是当得到宋朝承认,标志吕宋李氏彻底失去了权力,被衍化为虚衔元首,其命令也只能在其居住的南海郡王府中通行。这次事件标志着“郑氏家族统治的开始”。
宋仁宗时期,郑氏第四代传人郑仪桦,推翻吕宋李氏称王,屠杀吕宋李氏近半。民间愤慨,南越郡湾西县县令李启零(吕宋李氏分家)起兵造反,并向宋仁宗启奏郑氏欺压百姓。
宋仁宗派将军姜卫协助李启零复国,历时三年,李启零复国,为感谢宋朝协助,将南海海域及其岛屿供奉于宋朝。李启零被宋朝封“南海郡王”其治下为“南海郡国”以区别于“安南郡国”。
此事标志着“南海郡国时代”开启,“安南王国时代”结束。
南宋时期,南海郡国北段为南越半岛与南宋交界。南段到爪哇岛,最后到达南屏岛(最初史料记录为伊利安巴拉),南宋与第三代南海郡王取得联系,相约共同北上征讨金朝但因南宋皇帝多疑,加之后备补给缺乏由第三代南海郡王所带领北征的军队遭到失败
北征途中第三代南海郡王暴毙,封其子于临安续任为第四代南海郡王,随后便带兵返回吕宋,因长久不在国内,回国后很快被外戚氏族所控制。
至南宋灭亡,近一百六十余年中,历经七代南海郡王已经基本无权势。因地理隔海不通,交通不便,中央朝廷的权臣制衡妥协之后,南海郡国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即为:世家“审政会”制度,朝中一切大小事务,都有各地世家大族通过审政会予以协商解决,郡王仅作为审政会首脑,权利和世家大族相同。
虽然王权旁落,审政会也会有新的家族加入,也有些衰败的世家退出,但政局却稳定,形成一种世家制衡。因与南宋贸易来往密切,使得南海郡国内部逐步接受教化。
南宋灭亡,大量南宋子民南下南海郡国,出现第二次移民高潮,其中衍圣公家族的一支也到达吕宋
元朝建立之初,第十一代南海郡王已达理政的年纪,待元朝军队准备南下,时年34岁的第十一代提出与元朝谈判,因和谈判的将军一言不合便被斩于会谈场所。
南海郡国朝廷审政会一干世家大族立刻投降元朝,元朝设立“达鲁花赤府”以镇守南海。初代达鲁花赤名为“鲁奇都”十分友善,但7年之后便被召回大都,执政七年未立南海王。元朝派遣的第二位达鲁花赤名为“哈赤木奇”极为残暴和好色,刚刚上任便娶了第十一代南海郡王的仅有的两位女儿为妾,并立年纪较小的那个女儿为第十二代南海郡王。当第十二代南海王和哈赤木奇生出儿子后,哈赤木奇便立自己的儿子为第十三代南海郡王。
哈赤木奇一直统治着南海郡国,待哈赤木奇年迈时,上书元朝,希望南海国独立,元朝皇帝恩准,哈赤木奇独立之后,统治手段软化许多,为了制衡审政会权利,推行“科举选仕”制度,元朝汉人便再次开启移民潮。
南海郡国朝廷审政会中的世家,一直在不断的积蓄力量,以求废除哈赤木奇的达鲁花赤治府的统治,世家领导人则是第十一代南海王的侄子李之恩。
南海国从元朝独立出之后的第三年,哈赤木奇病逝,在岭王李之恩的带领下,南海郡朝廷审政会和李之恩的岭王军起兵,对第十三代南海王兵谏,最后十三代南海王将王位禅让给李之恩。
李之恩,十一代南海王的亲侄子(其弟之子),早年间随鲁奇都回到大都,成为鲁奇都的得意门生,鲁奇都后来官至宣政院大都督。在得知南海现状后,拜见皇帝,说明情况。皇帝封李之恩为岭南王,并御赐岭南王军总督军的腰牌,以节制哈赤木奇。李之恩,回到南海便招兵买马,得到了宣政院的支持,很快在南海国和元朝交接处就拉起了一支兵马。但是由于南海的哈赤木奇私人卫队余威犹在,并且此时南海以元朝为尊的情况没有变化,所以在没有明确的圣旨或其他旨意的时候,李之恩一再忍让。
元朝允许南海国独立之后,哈赤木奇被圣旨封为南海国监国丞相,直到哈赤木奇死后,经鲁奇都多方活动,元朝朝廷封李之恩为监国丞相。
哈赤木奇临死的时候,让属下岱钦接替自己的职务,辅佐第十三代南海王,围剿李之恩,李之恩无奈之下起兵,最终对第十三代南海王施以兵谏。
李之恩,任南海王后,上书宣政院,将“南海郡国”改为“岭南郡国”但被驳回。后又上书,将“南海郡国”改为“南岭郡国”经多方活动,最后成真。此事,标志着“南海郡国”谢幕和“南岭郡国”开启。
明朝建立,李之恩之子上书明太祖,以求归为属国,明太祖恩准,并希望李之恩能到访南京,然在去南京的路上95岁李之恩病逝。
在元朝时期,出现了多次的移民潮,直到明朝建立,才不在有移民高潮的出现,史称第三次移民潮,是人数较多的一次。
明太祖派遣大量官员以帮助南岭郡国,使得南岭郡国的政权一步步的被明朝控制,因此南岭郡国的官员和明朝官员产生诸多矛盾,孝文帝上台时期便撤回了部分官员。但在永乐皇帝时期,因受到大量恩惠及贸易恩惠,并且允许南岭郡国船只靠岸经商,明朝派驻的官员又多了起来。而南岭统治阶层以及朝廷审政会为工具,几乎垄断了对明朝贸易,并以此为基础,增强中央朝廷的统治力度。
永乐皇帝驾崩后,恩惠和贸易逐渐减少,直到明英宗之后,明朝加强禁海管理,并对南岭郡国的恩惠奖赏及船行贸易,类比朝鲜等附属国,不在派驻明朝官员。至此,明朝放弃了对南岭郡国的控制。
南岭郡国跟明朝贸易进一步萎缩后,原本欣欣向荣的南岭郡国的经济便出现了极大的下滑,被史学家称为“英宗断贸”,这也代表着南岭中央统治世家的朝廷审政会的权势渐渐减弱,而靠走私等非法途径同明朝贸易的藩镇,成为了郡国的主角,变的富有而强势。短短几十年南岭郡王有三个被迫退位,出现了五个幼年登基。朝廷审政会在地方割据中一开始处在尴尬的位置上,一些强势的藩镇的头领摇身一变,充斥到朝廷审政会中,原本的一些世家大族则被排挤出去。一时间朝廷审政会从十二席位猛增到六十多席,强势的藩镇控制了朝廷审政会,但对地方的控制力度越来越小,最后出现了“七郡九城”之争。七个大郡镇和九个大城镇,分别开始了对中央权力的争夺,而笑到最后的是景葡城主李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