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中文网 > 红楼之眼光放远点 > 第85章 血洗

第85章 血洗

八零中文网 www.80zw.cc,最快更新红楼之眼光放远点 !

    贾珍沉吟了片刻,开口道:“这些日子阳哥儿你就不要出门,专心温书练武,准备下场一试。至于辉哥儿,不准再偷懒,说是偷懒了,就别我不客气了。”“老爷,你吩咐的院子收拾出来了。”白书恭恭敬敬地回话。“嗯,就让阳哥儿搬过去,他也该适应适应到时候科举的坏境了。”贾珍挑了挑眉,道。“老爷,这恐怕——”白书作为负责这件事情的头目,忍不住开口道,那屋舍的环境可比下人的房间还不如,旁的不说,就说那被褥,这位小祖宗就要受不了了,更别提别的了,对了,还有那吩咐下来的吃食,自家这个小祖宗嘴可刁着呢,就那简单的三菜一汤,更要命的是要是太太知道了,他们这些做下人的。

    “没什么不妥的,阳哥儿要是吃不了苦头,日后成不了大器。”贾珍摆摆手,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于他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自己这个儿子苦头可就大了。“太太那里以及老太太,老太爷那里,都有我去说。吩咐下去,谁敢偷偷地帮阳哥儿,我就罚他,免了他差事。”贾珍一脸严肃地道。白书听老爷的吩咐,忍不住低头,大少爷别是犯了大错吧,可是瞧着老爷和大少爷的模样不像啊。

    贾茂看着白书的神色,直觉有些不好,但是想想应该都不会比他们这次匆忙赴京的条件要差吧,在心里给自己鼓劲,但是他真的对自己这个父亲没有信心啊,看看自己周围的那些公子哥,谁家不是捧在手心里的,他已经在这些人中算得上是低调,节俭的了。辉哥儿直觉得不会有什么好事情发生。

    等到贾茂看到贾珍吩咐白书收拾出来的院子之后,他几乎忍不住要叫喊出来,没有熏炉,没有摆设,那看起来灰扑扑的床褥,这让一向自诩风流公子的贾茂完全无法接受。“父亲,这是——”贾茂觉得自己的声音都是颤抖的,他该不会是要住在这里吧。“比科举时候的条件要好上许多了。”贾珍客观地点评了一下下人的布置,总体上还是十分满意的。

    “父亲,这如何住人?”贾茂忍不住偷偷给自己的小厮使了眼色,叫他赶紧去搬救兵。小厮哪里敢动,老爷之前可是说了的,他还不想被免了差事。“怎么,觉得不能住?”贾珍挑了挑眉,这间屋子确实挺小的,仅容纳一床,一桌,一椅,和他大学生宿舍一个人的地盘差不多,算不上糟糕。只不过对于自家这两个小子来说,就要糟糕多了。“今儿是第一天,我呢,和你一样,也就俩个使唤的小厮,就住在隔壁那间,如何?”贾珍微微一笑,自己这个儿子啊,还是得受点磨练打击才行。

    贾茂见父亲如此,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而辉哥儿因年纪尚小,暂且不必如此。他着实忍不住有心庆幸,他再也不抱怨自己年纪小了。楚氏那边,贾珍已经派人去说了一声,楚氏虽然觉得自己丈夫做得有点过了,但是想到科举的艰难,还是咬咬牙答应了下来。至于贾敬夫妇俩素知儿子是个有主意,且不愿他们插手对于孙子的管教之中,虽然有些不满,心疼孙子,但是还是应了,只是嘱咐伺候的小厮多加精心些,若是大孙子身体不好,就立马把大孙子挪回来,到时他们再数落自己这个儿子。

    贾茂看着自己父亲十分自然地吃着面前简直难以下咽的三菜一汤,仿佛这和平时吃的好无差别一般,忍不住心里有些佩服。而贾珍不得不赞叹自家厨子,哪怕就是这么平淡无奇的菜色做的也比他当初学校的食堂的菜要好上很多。他至今记得好些关于吐槽学校食堂的笑话,说什么食堂的菜是第九大菜系,无油少盐,还常常有附赠的东西,比如头发之类的。他的胃以及嘴巴好歹也是经过食堂菜系千锤百炼的,虽然这么多年难免有些娇气点,但是吃下去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你怎么不吃?”贾珍看着只动了几筷子的儿子,眉轻轻一挑,问道。“吃不下,太难吃了些。”贾茂对着自己的父亲,实话实说,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改天我带你出去走走,你就知道了。就后日吧!”贾珍不急着教育自己的儿子,亲身体验比他口头说教要好得多。“快吃吧,晚上还要读书,明儿早起锻炼,什么都不能少,到时候饿着肚子可不行。”贾珍夹了一筷子的菜到自己儿子的碗里,神色淡淡地,就扒了口自己碗里的饭。贾茂心里忍不住委屈,可是父亲都和他一般的待遇,再想着父亲之前说的,他贾茂可不是什么不成器的公子哥,不就是吃些难吃的东西嘛。贾茂憋住心里的委屈,努力扒了几口饭,却又忍不住吐了出来。贾珍见状,什么都没说,恍若不见,儿子委屈的神色他是看在心里,做父亲自然心疼,但是想到原著里贾家男人的做派,更何况,京中纨绔子弟他见得不少,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一味地败家,连鸡蛋价值几何都不明白,他可不愿自己儿子以后成那模样,便狠下心,硬着心肠。

    贾茂没动过几口饭,晚上读书还能撑着,到了半夜便觉得肚子饿,尤其是这硬邦邦的床铺,还有看起来不怎么样的床被,更叫他觉得难以忍受。如今虽然过了夏日,但是九月秋老虎也是厉害得很,往日有婢女给他打扇,房间里也有冰块,现下统统都没有,让他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而伺候在外面的小厮都是得了吩咐的,便不做这些活计。贾茂又饿又热,他已经是十三岁了,但是仍忍不住眼睛里泛起了点泪花。可偏偏不敢发出声响,贾珍今日特意打了地铺,陪着自己的儿子,并没有在隔壁房间休息。

    “心静自然凉。”贾茂的动静虽然小,但是却也惊动了一直担心儿子的贾珍,他睁开眼睛瞧了眼自己的儿子,开口道。“很委屈,是不是?”贾珍开口问道。“嗯。”贾茂努力抑制住哭腔,应了一声。“咱们家的孩子确实不用受这般苦楚,父亲也知道你是个上进能干的孩子,之所以这么做,不过是为了锻炼你而已。那些圣哲们的大道理,你读得不少,体会心得和父亲说了不少,但想必却都比不过今日这短短半日吧。”贾珍并不看着自己的儿子,他的做法很多权贵清流恐怕都难以理解,就像自己当初为了融入这个世界,融入这个圈子中一般,也是花了极大的功夫,他现在如此要求儿子,并不是需要儿子有多么理解这些,只要能够让儿子学会些东西就足够了。

    “当年我像你这般大的时候,脑子里想的不过是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延续家族罢了。很多事情因着自己见识的缘故,从来没有想到过,想的不过是自家的事情罢了。读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类的话,心里确实有所体悟,但是放下书便忘在脑后了。直到祖父带我去了咱们家的庄子,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了一种东西——责任,身为男儿,不仅仅对自己家,家族负有责任,对黎明百姓也同样负有责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你不是一直说要做个好官吗?如果你不明白百姓疾苦,又怎么能做个好官?你知道肚子饿很难受,和你体会过肚子饿很难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不是吗?”贾珍看了眼自己的儿子,官场上身不由己的时候并不少,要做出取舍很常见,但是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本心才是。

    “父亲,母亲和我说了不少你以前的事情。”贾茂开口道,他父亲一直都是他最为崇敬的人,家里有父亲,就觉得一切叫人十分安心。这次他在逃命的时候,因着害怕的缘故,母亲和李大人都和他说了些父亲的事情,叫他更为钦佩自己的父亲,就算是和他一般年纪的那个时候的父亲都比自己优秀许多,现下的自己是不是叫父亲很失望。贾茂努力平复自己心里的胆怯,问道:“父亲,我是不是不够好,教您失望了?”贾珍伸手让儿子下床到自己的身边来,坐下。“怎么可能?你和你的姐姐们还有弟弟都是为父的骄傲,我的儿子一直都很让为父满意,”贾珍揉了揉自己儿子的脑袋,笑眯眯地道。

    大概是贾珍的陪同,又或者是父子谈心之后,更有可能是贾茂吃过了饿肚子的苦头,第二天贾茂的表现倒是比第一天要好了很多。不过,让贾珍没有预料的是,他为了锻炼自己俩个儿子特意安排的,最后居然会成为贾府的传统,还被二儿子写进了家训里去。至于贾茂,贾珍发现阳哥儿他对待自己的儿子可比自己还狠了些,莫非这孩子是存着自己吃过苦所以也要让自己的下一代尝试一遍,不过吃苦不是什么坏处,贾珍当然不会多管,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贾珍在领着阳哥儿去了一趟庄子上了之后,俩人顺便在庄子的一家普通农户家吃了顿饭,贾茂彻底沉默了,半天只和贾珍说了句:“老百姓真苦啊。”贾珍什么话都不说,只赞许地拍了拍他的背,他还记得以前读过的一篇散文,说如何让孩子学会爱护花草动物,那就是要让孩子有一颗会疼痛的心,会为了他物而疼痛的心。等到了回府,贾珍只在自己的儿子耳边说了句:“记住你今天的话。”楚氏见儿子还好,精神头不错,更给人一种长大的感觉,这才彻底放下心来,但是仍然忍不住背着人的时候埋怨贾珍太过狠心了些。“玉不琢,不成器。”贾珍笑着听完妻子的抱怨,微微一笑,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和父亲母亲都憋着坏呢。”

    “可不是这样。”楚氏大大方方地承认了。贾珍握住楚氏的手,微微一笑,妻子虽然心疼孩子,但是也理解他,不然恐怕早就发难,就连大长公主那里怕是也惊动了吧。

    贾珍的闲暇日子没有过多久,就被一道圣旨打破了,而拿到这道圣旨的贾珍恨不得抱病修养去。南安郡王的叛乱因着内应以及政和帝早早地布置,不过一月多就结束了,而南安郡王私底下的那些联络信函,暗帐都也一一查清,明面上安安分分的西宁郡王,甄家等等将近半数多的勋贵全部卷入其中,尤其是在大皇子,二皇子倒台之后那些倒戈于四皇子的,都在名单上,十分齐全。政和帝的命令也很简单,有贾珍以及李安胡济各带领一队京城兵马,一夜将这些人全部解决干净。

    政和帝下这道命令的时候,考虑过很多情况,这些勋贵家族本来就是国之蠹虫,私底下做了不少见不得人的事情,这些勋贵中还有不少与军权沾边,当然单单凭勋贵也不可能成气候,里面可有不少如荣丞相这般权倾朝野之人,而朝中现在官僚腐朽,要等到全部了结,不知道得花费多久的功夫,况且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边疆外敌蠢蠢欲动,眼看就要到了冬天只怕又要来犯,海上还有茜香国,赈灾抚民之后国库里连老鼠都快饿死了,哪有工夫来这些扯皮的。

    贾珍有些心情复杂地接过圣旨,看来朝廷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一个帝王最爱惜的莫过于自己的名声,最重视的莫过于自己的权势,政和帝选择用这种对于其名声有着极大损害,甚至对于自己的权势地位颇为不利的方式,可见朝堂的水浑到了何种地步了。太监见贾珍接了圣旨,开口道:“圣上有句话奴才捎给郡王爷,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郡马爷可别让圣上失望了。”贾珍微微一笑,开口道:“还请公公转告圣上,臣必当恪尽职守。”什么是恪尽职守,那就是在名单上的这些人家都不会有一个人能够看到明天的太阳。

    贾珍不敢耽搁,将圣上赐下的令牌收好,便快马往京都大营赶去,而等他赶到之时,李安胡济二人已经带着暗卫将那些并非忠于圣上,曾经与勋贵们以及南安郡王和西宁郡王暗有往来的将领除去,其中就包括南安郡王侧妃阮氏之父阮文田。“看来我来得正好。”贾珍面色沉静如水,见了李安和胡济二人也是微微一笑。“今晚的京城注定是血色之夜。”李安一身杀气,神色淡淡地道。

    三人各领了人马,便按照圣旨上的命令直奔自己所要解决的勋贵权势人家。贾珍手中名单的头一个便是荣丞相的荣府。“咱们没有过多的时间耽搁,绝对不能放走一个人,更不能留下一个活口。”贾珍上过战场,杀过敌,素日虽然是个儒生模样,但是神情一肃,却隐隐带着说一不二的气势。官兵迅速地包围了荣府,荣府的门房察觉到了外面的不同寻常,开门才露个头,便被一个机灵的官兵给捂住嘴巴,拽了出来。“你们家的主子可都在?”门卫吓得大惊,连忙点头,却被一刀毙命。贾珍已经站在了荣府门口的台阶上,一手成掌,向下一挥,官兵们就如潮水般地涌了进去,而荣府的角门,侧门都全部被官兵所驻守,防止有人逃出来。

    贾珍站在门外,只听到里面传来号泣声,呼救声,打斗声等等,当然还有惨叫声。不知道过了多久,才有一个将领模样的男子前来汇报。贾珍踏进了血腥气极重的荣府,荣丞相恐怕没有想到他权倾朝野多年,最后就这么结束了自己的性命。“没有活口了。”贾珍挑了挑眉,问道。“没有活口,荣府上下一百二十七人全部毙命,大人可以一一查验。”陈达,就是先前汇报的将领,带着贾珍往荣府后院走去,一一查验。“可以了,去下一家。你们留下四十个人,清点荣府的财产以及账册,不得有误。”贾珍踏出了荣府,命令道。

    “大人,圣上的旨意未免太——”陈达也是有儿有女之人,未免有些不忍心,遂开口问道。“陈将军,有些事情不是咱们该管的。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贾珍眯起了眼睛,看向陈达。陈达心中一凛,遂抱拳行礼,道:“末将知错。末将只是觉得稚子无辜。”“他们姓荣,是叛臣贼子之后,荣相这么多年结党营私,为的何尝不是那些稚子。”贾珍挑了挑眉,语气渐冷,随即语气加重,“陈大人何不想想那些被逼的走投无路,家破人亡的百姓呢,他们又有何辜?”陈达觉得出了一身的冷汗,忙不断请罪,原是他一时想差了。

    京城的动静瞒不过有些人,在贾珍带兵动手的时候,有些与其相邻的达官显贵之家曾经有人偷偷打开过门,但是不过稍微张望了一番,就缩了进去。贾珍不点破,聪明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有时候装聋作哑,才是明哲保身的法子不是?“大人,这是所有的帐册已经查抄出来的东西。”贾珍忙了整整一晚上,才将事情全部都处理好,最后一家的帐册以及家中财产也总算登记完毕。贾珍粗略地翻了翻,这一家家果然都是巨富之家,家财万贯,可惜卷入了夺嫡之争以及谋反中,最后一败涂地。其中有些算起关系来,还能和贾府搭上边来,这让贾珍忍不住暗自松口气,还好,当初他选择了远离勋贵们,更拒绝如南安郡王这等人家的示好,不然的话,遇上政和帝这般的帝,这么说起来其实原书里的皇帝对贾家算是厚道了,可惜贾府自寻死路。

    “大人,在想什么呢?”陈达见贾珍似乎有些失神,忙小声提醒道。“没什么,守在这里便是,你跟着我,咱们还要去皇宫复命。”贾珍很快把念头抛在了脑后。不过,被委派了任务的贾珍并不知道今日的朝堂几乎可以说闷来形容,大臣们各个如履薄冰,连说话都比平日要放轻了不少。政和帝并不生气,他以极快的速度下达了新的人士调动,大力提拔了不少新人,不仅如此,原先作为暗卫首领的胡济,李安也成了朝廷命官,而贾珍则被一下子提拔为吏部左侍郎,一下子跃居为三品官员,若是搁在往常,只怕那些御史以及其他大臣都不会答应,可是现下却没有一个人敢说话,与政和帝辩驳。

    政和帝对这样的情况还算满意,他要的是那种干实事的大臣,不是整天只会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的臣子,而重用如贾珍这般干实事的官员只是他的第一步而已。而且,从暗卫那里得到的消息,礼郡王和柳鸿飞的所作所为也叫政和帝还十分满意。政和帝一旨诏书将一切盖棺定论,虽然史官所写并不叫政和帝十分满意,说他过于嗜杀,不够宽仁,但是政和帝并未放在心上,更没有指责负责记录的史官,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日后的一切都将会证明他现下的所作所为都是正确而值得的。不过,政和帝确实不愿叫众人还把这事情放在台面上,礼郡王那里的事情办得差不多了,是时候开恩科了。

    政和帝的所作所为在学子中引起了很大的风波,有的人认为政和帝是夏桀商纣在世,嗜血不仁,而贾珍,李安等人就是费仲之流在世,蛊惑君王等等,有的却认为政和帝秉公处事,虽处置有些不够妥当,但是肃清吏治乃是大善,两派几乎争执不休,然而政和帝的开恩科之举却叫众人都一下子没了声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又哪里比得上登科及第,身着蟒袍来得风光。

    “朕就知道会这样的结果,不过是群读了点圣贤书,肚子里有点墨水了,就各个自以为自己是贤臣御史了,之前说得多热闹啊,酒肆书院,各个唾沫横飞,比那些说书的还精彩。看看,这一说要开恩科,不就太平下来了,之前的那股子文死谏的劲头呢,简直是不足一哂。”政和帝听了下面的汇报,下了如此断语。此时暖阁里所坐的众人各个都是那些抨击朝政的学子所列的名单里榜上有名的,李安,胡济,礼郡王,柳鸿飞,贾珍等人。“圣上英明。”礼郡王身份最高,且与政和帝是兄弟,忙开口道。

    “朕记得胡爱卿和贾爱卿家中都有适龄之子参加恩科吧。”政和帝问道。胡济和贾珍急忙出列,回答道。“朕等着两位爱卿的麟儿表现,别叫朕失望。”政和帝微微一笑,说。可惜,贾珍和胡济这次恩科都得避嫌,不好主持,再说了,自己还有别的事情要叫他们办,朝堂里面剩下的那些老顽固虽然官做得不错,但是这些事情是指望不上他们的,反而添乱。“那么这样,这次恩科朕就交给礼郡王,吏部尚书周齐,还有李祭酒了。”政和帝在心里微微叹了口气,不管怎么说,还是要稍微安抚一下下面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