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中文网 www.80zw.cc,最快更新孙子兵法白话全译 !
原文
面对不同的战地,不同的战况,士卒会出现不同的反应。为将必须认识,进而利用这些心理,激发士气,使士兵勇往直前,不畏不惧。
孙武将战地分为九类,各有优劣,并指出了怎样处理这些地形。
不但要选择好自己的战地,也要学会分析敌军的战地。
孙子曰: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而整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知‘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举动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佯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子,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译文
孙子说:依照用兵的法则,战地可分为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九类。诸侯在本国境内与敌作战的地区是“散地”;在进入敌境不深的地区是“轻地”;我军先占领对我有利,敌军先占领对敌军有利的险要地区是“争地”;我军可以去,敌军可以来的地区,是“交地”;三面连接邻国,先到就可以得到诸侯各国援助的地区,是“衢地”;深入敌境,越过许多敌国城邑的地区是“重地”;行进于山林、险阻、沼泽,凡是道路难于通行的地区,是“圮地”;进入的道路狭隘,退出的道路迂回,敌军能够以其少数兵力击败我众多兵力的地区,是“围地”;迅速奋勇作战则能生存,不迅速奋战就会被消灭的地区,是“死地”。
因此,在“散地”不要作战,在“轻地”务要深入,不宜停留;遇“争地”不宜在被动情况下进攻,延误时机;在“交地”则各部队的互相联系,不可断绝,以防敌人截击;在“衢地”则应结交各国诸侯;在“重地”则应夺取物资,就地补给;在“圮地”就要迅速通过;在“围地”就要巧设计谋;在“死地”要奋勇作战、死中求生。
所谓古代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使敌人前后无法相顾及,大部队和小部队无法相依靠,官兵无法相救援,上下隔断,不能协调,兵卒溃散难以集中,与敌交战阵形也不整齐。敌人虽惊扰,也要看有利就行动,不利就停止。试问:“敌军人数众多、阵势严整地向我军进发,用什么办法对付它呢?”回答是:“先夺取敌人要害,这样,敌人就会被迫听从我的摆布了。”
用兵之理贵在神速,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
大凡对敌国进攻作战,其规律是:越深入敌境,军心就越专一,敌军就越不易取胜;在富饶的地区夺取粮草,保障全军能有充足的粮食;注意休整部队使其不疲劳,提高士气积蓄力量,用兵作战,巧设计谋,使敌人无法判断。把部队置于无路可走的境地,虽死也不会败退。既然死都不怕,官兵就都能尽力而战了。士卒深陷危险境地,就无所畏惧,无路可走,军心就能稳固。深入敌国,军队就团结,人心专一而不涣散。迫不得已时,就会拼死战斗。因此,这种条件下的军队,不待整治就能加强戒备,不待苛求就能完成任务,不待约束就能亲近相助,不须申令就能遵守纪律。禁止妖神迷信,消除疑虑谣言,即使战死也不逃避。我军士兵没有多余的钱财,并不是厌恶财物;没有人贪生怕死,他们并不是厌恶生命。作战命令颁布的时候,士兵们坐着泪水沾湿了衣襟,躺着泪流满面。把军队置于无路可走的危地,就会像专诸、曹刿一样勇敢。
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使部队像“率然”一样。“率然”是常山的一种蛇,打它的头,尾巴就过来救应,打它的尾,头就来救应;打它的身子,头尾就都来救应。试问:“军队可以使它像‘率然’一样吗?”回答是:“可以”。吴国人和越国人历来是互相仇恨,他们同船渡河,遇到大风,也能互相救援,就像一个人的左右手一样。因此,以缚住战马,掩埋车轮的办法来稳定军心,是靠不住的。要使部队上下齐心协力勇敢如一人,这是军队组织管理的方法问题;使强者弱者都能发挥作用,这是恰当地利用地形。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使全军携手如一人那样,这是因为形势迫使他不得不这样。
统率军队,要沉着冷静,幽深莫测,公正严明,使人不敢触犯。要能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们对军事行动毫无所知。变更作战部署,改变原来计划,使人们无法识破其用意;驻军常改驻地,迂回行进,使人们无法推断所思虑的策略。将帅与士兵约期出战,如同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不能后退;将帅与士卒深入诸侯国内,所出机谋,使之必能取胜。对待士卒如同驱赶羊群一样,赶过去,赶过来,使他们不知要到哪里去。聚集全军,把他们投入危险的境地,使他们拼死奋战,这便是统率军队的要务。九种地形的不同地势采取不同的行动方针,适应情况掌握攻防进退的利害得失,以及官兵上下的不同心理,这些都是不能不认真审察和仔细研究的。
大凡进攻敌国作战的原则是:进入敌境越深,军心愈稳定专一;进入得浅,军心就容易散漫。离开本国进入敌国作战的地区,叫做“绝地”;四通八达于旁国的地区叫“衢地”;进入敌国纵深的地区叫“重地”;进入敌境浅近的地区叫“轻地”;后险固前阻狭的地区叫“围地”,无路可走的地区叫“死地”。因此,在“散地”,我就要统一全军的意志坚守;在“轻地”,我就要使部队阵营紧密相连接;遇“争地”,我就要迅速迂回到敌后,做到后人发、先人至;在“交地”,我就要谨慎防守;在“衢地”,我就要巩固与邻国的结交;在“重地”,我就要保证军粮的供应;在“圮地”,我就要迅速通过这条路;在“围地”,我就要堵塞缺口;在“死地”,我就要昭示士卒有死战的决心。所以,军事上的情势、士兵的心情状态就是:被包围就会协力抵抗,迫不得已就要拼死战斗,陷入危险的境地,就会听从指挥。
因此不了解诸侯各国的战略动向,就不能与他们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湖沼等地形,就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就不能得到地利。这几方面,有一方面不了解,就不能算是“霸王”军队。凡是“霸王”的军队,进攻大国,能使其军民不得会聚;兵威凌压敌国,就能使同其结交的国家不得前来相合援救。所以,不必争着同天下的诸侯国结交,也不必在别的诸侯国培植自己的权势,只要伸展自己的战略意图、兵威凌压敌国,那么,敌国的城池就可以夺取,国家就可以毁灭。施行超出常规的奖赏,颁布打破常规的号令,指挥全军如同指挥一个人。驱使士卒执行战斗任务,而不说明意图,只告诉他们有利的条件,不告诉其中有什么危害。把士卒投入“危地”,然后人皆为战才能转危为安;把士卒陷入“死地”然后人皆奋勇才能转死为生。军队陷入危险的境地,然后才能力争胜利。
所以,指挥作战,在于假装顺从敌人心意,谨慎观察敌人的战略意图,集中兵力于主攻方向。即使出兵千里,也可擒杀敌将,这就是所谓用巧妙的方法取得成功。因此,当决定战争行动之日,就要封锁关口,销毁凭证,禁止与敌国使节往来。在庙堂秘密谋划,作出战略决策严责军机不可外泄。一旦发现敌人有隙可乘,就要迅速乘机进入。首先要夺取战略要地,但不要与敌人约期决战。破除陈规,敌变我变,灵活掌握作战行动,以求战争的胜利。所以,战争开始要像处子一样沉静,以示其弱,使敌人放松戒备,开启可攻之门;战争展开之后要像脱逃的野兔一样迅速行动,使敌人来不及抵抗。
兵法精粹
九种战略地形
根据用兵原则,战地可分为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九大类。
在自己国土内与敌作战,这样的地区叫做“散地”。进入敌人国境不深的地区,叫做“轻地”。谁先占领对谁有利,这种兵家必争之地,叫做“争地”。我军可以去,敌军也可以来的地区,叫做“交地”。土地与二三诸侯国接壤,先到者可以结交邻近诸侯,并可以得援助,这样的地区,叫做“衢地”。深入敌人国境,已越过许多敌城邑,这样的地区,叫做“重地”。山林、险阻、沼泽等难以通过的地区,叫做“圮地”。进入的途径狭隘,出来的道路迂远,敌人能够以寡击众制服我军,这样的地区,叫做“围地”。迅速决战就能生存,否则就会被消灭,这样的地区,叫做“死地”。
在散地不宜决战;在轻地则应迅速前进,不宜停止;遇争地应先占领,如果敌人已先占领,不可强攻;在交地宜时时保持各军之间的联络,不要被敌断绝;在衢地则结交邻邦;在重地应夺取敌人物资,就地补给;在圮地,应尽快通过;在围地,应运用谋略脱困;在死地,则应奋力作战,死里求生。
自古以来,善于用兵的将领,能使敌人的前锋与后卫不能互助呼应,大部队和小部队之间无法互相协力,官兵之间不能互相救援,上级与下级之间无法联络,士卒溃散,无法聚集,即使聚集,也无法行动一致。总之,有利才行动,不利就停止不动。
试问:敌军如果人数众多,并以严整的阵容向我进攻,怎么办?答案是,先攻击敌人最在乎的要害之处,就能使敌人受制于我。用兵之道首在迅速——让对手措手不及,从他们意想不到的道路,攻向其未加戒备的地方。
深入敌境之后
进入敌国作战的原则是:越深入敌境,军心斗志越专一,敌人越无法胜我;进入敌境后,必须在富饶的地区夺取粮食,使军旅吃得饱;注意休养士卒,不要使他们过于劳累,这样才能提高士气,积蓄体力;用兵要巧设其谋,令敌无法预料;将部队置之死地,士兵宁死也不后退,连死都不怕,必能尽力作战。因为士卒深入险境,反而无所谓,无路可走,反而军心稳固;深入敌国之地,精神就能集中而不涣散,走投无路时,就会拼死搏斗。
这样的军队,不待督促就知警惕戒慎,不需要求,就知尽忠职守,不用约束,就知亲爱团结,不必下令,就知信守服从。此外,更应禁止迷信,扫除谣言,这样全军便能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我军士卒没有积蓄财货,并非不爱财货;不怕死,并非不想活。当作战命令下达时,士兵无不泪流满面,一片悲愤,此时把他们置于无路可退的境地,个个就会像专诸、曹刿一样勇敢。
善于用兵者,就像“率然”一样。“率然”是常山地方的蛇,打它头部,它的尾巴就来救;打它的尾部,它的头部就来救像;打它中间,它的头尾就同时来救。
试问:“用兵可以像率然这种蛇一样吗?”答案是:“可以”。例如,吴国人与越国人本为世仇,当他们突然遇到风浪时,也能同舟共济像左右手般互相救援。
因此,为使士兵行动一致,将马拴在一起将车轮埋起来,还是不可靠。要让士兵勇敢齐一,有赖指挥得法;要让强者和弱者都能发挥战力,有赖善用地利。善于用兵的将领,指挥大军好像差遣一个人那么容易,那是因为把士卒置之于死地,使他们不得不战。
战场心态
将军的处事修养,必须做到宁静沉着,深思远虑;必须公正无私,严肃不乱,同时要蒙蔽士兵的耳目,使他对作战机密无所知;也要改变计划,更动计谋,使他人无法探知意图;此外还要改变驻地,行军时故意迂回,使人难以意料。
当将帅率领士卒到预期的地点,突然下令作战,就好像登高而抽去梯子般,使他们有进无退,抱定必死的决心。当将帅率军深入敌国,必须像发射弓箭般,使他们一往直前。又像赶牛车一样,赶过来,赶过去,士卒根本不晓得要到哪里去,总之,集结大军投入危险的战场,是将军的责任。根据地形变地,采取不同的运动方针,进退屈伸的利害关系,以及士卒的心理状态,都是身为将帅者不能不考虑的。
战场地形
战场地形不外乎下述六种:
绝地——战地与本国隔绝的地区,即深入敌境。
衢地——四通八达的地区。
重地——深入国境。
轻地——初入国境。
围地——前有隘口,后有峻岭。
死地——无处可逃的地区。
在散地,要使士卒战志专一;在轻地要使部队密切联系;在争地要迅速迂回到敌人侧背;在交地,要谨慎防守;在衢地要加强外交;在重地,要注意补给;在圮地,要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就要堵塞缺口;在死地,要表示必死的决心。士兵的心理是,被包围时就会尽力抵抗敌人,不得已时就拼死战斗,为形势所迫时,就会听从指挥行动。
不了解其他诸侯国的政策,就不能与之结交;不熟悉山林、沼泽等地形,不能行军;不利用向导,就不能得到地利。以上三者缺其中一项都不能成为军事霸主。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军事霸主一旦攻伐大国,可使该国军民来不及动员;以强大威势施加于敌国,可使他国不敢与其结交。因此,不争取友邦与盟国,又不知培养深通权谋之士,只凭一己之私,以威势侵略他国,则本身将有城破国毁的危机。
带兵时,若能破格奖赏士卒,或颁布打破常规的法令,指挥全军能像使唤一个人一样。命令士卒做事,不必告诉他们为什么,差遣士卒只需告诉他们有利的一面,不必告诉他们有害的一面。
把军队投入有败亡之虞的地方,反而得以生存,这是因为士卒身陷危险境地,常一鼓作气,转败为胜。所以指挥作战,必须佯装顺从敌人的意图,一旦有机可乘,便集中优势军力指向敌军某一处,长驱千里,擒杀敌将,这就是所谓巧于作战以取胜。
因此,当军事行动开始后,就应该封锁关口、毁坏信符、禁止通行,不通来使。并且反复计议,研究作战计划。只要敌人有隙可乘,我军就立刻乘虚而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敌人最重要的地点,不要让敌人得知我方预定进攻的日期,需根据敌情修正作战计划。作战之初,要像处子一样沉静,不动声色;敌人戒备放松后,要像脱逃的兔子般行动迅速,使敌人措手不及。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兵家使用范例
司马懿不为诸葛亮所动
“动”,行动,这里指作战。“止”,即不战。
《孙子兵法》中多处谈到“利”,十三篇兵法中共计有五十一个“利”字。“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是孙子“利动”思想的名言。
战场上,敌对双方部署用兵,往往都是以“利”为基本着眼点的。孙武在阐发这个用兵原则时首先提出了动与止的前提条件。即:使敌人前后不能互相策应;大部队与小部队之间不能互相依靠和协同;主力部队和非主力部队之间不能相互救援,部队建制被打乱,上下失去联系,无法收拢和集中;士卒分散难于集中,对阵交战阵形也不整齐。只有在此有利的态势下,才能致敌用势,战而胜之。否则,就必须待机另谋胜敌之法。
公元231年,诸葛亮五出祁山,率军到达眉县(今陕西郿北),然后进驻五丈原。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靠渭水构筑营垒防守。魏蜀军相持了百余天。诸葛亮多次挑战,甚至送给他一些妇女的衣服侮辱他,但司马懿仍不为之所动。他认为,蜀军远道而来,粮草运输困难,不能持久作战,这是其不“利”。而魏军粮草充足,以逸待劳,这是我之“利”。只要以“利”动之,坚守不战,以守为攻,蜀军会不战自退。后来蜀军渐不能支,果然被迫撤军。这个例子说明,“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确实是有效的制敌谋略。
古今作战,两军都是以“利”伐谋,从胜而终。以“利”伐谋,其动止都是以“利”为目的。有的情况下,为了在战场上夺得“大利”,有时还会放弃眼前的“小利”,假痴不癫,顺佯敌意,尔后从利而动,获得较大的胜利。
商战使用范例
薄利多销
“合于利而动”,从经济学角度阐述,它反映了企业经营的本质是为了追求利润。也就是说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因利而动,这不仅是企业的本质,同样也是衡量企业行为的根本准则。
经商买卖双方,虽非敌我关系,但卖方要想让买方来购买商品,如能“以利诱之”,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不失为经商不可缺的一种策略。
价格,它是推动商品销售的杠杆。在竞争对手之间,在质量、功能相同的情况下,谁的商品价格低,谁就有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占有市场。
德国头号零售企业阿尔迪公司制胜的诀窍,就是薄利多销。他们提出的口号是:保证出售的商品最低价。顾客如发现同样的商品在别的商店价格更低,即马上将差额退还顾客,并给予奖励。这使得阿尔迪商店都门庭若市,生意兴隆,不久,“阿尔迪”声名鹊起,家喻户晓。谁都知道“阿尔迪”是最便宜的商店。
正因为他们运用了“以利诱之”的销售策略,使这家公司赢得了德国零售业的冠军,阿尔迪商店因此也遍布欧美。
处世使用范例
利导思维
孙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这句“利动”思想的名言,若引申到人生,其意义就得到了拓展、深化,它更多的是给人一种向上的、阳光的思维。
人的思维有利导思维和弊导思维之分。所谓利导思维就是遇到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时,把思考导向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即从积极美好的方面去想。所谓弊导思维就是凡事往坏的方面想。
有一位盲人,性格十分开朗,生活十分愉快。有人问他“作为盲人,你不感到痛苦吗?”盲人笑着回答:“我痛苦什么呢?和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和下肢瘫痪的人相比,我能行走。”眼睛瞎了,却不觉得丝毫痛苦,这就是由于他调整了比较的对象和方法,凡事从有利于自己的方面思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东西不同。同样一件事情,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就会有迥然不同的结果。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既可以从正面理解,也可以从反面理解。从辩证法的观点看,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事,也没有绝对的坏事。好事中潜伏着坏的因素,坏事中包含着好的成分。正如老子所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把一切思考导向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从不利的事情中寻找美好,提取美好,放大美好。这样不仅能使自己在不利的境遇下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励自己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而且也有益于身心健康。
学会利导思维,不只是一个思考的技巧问题,还涉及人的心态,人的性格和人的生活态度。一个人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心情舒畅,往往就能正确面对现实、正视事实,能够协调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遇事从积极和美好的方面考虑问题。反之,一个人如果心胸狭窄、自惭形秽、缺乏自信,甚至悲观绝望,往往容易陷入弊导思维的泥坑不能自拔,甚至会导致自我伤害、自我折寿。我们学会利导思维,就要掌握唯物论和辩证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兵家使用范例
兵贵神速
这是孙子阐述突然袭击思想的一段名言。“主速”,意为重在迅速。“虞”,料想、意料。“戒”,防备、警戒。
孙子主张“兵之情主速”,即自己的行军、攻击都使敌人意料不到,从而造成敌国强大的心理压力,使敌人来不及防范,在敌人仓促应战的情况下,我军自然胜券在握。
公元207年,郭嘉向曹操建议,乘着北方胡人的力量还很弱小,应该尽快征服,以扩大地盘。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决定远征千里,袭击乌丸。曹操率领军队到达易县时,郭嘉说:“‘兵贵神速’,今于千里之外去袭击敌人,笨重装备过多,难以取得胜利,况且容易暴露,敌人知道后,必然加强戒备,不如轻装昼夜兼程,出其不意。”曹操觉得有理,就命令部队放弃笨重物资,轻装疾进,秘密通达卢龙塞,直捣单于庭。胡人根本没有想到千里之外的魏军会突然杀来,因此毫无准备,一片惊慌,仓皇应战,不堪一击,很快被打败。曹操从此解除了北部后方的威胁,形成了有利的战略布局,可以全力与孙权、刘表抗争,为统一天下,设下了漂亮的一招伏棋。
公元1636年8月,清军大举南犯。明廷料想清军可能会西进山西,然后以山西为据点再向北京进发,于是调集兵力加强对紫荆关至固关一线的防守。不料,清军却由延庆南下,直入居庸关,占领昌平,经沙河、清河直逼北京。明廷急调山西、山东等地明军驰援。不料清军又避开北京,攻占了文安、水清,至雄县后又回攻香河、顺义、怀柔等城。然后又伺机攻下密云、平谷地区,从而为彻底攻克北京铺平了道路。清军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连攻下北京周围十几座城池,令北京陷入重重包围之中。原因何在?其实很简单,明廷疏于对北京周边地区的防守,而清军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攻其所不戒”,与明军打起了游击战,所以才连战连胜,攻无不克。
商战使用范例
抓住信息搞出特色
信息来源于的第一线,作为先锋的利刃——销售员,关系到整个战局的兴衰存亡,一定要重视销售员的一手资料,在得到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整合。
1做旺淡季市场
俗语说得好:“没有不景气,只有不争气。”很多企业商品的销售业绩在淡季一落千丈,不是因为企业商品销售不出去,而是因为淡季的思想在作怪。一到淡季,企业就认为目标客户暂时不再需要商品了,企业无论怎么努力商品也无法销售出去,所以促销活动不搞了,市场开发力度也减少了,客户拜访也免了。经营战略僵化了,这样做的结果直接导致销售业绩的降低,而企业却把它归结为销售淡季来临的原因,结果是下一个淡季到来时企业愈加不努力,如此陷入一个“淡季”无销售的恶性循环之中。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说过:“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所以企业要想在淡季提升业绩,首先要改变企业经营的理念,树立“销售无淡季”的意识。
2抓住特色搞活市场
深圳市新开了一家“幽默饭店”,客户一进店,就会听到录音机里播放的笑话、相声、小品,服务员每上一道菜都奉送一张写有幽默故事或笑话的小卡片,供进餐者欣赏,称为“幽默佐餐”。这家饭店开张大吉,客户盈门。无独有偶,上海延安东路一家饺子馆,别出心裁推出了颇具特色的“导食”服务,每上一碗饺子,“导食”小姐都要为客户讲一则饶有风趣的“典故”,逗得食者都愿先吃为快,饺子馆生意非常兴旺。“幽默饭店”与“逗乐饺子”的成功就在于“特色”二字,商品有个性是一种有效的竞争手段,而特色经营能抓住客户的好奇心,激发购买欲,效果极佳。
3转嫁风险
(1)企业在淡季来临之时,一定要注重与客户的沟通交流,对老客户做好前期的销售结算和后续的服务工作,对客户的返利或奖金等做好清算,避免客户对企业产生怀疑,同时要做好后续销售服务工作,淡季客户的要货量一般较小,企业应不分大小,一律同样对待,做好送货服务。
(2)通过与小经销商的沟通和促销手段来吸引其进行备货。对小经销商来讲,资金一般是其发展的最大约束,企业可通过与其沟通,宣扬在淡季备货存在的价格优势,并可以通过各种奖励手段刺激小经销商进行备货。
4抓住市场空白
抓住市场空白也就是发现别人不做的生意,这样就可以在商战中不战而胜。目前,家政保姆这行非常火,曾经有位年轻人跑遍了所有的中介所,都没有找到愿意护理老人的保姆。最后,一位邻居毛遂自荐当了保姆,月薪600元。半个月之后,有人来求她去护理另外一位瘫痪老人,月薪也是600元。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能办一个小型的老人护理院,也是很有市场的,既解决了老人的照顾问题,又能吸收闲散劳动力,这是非常可行的办法。
5加强对销售员的激励
销售员是企业做市场的主体,淡季的到来,业务量的骤减往往使很多销售员缺乏工作热情,产生懒惰心理,没有精神去开拓市场。企业若想在淡季提升业绩,必须加大对销售员的激励,刺激其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这样不仅可以提升销售业绩,还可以寻找新客户,同时拉住销售员的心,可谓“一石三鸟”。
6信息就是Money
现在是信息时代,谁获得了信息,就占据了先机,所以说信息就是金钱。一名从柴油机厂下岗的采购人员到处找工作,却没找到合适的事做。一个偶然的机会,当他得知山区因为缺电人们看不到电视时,便组织了一批专供发电用的小型柴油机运到山区销售,最终自己致富了。
7促销体现对消费者的关怀
促销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利润,同时也是企业回报客户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淡季的价格优势是吸引众多消费者和经销商的一大因素,打折、买赠、提高商品附加值等做法可吸引众多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另外对一些选择淡季备货的经销商来讲,价格因素是其冒着风险进行备货的主要原因。如羽绒服在冬季是旺销,夏季就进入了销售淡季。企业就针对夏、冬两季的销售情况,通过广告向消费者传播“羽绒服反季大热销,经济实惠、好礼多多”,经过一系列的广告宣传,改变人们冬季买羽绒服的习惯,有力地促进了商品的销售。
处世使用范例
冒险迅速做出决定
孙子说的“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也是人生战场的进攻要则。
许多事应该有勇气和决心去争取。我们身边有许多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时常并不是对这问题的本身不能理解,而是被枝节问题所困扰,我们太容易被周围人们的闲言碎语所动摇,太容易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以至于给外来的力量一种可以左右我们的机会。谁都可以在我们摇晃不定的天平上放上一个砝码,随时都有人可以使我们变卦,结果弄得别人都是对的,自己却没有主意,这真是成功途中的大障碍。
要想没有这种障碍,自然得先训练自己对事理的判断能力。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训练自己在判断之后,坚定、勇敢、有自信地去把这个判断付诸实施的能力。
对一个坚决朝目标走着的人,别人一定会为他让路。而对一个踌躇不前、走走停停的人,别人一定会抢到他前面去。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我们应决心朝着既定的方向走去,越直接越好,一定要坚决地信赖自己。威廉·沃特说:“如果一个人永远徘徊于两件事之间,对自己先做哪一件犹豫不决,他将会一件事情都做不成。如果一个人原本做了决定,但在听到自己朋友的反对意见时犹豫动摇、举棋不定,那么,这样的人肯定是个性软弱、没有主见的人,他在任何事情上都只能是一无所成,无论是举足轻重的大事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概莫能外。他不是在一切事情上积极进取,而是宁愿在原地踏步,或者说干脆是倒退。古罗马诗人卢坎描写了一种具有恺撒式坚忍不拔精神的人,实际上,也只有这种人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这种人首先会聪明地请教别人,与别人进行商议,然后果断地决策,再以毫不妥协的勇气来执行他的决策和意志,他从来不会被那些使得小人物们愁眉苦脸、望而却步的困难所吓倒——这样的人在任何一个行列里都会出类拔萃、鹤立鸡群。
因为拿不定主意而摇摆不定的人,无论他其他方面多么强大,在生命的竞赛中,总是容易被那些坚定的人挤到一边,因为后者想做什么,立刻去做。可以这样说,拥有最睿智的头脑不如拥有果敢的判断力。
成千上万的人在竞争中溃败而归,仅仅因为耽搁和延误。而数不胜数的成功者因为在关键时刻冒着巨大风险,迅速做出决定,创造了财富。
智者说:“使一个人形成果断决策的个性,是生命成长中道德和意志训练方面最重要的工作。”
“果断决策的习惯对我们非常重要,以至于经常要准备冒险做出不成熟的判断或采取不利行动。对一个人来说,偶尔做出错误的决定,总比从不做决定要好。”
有一个父亲想用金钱买回在战场上被敌军俘虏的两个儿子。这个父亲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和一笔赎金来救儿子。但他被告知,只能以这种方式救回一个儿子,他必须选择放弃哪一个。
这个慈爱而饱受折磨的父亲,非常渴望救出自己的孩子,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但是在这个紧要关头,他无法决定救哪一个孩子、牺牲哪一个。这样,就在他犹豫徘徊而难以做决定的时候,他的两个儿子都被处决了。
快速决策和异常大胆使许多成功人士渡过了危机和难关,而关键时刻的优柔寡断几乎只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兵家使用范例
各部队之间相互配合
“善用兵者,譬如率然”,这是孙子使用的一个比喻手法,在这句话后面,孙子说出率然蛇的生理特征:“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别具一格地以率然蛇比喻作战部署的协同配合,令人耳目一新。
管理部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将帅要使军队能够协调一致,形成整体的作战指导思想。孙子认为,作战是两军集体力量的较量,而不是个体之间的斗勇角力。这种“治众”、“斗众”的指挥艺术,需要具备统军御众的才能,指挥三军像指挥一个人一样,使各部队之间,能够相互策应,相互配合,相互救援,像“率然”一样首尾相顾,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古战场上,尽管用兵比较简单(如面对面的拼杀),战场也比较单一(如平原、山地或水上),但仍离不开协调的作用,像孙子讲的“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也是协调的一般手段和作用。实际上,早在孙子之前,协调就已广泛地运用于战场了,有的还达到了比较复杂的程度,如“布阵”,就是一种较高的协调艺术。
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战场规模的扩大,战争复杂程度的提高,对协调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海、陆、空军的发展,舰艇、飞机、坦克等广泛运用于战场,战争的分工越来越细,协调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理论——即三军协同作战的理论,从而给战争以有力的影响和指导,并将孙子的这一思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毛泽东是一位有远见的战略家。他高瞻远瞩,胸怀全局,运筹帷幄,善于从战略高度发挥协调的作用,使处于各方位的共产党军队形成整体的合力,协调一致地打击敌人。例如在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时,毛泽东运筹的“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部署,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成功之作。1947年6月,为实现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意图,毛泽东首先确定刘邓大军从南线中央敌人的薄弱部位突破,尔后向大别山挺进;随后又及时决定以陈谢、陈粟两路大军分别向豫、鄂、陕和豫、皖、苏边区挺进,以牵制和调动尾追刘邓大军之敌;并与刘邓大军在中原地区以“品”字形的布势展开,三军配合,协同作用,经略中原。同时还批示西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东线兵团,分别在陕北和山东战场上钳制敌人的主力,掩护三军在中原的展开。此外,毛泽东还批示晋、冀、鲁、豫、晋察冀和东北战场的共产党军队,积极发动攻势,从战略上策应三路大军转入外线作战。这样就形成了“中央突破,三军挺进,两翼钳制,内外线配合”的战略态势,从而有效地钳制、调动、分散了敌人,迫使敌人疲于奔命,顾此失彼,保证了共产党军队战略目的实现,使敌军完全陷入被动境地。由此可见,毛泽东协调艺术之高超。
协同,更是现代战争最基本的特征,一般情况下,现代高技术战争最突出的问题是要形成一个“合力”,这个“合力”是由诸兵种参加的,通过大规模、大范围、全过程的协同作战,靠总体威力战胜对方。例如,美国的“空地一体战”理论,就是建立在大纵深、全方位、高立体的作战原则基础上的,作战时,必须动用陆、海、空的一切手段,使战争的力量在广阔的空间形成多网点的布局,并做到各兵种的优化组合,各种武器装备的合理搭配,各种技术的科学运用等。同时,还要使各种力量机动自由,反应迅速,互相支援,互相配合,从而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力量整体,一个“打不垮、冲不散、置敌于死地的铁拳头”。而这一切没有强有力的协同显然是不行的。
商战使用范例
企业的生命周期
“率然”蛇能够协同配合的内在原因是生死与共,是最大的利益(生死利益)的一致。这启发了我们:在企业里,要使各项工作达到最大限度的协调配合,就应当让诸方面同处共存于生死线上。
张朝阳曾经翻译过一篇名为《企业的生命周期》的文章:西方人是这样调侃企业的兴衰的。
企业就像一棵树,树上攀满了猴子,每层的枝丫上都有,还有更多的正往上爬。
如有果子,总是顶层的猴子先吃。
当树上的果子快吃没时,上面的猴子就会用枝条打下面的猴子,以便赶走一些。在挥打中,猴子们纷纷往下一层掉,你挤我,我压他,一片混乱。树木的枝条弄断不少,树干也几乎被折断,最后大都纷纷掉在地上。至于它们的赔偿,就是摇落在树下的一些果子。
猴子掉下去后,树的负担轻了,生活又开始恢复正常。
这个故事写尽了企业中的世态炎凉。显然,故事中的这些“猴子”无论是“上面的”,还是“下面的”,都各怀私心,都只想到让自己吃到果子,而没有考虑怎样使树多长果子。这样的“猴子”,理所当然要掉到“树”下去,被“树”抛弃。
那些只想自己吃到果子,不能与公司共命运同成长的员工,心中普遍存在两个错误认识:一是认为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是对立的;二是认为个人前途与组织前途没有关系。事实上,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是统一的。在一个企业里,利益分配是这样的:一部分以税收形式上缴国家,一部分以公益支出形式给了社会,一部分以分红的形式给了股东,一部分以薪金福利等形式给了员工,一部分留在企业里作为企业下一步发展所需的公积金。
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难免存在着你多我少,或者你少我多的选择,从某一个时间点上看,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是冲突的。但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绝对是统一的。这是为什么呢?你看看那些效益好的企业,员工的收入不是很高吗?反之,那些效益差的企业,员工的收入不是很微薄吗?不要太计较一时的你多我少。如果每一个员工都把目光放长远一点,今天少索取一点,让企业发展更快,明天获取的就不会是这一点了,而是许多倍。
处世使用范例
积极融入团队
在任何一个团队中都存在竞争。因为人人都有希望、目标和理想,都渴望梦想成真。但对协同作战的员工来说,与队友配合比与队友竞争更为重要,这是卓越员工必须具备的品质。将自己视为团队整体的一部分,竞争的最高限度是绝不能让竞争损害到整个团队的和谐。
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支持,而不能相互拆台。一些员工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不信任他人,甚至猜疑自己的队友。其实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如果你能善待他人,相互间就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
作为团队的一员,遇到事情发生时,你不该想“这样做,对我有什么好处”,而应该想“这样做,对团队有什么好处”。这两个不同的关注点说明你想的是与他人竞争,还是与他人积极配合。罗伯特斯指出:“任何优异的成绩都是通过一场相互配合的接力赛取得的,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竞争过程。”如果你关注的是整个团队的利益,而不是你自己,在需要你做出贡献的时候,你就会传出接力棒,而不企图单枪匹马地独自完成整场比赛。只有保证整体的利益,才能实现个人的利益。
只有与队友相互配合,你才能取得惊人的成绩,如果只满足于单打独斗,就会丧失很多成功的机会。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能相互协作,就会增加所做事情的价值和效果。因为,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充分发挥你自己的才能,而且还会激发出队友的潜能。
翁亚伯特是个具有过人才智的人,他理应在职场上有不错的表现。不料他很快发现,与人共事成为他生涯发展中最难的课题,因为稍不慎就会使自己与他人失去平衡的关系。并且做到了平衡还不行,还得兼顾办公室其他的位置,也就是说其他人也得彼此对应平衡。这样才能和谐,即使冲突发生,也是和谐状态下的冲突,很快就会恢复平静。
公司指派他参加肩负特别任务的老虎小组,不料却成为他痛苦的源头。他觉得这些组员一直对他不友善,他的创见总是无法得到称赞,因此产生许多麻烦及挫折。于是他认为,与人共同努力办一件案子对他并不合适,他若能独自一个人工作,无论效率或结果都会更好。他的主管梅根却有不同的看法。她帮他看清了,一个不能与别人共事的人,没有前途,反之,要出人头地,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备与人相处的能力,缺乏与人相处的能力注定会尝到失败的苦果。
于是他生涯的转折点出现了,在梅根的安排下,他前往密西根大学和在全美大学足球赛中创下239胜3败的卡维特教练学习如何激励团队的诀窍。这些诀窍让翁亚伯特如梦初醒,终于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最善于平衡各种关系的人。他选择的集体完成的项目,多是4个人去完成,他是其中一个。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是3个人,或者5个人。他说:“3个人要么各自为政,要么其中一个人怀疑另两个人关系最亲密,3条心达到一致不容易。5个人更复杂。而4个人,一一对应,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对应的另一条边。”
翁亚伯特不认为自己的能力最大,重要的是找到与自己能力对应的人。关于在办公室如何积极融入团队,他总结为:1以真诚的姿态与同事相处
同事有困难时,尽心尽力予以帮助,不要冷眼旁观;同事征求意见时,不能给人家没有意义的应答;对方无意冒犯了我们,以无所谓的态度,原谅他。
我们和同事生活、工作在一起,同事在工作中可以带给我们快乐与满足。假如没有人主动跟我们讲话,也没有人向我们谈心,我们的工作就会枯燥而没有意义。
我们要懂得把难免产生的摩擦化解掉。如果同事对我们不理睬,在很多事情上与我们作对,那么我们自身肯定有问题了。要仔细研究与同事合不来的原因,一定要待人热情,努力去营造愉快的气氛,多多研究与人相处的技巧,这是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
2注意保住同事的面子
人人都爱面子。在与同事交往中,要注意对方的感受,不要管不住自己的嘴,伤害同事的自尊心,无意中给自己树敌。
保留对方的面子,这是很重要的事情。我们要考虑到这个问题。有些人会在众人面前指责他人,不去考虑是否会伤别人的自尊心。我们只要多考虑一下,为他人也想一下,就可以缓解一些不愉快。
3不要愤怒,更不要报复
当同事们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时,不要愤怒,要冷静思考,他(她)为什么那样做?真诚地尝试替同事设身处地着想:他(她)是个有信誉的人,这事,我想应该另有原因吧。要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如果确实事出有因,你的心情就会平静;如果真是恶意,也在看清一个人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涵养。
关系到重大的利益时,我们可能会被同事暗箭中伤。但即便这样,也不要想着对对方进行还击报复。如果我们跟这样的人纠缠,结果对我们自己的伤害会更大。沉默一段时间,时间会证明一切的,那样我们会赢得尊重,赢得更多的朋友。
4称赞他人,不要嫉妒
同事中会有在事实上,抑或在领导眼中比你强的人,你没有必要去嫉妒他们,试着去称赞他们。最后你也许会发现他(她)确实很优秀;和他(她)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同时,你也会得到同事们越来越多的称赞。
5提高警惕,避免犯不必要的错误人的错误,总是在不知不觉中犯的。必须时刻提高警惕。要做一个善于自省的人,时刻注意发现自己的毛病,时刻具有“危机感”。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就会减少对别人的伤害,同时减少自己的麻烦。
6明确和同事的关系
办公室中人与人是合作关系,不要计较。有小过节,也不要放在心上,同事之间各自收获的是用自己付出的辛苦和智慧换来的,不存在多少利害关系。不要为了一点可怜的面子,伤害大家本该平静的心。多用时间和精力去做些更有意义的事。
7乐于助人,不求回报
要做不拘小节、心宽度大、乐于助人的人。人际来往不是为求回报。做一个热情洋溢的人,把自己的光芒照耀在周围每一个人身上。
8相互信任
我们与人在一起做事其实就像是在谈恋爱,如果彼此间没有最基本的信任,不把眼光放长远一些,那么就不可能走到一起来。
要在公司内部得到发展,树立信誉非常重要。要晋升,没有上司和同行的信任不行。他们需要充分地了解你,才能把你推荐给他人。
9使合作对象感到舒服、自然
真诚使对方感觉如沐春风,真诚是来自我们内心的东西。如果大家都敞开心扉,很多困难便不复存在。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兵家使用范例
将帅的修养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是孙子关于将帅性格修养的一句深富哲理的名言,其中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内容。
静,即沉着冷静。而且也不是一般的沉静,必须达到幽深莫测的程度。幽之静是一种深思熟虑与机智诡诈的“混合物”,是一种深沉、稳重、老练、机警的表现,表面上看寒若冰霜、冷凝如铁,实际上,却翻江倒海、激情澎湃,乍一看古板僵化,实质上聪明、睿智、机警之极。
正,即严正,严正是严肃军纪,从严治军。战争是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同时又是以整体的实力、系统的合力制敌的过程,还取决于民心的向背等。所以,严格的纪律,是部队建设的重要内容,古往今来,一切文明之师,胜利之师,也必将是军纪严明之师,没有严格的纪律只能是一群乌合之众,是不可能打胜仗的。但是,严格的纪律与指挥员的威严是分不开的,有威则令出必行,无威则有令不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海军企图在中途岛与美国海军展开决战,将美军逐出太平洋,并拟定了作战计划。但是,美军情报机关截获并破译了日军的密码,然后,针锋相对地拟定了歼灭日本海军的行动计划。正当日美海军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战争部署时,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不知通过什么途径获得了美国海军的行动计划,并将其作为独家新闻予以刊发。美、日两国情报机关都大吃一惊,如此严重的泄密,其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在惊诧之后又立刻冷静下来,他认为,如果对这家报纸兴师问罪,必然会惊动日本人,日本人立刻就会取消中途岛的作战计划;更为严重的是,日本人一旦警觉,就会对他们自己“密码”的安全性发生怀疑,倘若日本人“更新”其“密码”,美国情报机关又只好从零开始……罗斯福采取的对策是:听之任之,故作“不知”。罗斯福一装糊涂,日军首脑则真的“糊涂”起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美国人是在讹诈,其实他们根本没有破译日本的密码。因此,日本不但没有中止中途岛大战的计划,而且连密码也没有更换。中途岛一战,日本海军撞入美军精心设下的陷阱中,损失惨重。中途岛大战后,日本海军永远失去了它在海上的优势。
商战使用范例
让灵魂跟上脚步
王石的作品《让灵魂跟上脚步》的书名来自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小故事——让灵魂跟上脚步。不知道,枪口下的犹太人何以有勇气对随时可能开枪的纳粹士兵说:“不能再快了,灵魂要跟不上了。”然而,哲理总是有让人难以领悟的角落,难道缓慢的脚步就足以让灵魂贴紧我们的生命?或许很少有人知道。就像我们无从切身体验“玄奘之旅”沿途的每一个细节一样。面对一路的坎坷与兴奋、快乐与感伤,作者王石也不禁在篇末感叹:“当玄奘面对这些,他在想什么?他的勇气、毅力和坚定的信仰,源自何处?我不能告诉你书中记录了种种疑惑的答案,但如同我开篇所言,这本书能帮我们等等疲惫不堪的灵魂,放慢脚步,让自己的灵与肉得到片刻的喘息。”
“我们只能通过远行,追随他的行踪,来感受他的精神……路上有一些人和一些事,未必与玄奘相关,但却一脉相承,或者异曲同工,让我们可以一点点接近玄奘的精神世界。”王石的结语恰到好处,似乎接近着我们久已忘却的某种东西。没错,有时候脚步的仓促会导致灵魂的迷失——无论片刻,还是长久。灵魂的寻找经常比等待更为漫长,短短的1400年又算得了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些超越生命的追寻,比如信仰,比如活着的意义。从这个角度讲,玄奘们前赴后继的跋涉,与王石们千辛万苦的追寻都不过是一个脚步等待灵魂的过程。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如果你想问,一生的旅程如何漫长,生命的质地如何坚韧。玄奘的生命似乎是一种最好的诠释。没错,一万年太久,我们每天都活在倒计时般的奔忙中,俗套的理由太多太多,甚至连关于精神层面的探讨都显得不够真诚和务实。还好,庸碌繁忙的间隙,还有些离别让我们黯然,有些欢聚让我们快乐。所以,还不麻木,还不麻木的时候就歇一歇,回头看看,看看来时候的脚印是不是都模糊了,看看自己的灵魂是不是还跟得上。
没错,这么说的确有点矫情。你可以说,就那么点儿事,不值得。可你读一读《让灵魂跟上脚步》或许能明白我此刻絮叨的这些。甚至不用读,放在顺手的地方,随手翻翻,你也会突然发现,自己忘掉了太多关于灵魂的问题。有时候忘却意味着成熟,而麻木意味着稳定。所谓日渐成熟而稳健,似乎意味着我们丢掉了太多轻狂和张扬,甚至丢掉了灵魂中某些灵动的东西。
这不是一本心灵读物,不是《读者》,也不是《心灵鸡汤》。读罢此书,你或许会和我一样,在阅读中体验到脚踏实地的“玄奘之旅”,从西安到喀什,到伊斯兰堡,再到加尔各答;从海拔到地貌,到沿途风光,再到历史故事,我似乎能理解作者不为此书作序的心情。这样一次丰富的旅行,又有谁能用只言片语概括?即使概括了,那种裁枝断叶的叙述又能说明什么?我们不能,没有人可以。当然,我们可以阅读,甚至在有钱有闲的时候重复这样一次跋涉,但是现在,此时此刻,我们能让自己的灵魂沿着漫长的足迹,找到仍然行色匆匆的脚步吗?
这是千年前那次跋涉的副本,是不顾未来的回忆和探寻。与都市的忙碌截然相反的是,王石们淡定的脚步让人羡慕。但是如果读过一些章节,你不难发现,与之对应的是一路狂奔的灵魂。追寻来路的反思和回顾似乎比脚步匆忙许多。是的,这样的旅行一反常态。可是,只有这样的反常才是真正的精神之旅。
当你在吉尔吉斯斯坦听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诗句,当你在乌兹别克斯坦看到“不信佛法的王及百姓”,当你在阿富汗的喀布尔听到枪声,当你见了“麦克马洪线”隔绝的地带,当你在加儿各答感受泰戈尔的“良知”和“灵魂”,当你在丛书中经历一段又一段路上的故事……你的灵魂一定比脚步更亢奋,也更活跃。王石们走过的的确是千年之前的那条取经之路,然而时间的阻断,足以将印在石板上的足印抹平,长路的两边早已是另一番景色,岂止物是人非,就连物恐怕也早已不复当年了。寻访灵魂的精神旅程也因此充溢着比好奇更可贵的东西——原谅我干涩的语言难以尽述。
在后记中,王石坦言:“本书取名《让灵魂跟上脚步》,因为这是一次‘远行之旅’,更是一次‘精神之旅’。我们一路追随探访的玄奘,既是一位探险家,更是一位大德高僧。一路上,我们有陆风车,有良好的补给,有出色的翻译,遥想孤身徒步的玄奘,越发令人高山仰止。”
“过去的20多年里,我身处的社会、我所带领的企业和我自己,都在高速发展变化。我们的速度太快了,脚步远远跑在前面,灵魂跟不上来,整个社会因此变得很浮躁,就像德鲁克说的:‘我们大大高估了眼前,却大大低估了未来’——我本人也不例外。”
一次,重庆大学邀请王石来举办了一场讲座,讲座的内容是:从方法论看万科的发展。万科20年在大风大浪中屹立不倒的方法论可以概括为六个字:简单、透明、规范。王石给人的印象也是一个简单、透明的王石,衬衣加背带裤,有点嘶哑的声音,高昂的精神。
简单,不做复杂的事,做简单的事,这说起来容易,在面对现实与诱惑,人们却常常犯错,三九、联想等企业纷纷掉进多元化的陷阱,三九2003年年底负债98亿元,联想三年规划流产,撤回PC大本营。而万科第一个十年也一样,难以抵挡住诱惑,向工、贸、科、房等多领域发展,致使万科增长迟缓。万科的第二个十年,开始“做减法”,从涉足房地产、贸易、零售业、文化多个领域的多元化走向房地产的专业化,将与房地产主业无关的公司都卖掉。“越简单越好”,简单化带来专业化的优势,集中资源于房地产业,万科在做“减法”的简单化之路中实现了增长的“加法”,实现了近年来的高速增长。
因为追求简单,对于被炒得沸沸扬扬的质疑声中的MBO,王石认为“MBO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MBO这个领域不好碰,为了不做复杂的事情,他放弃了万科两次MBO的机会,放弃了做企业的所有者,而选择做了一个经营者。
企业总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在经验教训中总结,走向成熟,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走向简单的20年,让万科成了中国地产的龙头企业。第三个10年,万科继续“简单化”,专业化发展,走向精细化。未来10年,万科“至少以30%的速度发展”,万科的营业额将达1000亿元,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的目标。“2007年,万科的住宅开发量将排在世界第一位”,“2014年,开发量将达到10万套左右”,“世界最大的房地产公司将在中国产生,那就是万科”。
万科除了加强专业化、规模化的优势,在核心技术上打造优势。从3年前开始,万科申请了一项项的专利,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情景洋房,一种布置的专利;第二,技术专利,建筑材料、节点关系等专利;第三,模块专利,模块化、标准化生产,“像生产汽车一样生产房子”。在中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有战略性眼光的万科再次扮演着领跑者的角色,成为推动中国住宅产业化的铿锵力量。
简单的哲学,简单、积极、乐观、坚毅的王石,33岁辞去公职来到深圳,从零开始,货场搬运、司机、出纳,卖饲料,从扛75公斤一包重量的麻袋到他扛起资产规模100多亿的万科。王石不但将事业一步步迈上巅峰,对生命极限的挑战也迈上了8848米的世界第一峰,创造了中国年龄最大的登顶者记录,创造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新一代中国企业家。
《让灵魂跟上脚步》书中提到:“在过去的近30年里,我们身处的社会、所带领的企业和我们自己,都在高速发展变化。我们的速度太快了,脚步远远跑在前面,灵魂跟不上来,整个社会因此变得很浮躁,就像德鲁克说的:我们大大高估了眼前,却大大低估了未来。”
他呼吁,我们需要学会自我控制,让自己慢下来,让灵魂跟上脚步。
这话有深度。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新阶层”成了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尤其是“新阶层”应该怎样承担社会责任,越来越需要一种新的价值观。很多人觉得目前“新阶层”发展缺乏的就是一种主流价值观,而这种意识形态又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沉淀。
王石算是这种新价值观的践行者吗?他是公认的地产界标志性人物,同时又是一个不断挑战公众想象力的明星,他的博客,他的企业,他的文字,他的极限运动,很大程度上成了这个“新阶层”的象征。虽然这个“新阶层”正在慢慢形成,但是王石的言行有可能会在某种意义上推动这种价值观的形成。也可以说,这个阶层的灵魂正慢慢地跟上脚步。
其实从年轻人的角度来看,把王石当偶像的原因无外乎他是一个比较向往自由、喜欢登山、挑战自我、个性张扬的人。而在我们看来,他的“放下”,他的“放迹天涯”,让企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实际上万科最大的成功,正在于王石不在万科。
处世使用范例
在心理上保持稳定
把孙子论述的“静以幽,正以治”引申到人生领域,它是性格情操修养的高标准。
有位教师上课的时候,皮带从腰上掉了下来。惹得同学们或窃窃私语或掩口而笑。该教师发现自己的这一疏忽之后,并没有慌乱羞愧,他微微苦笑了一下,然后说:“同学们,年底评先进教师你们可别忘记我,一定要投我一票呀!”同学们不解其意。只听教师又接着说:“为了向你们传授知识,我废寝忘食地备课、讲课,真是为同学们‘瘦得人憔悴’。瞧瞧,现在我都瘦得连皮带都系不住了,仍然站在这儿给你们讲课,难道我还不够先进?”
皮带掉下来无疑是一件尴尬的事,躲不了,藏不掉。如果这位老师不会控制情绪,不保持镇静,面对同学们的嘲笑,不是羞愧难当就是恼羞成怒,那么必将失去风度。怎么办?自我幽默一下以解脱窘迫是最好的办法。老师的语言机智,所说的原因又极具说服力,学生的讪笑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同情心。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碰到一些料想不到的事情,有时是自己失言失态;要么是对方反应出乎意料;要么是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出现了没有考虑到的因素等。这些猝不及防的变化,往往会使我们进退维谷,狼狈不堪,啼笑皆非,陷入尴尬的窘境。在危急状态下,若有任何惶恐、失措、紧张、混乱,都很难寻找到变通的途径与方式。
有经验的人在经过长期的社交实践之后,都具有沉着、机智、摆脱困境的特殊才能。他们在即将或已处于困难条件下时,知道首先要沉着冷静,并以这种沉着冷静的态度去调适心理,使之处于应变状态。
尴尬局面的出现,往往是刹那间的事情,如果大惊失色,缺乏镇静,那只能是手足无措,乱上添乱。所以此时要在心理上保持稳定,镇静自若地面对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我们不能被现成的既有的思维模式和心理结构所束缚,而要善于根据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想出解脱的新招。面对非难、挑剔、攻击、质疑,应该迅速地刺激和动员起自己的思维力量。
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兵家使用范例
不懂屈伸就不懂用兵
用兵之利,在于灵活善变,当进则进,当退则退,有曲有伸,伸缩自如,刚柔相济。刚则坚不可摧,柔则如绵似水;伸者锋芒毕露,缩者若有若无,而那种只能刚不能柔,只直不弯,机械死板的用兵方法没有不吃亏的。
中国最早就把“阴阳说”运用于战场,从“两仪”到“八卦”,而八卦的每卦又派生出八卦,即八八六十四卦,再继续派生,无穷无尽,阴阳相济,奥妙无比。所以,专门论述此理的《周易》,尤为古代优秀将帅所独钟,并千方百计掌握其中的玄机奥理。这种“阴阳说”最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和刚柔相济之理,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而孙子的“屈伸之利”,其基本思想也在于此法此理。
战争是生死较量,能否做到“屈伸之利”十分重要,这方面的教训也不胜枚举。三国时期袁绍虽坐拥百万之众,煊赫一时,但由于他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当进不进、当退不退,最后却败在了当时还处于弱势的曹操手中。刘备因关羽被杀“忍无可忍”,把诸葛亮一再告诫他的“东联孙吴,北拒曹操”的战略置之脑后,犯忌攻吴,结果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几乎为蜀国的灭亡画上了句号。
“屈伸之利”在任何战场上都是不可缺少的,不懂得这一点,就不懂得如何用兵。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败就败在当屈不屈,当缩不缩,面对以色列现代化的强大攻势,放弃以柔克刚的传统的游击战术,和强敌死打硬拼,道道设防,处处抵御,节节败退,最终彻底失败。同样,由萨达姆领导的伊拉克军队在美军侵略下也是当伸不伸,当刚不刚,不注意积极的进攻和反击,只是躲藏,消极防守,坐以待毙。
因而,“屈伸之利”说到底是一种“因利而制权”的灵活制敌手法,体现的是攻与防的重要方法原则,伸则要进攻,打击敌人;屈则防守,保护自己,二者兼顾,以“利”为准则,灵活处置,机变制敌,这就是“屈伸之利”的奥妙之处。
商战使用范例
做你所爱,爱你所做
曾经有位中学生向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请教成功的秘诀,盖茨说:“做你所爱,爱你所做。”
良好的开端是事业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诀窍之一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即做自己最擅长做的事。能否找到自己最感兴趣又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项目是创业成功的关键。抓住自己的长处开始突破,那样才可以使潜能得到发挥,缩短成功的距离,才能把自己的强项变成一种事业。
在一家小洗衣店里,菲尔·强森的父亲正在训导他:“强森,你长大了,要学一点养家糊口的本领了。从现在起,你就学洗衣的工作吧,这样会对你有用些。”
但菲尔不喜欢那些,一个大小伙子整天干那些烦琐的熨帖、折叠工作,他实在提不起精神。于是,他一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的样子,只做些替补应急之类的工作,其他则一概不管。有时候,父亲不在,他就干脆“缺席”。年事已高的父亲原指望他将来能接管这家洗衣店,现在看他如此不求上进,觉得自己养了一个没有雄心的儿子,在员工面前丢尽了脸。
菲尔告诉父亲,他希望到一家机械厂去工作。“什么?放着现成的事业不继承,却要做个机械工人,一切从头开始?”父亲十分惊讶,坚决反对。不过,菲尔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他穿上油腻的粗布工作服,从事着比洗衣店更为辛苦的工作,但竟然快乐地吹着口哨。因为他喜欢那些。后来,工作之余,他还选修了工程学课程,研究引擎,装置机械。之后,他居然制造出了“空中飞行堡垒”轰炸机,帮助盟国军队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父亲看到儿子取得的成就简直有点不可思议。菲尔也说,如果自己当年留在洗衣店,最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父亲死后整个洗衣店肯定就毁了;另一种是满足于父亲给他的现成家业,最多成为千千万万个小洗衣店的老板,绝不会实现他自己的目标。
菲尔·强森选择了适合自己发展的事业,于是他成功了。1944年,菲尔去世时已位居波音飞机公司的总裁。
大凡创业成功者,他们成功的关键都是掌握了自身的优势,并加倍强化这种优势,完全投入到自己所喜欢的项目之中,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到极致。因此,想创业,首先必须问自己“想做什么”。不妨回想一下自己以前做过的工作,最喜欢哪个部分?哪种商品?若以前接触过的商品与顾客,自己都很喜欢,则创业成功率自然相对较高。
处世使用范例
大丈夫能屈能伸
大凡英雄豪杰,胸怀大志,打算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人,都能屈能伸。这就好比一个矮小的人,要登高墙,必须要寻找一个梯子作为登高的台阶,假如一时寻找不到梯子,那么,即使旁边有一个马桶,未尝不可利用作为进身的阶梯。假如嫌它臭,就爬不到高墙上去。
韩信年少时曾受过胯下之辱,但他并不是懦夫。他之所以忍受这样大的屈辱,是因为他的人生抱负太大了,没有必要小不忍则乱大谋。后来跟随刘邦逐鹿中原,风云际会,先后作过齐王和楚王。在他与部下谈起这件事时说:难道当时我真没有胆量和力量杀那个羞辱我的人吗?而是如果杀了他,我的一生就完蛋了,我忍住了,才有今天这样的地位和成就。
人们在制定理想目标时,往往在实践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致使你气愤、胆怯、自卑、情绪冲动、灰心丧气、意志动摇等,立志愈高,所遇到的困难就愈大,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乐观坚毅精神的表现。
苦难是一种前兆,也是一种考验,它选择意志坚韧者,淘汰意志薄弱者。要达到奇伟瑰丽的人生境界,要成就任重道远的伟业,必须具有远大的志向和极端坚韧的品质。
一场大雪过后,树林子出现了有趣的现象,只见榆树的很多枝条被厚厚的积雪压得折断了。而松树却生机盎然,一点儿也没有受到伤害。原来榆树的树枝不会变曲,结果冰雪在上面越积越厚,直到将其压断,实在是备受摧残。而松树却与之相反,在冰雪的负荷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时,便会把树枝垂下,积雪就掉落下来。松树树枝因能向下,使雪容易滑落,所以枝干依旧挺拔,巍然屹立。能屈能伸,刚柔相济,正是这种气度和风范使松树经受住了一场场暴风雪的洗礼。
人世间的冷暖是变化无常的,人生的道路是变化无常的,当你在遇到困难走不通时,或许退一步就会海阔天空;当你在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一定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应该把功劳让给别人一些,不要居功自傲,更不要得意忘形。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能屈能伸。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兵家使用范例
陷之死地然后生
患与利,弱与强,是战争中基本存在的矛盾。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在某时某地陷于祸患之中,处于弱势境地。要想摆脱不利形势,就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化不利为有利,变劣势为优势,从而克敌制胜。
公元407年10月,夏国君主赫连勃勃率精兵2万攻南凉,抢虏人口2万多,牛马羊数10万头,满载而归。南凉国君率兵追赶。赫连勃勃心想必有一场恶战,就选择了背靠峡谷的“死地”,而且派人把峡谷的冰凿开,以示后退必死。夏军将士知道后退必死,不如一拼,个个奋勇杀敌,结果南凉兵大败。
这是“以患为利”的典型。没有阳武峡天险之害,夏兵带着丰盛的抢掠物品,根本不会卖命死战,陷之死地然后生,“患”和“利”在战争中可以相互发生转化。
红巾军夺取太平城
从孙子自己的解释来看,所谓“亡地”、“死地”,就是“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陷之死地”虽然是大患,但是“陷之死地”却能因“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的客观形势,唤起万众奋力死战的决心,因而转败为胜,转死为生,转患为利。项羽鏖战巨鹿,破釜沉舟,灭秦主力;韩信背水列阵,大破赵军,这类成功的佳作,都是以“投之亡地”的方法而激励了全军士气。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元朝统治摇摇欲坠。公元1355年6月,朱元璋率红巾军3万人由和州(今安徽合县)乘战船千艘渡过长江,攻占了元军盘踞的牛渚矶(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夺取了大量的粮食。
红巾军中有很多将士是和州人,时值和州大灾,粮食奇缺,和州的将士都想把粮食运回和州,不愿继续进军。朱元璋与大将徐达、常遇春商议道:“退返和州,前功尽弃,而且再要攻取牛渚矶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如今之计只有断绝将士的归心。否则,大事难成。”
徐达和常遇春都点头赞同。于是,朱元璋立刻传令亲信将士赶到江边,将停泊在江边的千余艘战船的缆绳砍断,放任战船顺江而下。转眼间,浩浩荡荡的船队就顺水而去,消失在浩渺的烟波雾霭之中。
全军将士都目瞪口呆,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朱元璋对将士们说:“我们要想建立功业,就不能为一时的安乐所困扰。太平城(今安徽当涂县境内)离此不远,我们必须攻下太平城把它作为立足之地,然后攻取金陵,成就大业。”
将士们面面相觑,但战船尽失,退路已无,只好死心跟着朱元璋去进攻太平城。太平城守将鄂勒哲布哈从未遇到过如此不要命的队伍,交战不久即弃城逃走,红巾军夺取了太平城,有了安身之地。
商战使用范例
“死地求生”的谋略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完全可以借鉴军事谋略中“死地求生”的经验,利用人们普遍的谋生要求,搞活企业的经营机制。商战中,企业也经常会遇到不利条件和强大的竞争对手,因此企业经营者要掌握以患为利、以弱制强的谋略思想,善于化不利为有利,以弱的力量战胜较强的竞争对手。
美国燧石轮胎公司的成功就是一个死地求生的典型例子。该公司曾一度处于逆境,业务呈饱和状态,产品销路不畅,被竞争强敌压得喘不过气来。不过他们并没被困难和强敌吓倒,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开发新产品,巧渡难关。为了打破英国人在橡胶原料市场的垄断,他们主动到海外开辟自己的原料基地,并设立新工厂。最后燧石轮胎公司一跃而成为世界橡胶制造业的“巨无霸”。
又例如,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由于经营不善,曾一度陷入死地。克莱斯勒只好请来著名企业家艾柯卡担任公司的董事长。艾柯卡运用了“死地求生”的谋略,仅数年便又再度辉煌。
他们的成功,个中奥妙,关键在于:不被眼前困难所压倒,在绝境中冷静地捕捉新的生路,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适应市场需要,确定新的发展战略。
处世使用范例
给自己一片悬崖
人们在最困难、最危险,甚至是陷入“绝境”的情况下,只要坚持奋斗,便可以创造转败为胜、起死回生的奇迹,孙武提出“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这一思想是具有某种人生意义的。在争夺激烈的商战中,人们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不过,只要想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车到山前必有路”,咬紧牙关,振奋精神,重振旗鼓,是会“柳暗花明”的。只要有一种忧患意识,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在前进的路上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都不会害怕。
一位原籍是上海的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为了寻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沿着环澳公路走了数日,替人放羊、割草、收庄稼、洗碗……只要给一碗饭吃,他就会暂且停下疲惫的脚步。一天,在唐人街一家餐馆打工的他,看见报纸上刊出了澳洲电讯公司的招聘启事。留学生担心自己英语不地道,专业不对口,他就选择了线路监控员的职位去应聘。过五关斩六将,眼看他就要得到那年薪三万五的职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却出人意料地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份工作要时常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澳大利亚公民普遍拥有私家车,无车者寥若晨星,可这位留学生初来乍到还属无车族。为了争取这个极具诱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会!”“4天后,开着你的车来上班。”主管说。
4天之内要买车、学车谈何容易,但为了生存,留学生豁出去了。他从华人朋友那里借了500澳元,从旧车市场买了一辆外表丑陋的“甲壳虫”。第一天他跟华人朋友学简单的驾驶技术;第二天在朋友屋后的那块大草坪上摸索练习;第三天歪歪斜斜地开着车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驾车去公司报了到。时至今日,他已是澳洲电讯公司的业务主管了。
这位留学生的专业水平如何我们无从知道,但他的胆识确实让人佩服。不完美,也给自己留一份希望去努力。如果他当初畏首畏尾地不敢向自己挑战,不给自己以希望,绝不会有今天的辉煌。那一刻,他毅然决然地斩断了自己的退路,让自己置身于命运的悬崖绝壁之上。正是面临这种后无退路的境地,人才会集中精力奋勇向前,找到出路,从生活中争得属于自己的位置。
敌人开阖,必亟入之。
兵家使用范例
做一个捕捉战机的指挥员
进攻或打击敌人时,要抓住最佳时机,也就是孙子讲的,敌之“开阖”。在双方交战中,战机对于指挥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良好的战机,当攻不攻,一旦良机错过,追悔莫及。一个不善于捕捉战机的指挥员,绝不是一个称职的指挥员。而良好的战机又不是被动地等来的(多数情况如此),而是高明的指挥员“创造”的。所以,一个不善于创造战机的指挥员,绝不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员。因此,是否善于把握创造战机,是检验指挥员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断能力,以及谋略能力的一把重要“尺度”。
在战争中,有时得到了一个良好的战机,就意味着赢得了一场战争,失去了一个良机,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场战争。
公元前491年,楚国开始了图霸行动。在消灭了夷虎、梁、霍后,开始向晋国发起挑战。楚国之所以敢对晋国进行挑衅,是经过周密分析的。春秋晚期,晋国君主和大夫之间的斗争,特别是贵族士大夫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严重地牵制了晋国的对外斗争,造成晋国霸权的衰落。在这种情况下对其挑战,是完全有把握取胜的。
此时,楚国向北扩张,蛮氏溃散,蛮族首领蛮子赤逃到了晋国的阴地。楚国的司马起派人向晋国驻守在阴地的大夫士蔑说:“晋、楚两国曾经有条约规定,两国的立场应该一致。如果双方能履行这一盟约,将是我们国君最大的愿望。要是不按条约办事,我军将打通少习山道路攻伐晋国。”
面对楚人这种明目张胆的威胁,士蔑不敢反击,赶紧去问赵鞅如何是好。赵鞅说:“晋国内部不安宁,怎么敢和楚国对抗,快点将蛮子赤交给楚人。”士蔑为了讨好楚人,还用了一个诡计:他集合所有蛮人,谎称要封地给蛮子赤,并为他筑城,还说准备为此而占卜,当蛮子赤前来接受占卜时,士蔑便派人把他和他的5个大夫抓了起来,在三户把他们交给了楚军。
晋国在对外斗争中的软弱立场,主要是因为大夫间的斗争,而不是缺乏兵力。晋国曾号称兵车4000乘,却由于内部争斗力量发挥不出来,楚国抓住这一机会,乘虚而入,制胜了对手。
商战使用范例
好酒也要勤吆喝
“好酒不怕巷子深”,这句话在今天已不再灵验了。好酒也得勤吆喝,吆喝得好,商品营销的气氛就会生机勃勃,产品销路自然大开。否则就是一派死气沉沉的营销氛围,谁还会来光顾你的店铺。这种吆喝,实质上就是对一次机遇的精心“炒作”。它正是商战中屡见不鲜的战术,不过要想把机遇炒得生机勃勃也非易事,它需要人们有敏锐的目光去发现目标和精心计划去运用。
立普顿是风行世界的普顿红茶的开山鼻祖。有一年圣诞节前,立普顿购进了不少乳酪。当地经营乳酪的食品店还有许多,如何使自己店里的乳酪卖得更快一些呢?立普顿为此动开了脑筋。不久,他了解到欧美地区有一个传统习俗:他们在圣诞节前后所吃的苹果中如果藏有6便士铜币,便认为是一个好兆头,明年本人将会吉星高照。立普顿马上想到,何不利用人们期望吉祥的心理来推销自己的乳酪呢?他说干就干,在每50块乳酪中选出一块,在这一块乳酪中包进价值一英镑的金币,然后把这个消息写成传单,用氢气球向空中散发,吸引顾客。立普顿的这一招很灵验,人们也许是冲着那一英镑金币,也可能是冲着那一英镑所代表的好运气,纷纷涌进立普顿的食品店。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立普顿的成功招来当地同行的嫉妒,他们联合起来向英国警方控告立普顿的这一做法有赌博之嫌。
在办事高手的面前,机遇是越炒越活,越炒越好,没有必要去担心“炒坏”。机遇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因此,立普顿不但没有被同行的控告所吓倒,反而从中发现了扩大自己影响的好机会。他利用同行的控告做文章,在各个经销店前贴出通告:“亲爱的顾客,感谢大家享用立普顿乳酪食品。”在通告的提示下,同行的控告使立普顿乳酪的金币显得更加真实可信,消息也传得更广,冲着这些金币而来的购买者更加踊跃。
立普顿的同行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们以乳酪中含金币,人们吃下去不安全为理由,要求警方取缔立普顿售卖包有金币乳酪的危险行为。立普顿遇事不慌,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不甘心让商机在死气沉沉中消逝,他马上又贴出这样的告示:“警方又来了一道命令,故敬请各位顾客,在食用立普顿乳酪时,注意里面有没有金币,不能匆匆忙忙,应十分小心谨慎,才不至于吞下金币。”经过反复“折腾”,人们更加相信立普顿卖乳酪送金币的事实,购买者络绎不绝,谁都想来试一下自己的运气。
会办事的立普顿先是从当地的传统风俗中学到了推销乳酪的妙法,后来又从嫉妒他的同行那里发现了促销的机遇,把自己的事业“炒”得生机勃勃,妙不可言。
处世使用范例
机是一条线,遇是一个点
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经典作品《堂吉诃德》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有关着的门就有开着的门。”那扇为我们敞开着的大门,就是机遇。
学会把握机遇,这是人生的一大重要课题。时机的珍贵,就在于它稍纵即逝,得来不易;时机的价值,就在于它创造机缘,走向辉煌。
机遇的出现是没有规律可以遵循的。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处处是机遇;轻视机遇的人,即使良机来敲门,也会错过。
有一位单身汉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哪怕只有一次也好。于是他开始日复一日地向神灵祈祷。他的诚意终于感动了天神。
一天晚上,幸福女神敲开了单身汉家的大门,单身汉十分高兴,连忙请她入内。可是,美丽的幸福女神却指着她身后的另一位丑陋的女子说:“还有一位,这是我的妹妹,我们是一起出来旅行的。”
单身汉惊讶地看着这位奇丑无比的女子,疑惑地问女神:“她真是你的亲妹妹吗?”
“是呀,她是不幸女神。”
单身汉听了之后,便说:“请您进屋里来坐,不过,还是请她先回去吧。”
“这怎么行,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是连在一起分不开的,我不能单独留下来!”
幸福女神见单身汉犹犹豫豫,便说:“若有不便,我们只有告辞了。”最后,单身汉不知所措地望着姊妹两人飘然而去的背影,错过了得到幸福的机遇。
在做事时,我们也难免像这位单身汉,当幸福女神前来光顾时不能把握住机遇。如果把机遇看成是某种资源的话,我们会发现机遇的损耗最大。
《人生成本论》一书这样解释“机遇”:“生命的流程像一条线,机遇则是一个点,没有流程线,就没有机遇的点。或者可以这样说,‘机’是一条线,‘遇’是一个点。‘机’未必都能够遇,‘遇’则必须有机。‘机’是为‘遇’交付的成本,‘遇’是‘机’的结果。”作者接着用具体的事物进一步说,人们曾有过一个比喻,把握市场好比老鹰捕兔子,市场机遇稍纵即逝。要捕捉到狡猾的兔子,老鹰必须做到稳、准、狠。机遇好像兔子,它是动态的,绝不是静止的,机遇的性格就是谁也不等待。老鹰在天上盘旋,只能说是“机”,老鹰捕捉到兔子那一刹那才是“遇”。
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伴随着这一发展过程的机遇也是不断出现,不断消失的。客观世界生生不息,机遇也永无止境。对机遇必须有认识能力,有驾驭能力,不要与机遇擦身而过。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兵家使用范例
纸上谈兵
孙子的用兵思想有许多重要内容,这里所叙述的“践墨随敌”是其中之一。孙子的“践墨随敌,以决战事”说的是实施计划时要随着敌情的变化而不断加以改变,破除成规因敌变化,灵活决定自己的行动,以求战争的胜利。表明了他反对机械论观点,崇尚随机应变的思想。
在我国历史上,赵括纸上谈兵,导致全军覆没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小时候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口若悬河,一条一条的,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的父亲他都不能放在眼中。赵奢死后,秦国趁机攻打赵国,赵王要让赵括为大将带兵打仗。蔺相如说:“赵括只懂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赵括的母亲也请求不要派他儿子去打仗,她说:“他父亲临终时再三嘱咐,赵括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不要用他为将。”然而,赵王没有听蔺相如和赵母的话,赵括以为自己读了许多兵书,胸有成竹了,便带领40万大军与白起率领的秦军交战。战斗中,他硬搬兵书上的战法,不求变通,最后不仅自己中箭身亡,40万赵军也被白起坑杀。赵国国力从此江河日下,一泻千里。
赵奢说赵括读过许多兵法,不知赵括是否读过《孙子兵法》,即便他读过了,也只是读死书,不能活学活用,不知变通。其实,《孙子兵法》中有许多部分阐述了随机应变,如《虚实篇》指出的“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军争篇》中“悬权而动”;《九地篇》中“践墨随敌,以决战事”,“地有所不争”、“军有所不击”、“途有所不由”、“君命有所不受”等等,多视点、多方面、多角度地阐述了因敌变化、随机应变。
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生搬硬套兵书上用兵规则,不切实际;不肯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具体情况,最终只能吃败仗。孙子强调“践墨随敌”,敌变我变,随敌应变,坚决反对那种死抱着计划不放的僵化、机械、教条主义。指挥员不善变,只能被动挨打。
随机应变,也有不同的区别,有的指挥员只能被动地应对,机械地演变,这不是真正的变。真正的变,应该是相对于对方的更高层次的创新、发展、伐谋,是以变制变,争取主动。所以,“践墨随敌”、“悬权而动”等,所意蕴的都是“灵活”的基本思想,贯穿的是一个“活”字。活则神,僵则死,这是用兵的基本道理,也是孙子兵法的基本精神内核。
商战使用范例
拒绝陌生行业的诱惑
有句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创业的确是一门大学问,尽管各行各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每个行业之间又有许多区别,每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经营之道。所以,创业者切不可盲目涉足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在这方面,有许多血的教训值得我们吸取。
张氏家族是东南亚一带有名的显赫家族,在香港的华人、洋人贸易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博彩业大王张先生就出生在这样的豪门世家里。其祖伯父是东南亚最富有的华人;父亲既是洋行买办,又是立法局非官方华东三院主席;另外,他的伯父和叔叔大多都是买办出身。而且,他们既通中文又精通英文的优势,无人可比。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显赫的家族,却栽在了股票市场上。张先生的叔父张世明因无法偿还债务,饮弹自杀;长兄张世达患上了精神病,服下大量的安眠药后长眠不起;其他人也抛妻别子,亡命他乡。
是什么原因造成张家家破人亡的呢?
一天,在怡和洋行做买办的张世明,进入大班办公室时,发现地上有一封未封口的信,他好奇地拣起瞄了一眼。原来正好是一个买入股票的信息。张世明早对股票的神奇有所耳闻,但是自己从来没有炒过股。他早就幻想着能一夜暴富,不再打工。惊喜之余,张世明急忙回去与兄弟们商量,决定立刻贷款并倾其所有家产购入信息上提示的股票。
谁知,当张氏家族倾其所有将全部资产投向那只股票后,该股票的价格演出了“高台跳水”的一幕,一路狂跌,一直跌得张家家破人亡。
原来这是怡和大班故意玩的一出把戏。他们想抛出手里的股票,又发愁中小投资者没有巨额资金来接盘,于是操纵股价,先高后抛。虽然张家上下都是非常聪明的人,但张世明弟兄对股票生意是外行,哪里能识破这其中的诡计。
一个本来家业兴旺的大户顷刻之间家破人亡。
虽然有的陌生行业看起来利润大,但是对于不懂行的人来说,涉足就意味着风险。所以,无论致富还是创业,都要慎之又慎。
俗话说:做熟不做生,熟门熟路好赚钱。虽然经商中难免遇到陷阱,但如果是懂行的人,则受骗的可能会大大降低。因此,创业者选择自己的行业时,一定要考虑自身的情况,万不可冒冒失失,一头扎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而不能自拔。毕竟,选择熟悉的行业是赚钱的一个好开端。因为在最熟悉的领域才能铺下你的第一块金砖。
处世使用范例
知变善变
孙子强调“践墨随敌”,旨在告诫世人见机行事,灵活多变,变化莫测,出神入化,智高一筹,棋胜一着。只有知变善变,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战无不胜。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权智》讲述了北宋曹玮为渭州知州时的一个细节。
曹玮为人稳健,遇事从容,有一天,他在各位将官的陪同下大宴宾客,吃完饭,正想与宾客下棋娱乐时,一名士兵慌慌张张跑进来大声报告说:“大事不好,有好多士兵叛逃到西夏那边去了。”听到这一消息,众将官和宾客面面相觑,一片惊惶,曹玮一向以治军严明著称,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呢?情势还会怎样呢?
曹玮自己也暗吃一惊,但他深知自己身为主帅,如果此时举止惊慌失措,不但会危及自己的治军威望,而且有可能动摇军心,后果不堪设想。眼下之计,只有先稳住众人之心,过后再作处理。于是,他急忙止住士兵的话,故意压低声音说:“不要声张,那些人都是我暗中派过去的。”
宴席散后,人多嘴杂,曹玮的话很快就传到西夏人那里。他们如获至宝,果然相信凡逃亡去的宋营士兵都是奸细,立即一个不留全给杀了,并把这些人的头颅抛到了宋朝的边境内。曹玮的一句话,既安抚了军心,又杀掉了叛逆,还制止了宋兵的叛逃,真可谓一箭三雕。
遇到突发事故,与其紧张惊慌,不知所措,不如保持内心镇定,让自己头脑和情绪冷静下来,随机应变。其实,不少时候,有些突发事情只是过渡性质,不需要做出行动上的反应。虽然一时让人虚惊一场,过后却是一去无痕。不少时候,还可能是人为制造的突发事件,意在搅乱你的心神或计划,妄图浑水摸鱼。如果你仓促应对,或心神不宁,自乱阵脚,做出错误的决策或反应,正好中了对方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