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中文网 > 精神列车 > 新章 修建

新章 修建

八零中文网 www.80zw.cc,最快更新精神列车 !

    小镇北边忙的热火朝天,来了不少人。毕竟自家孩子将来要在这里读书,这帮老爷们干活自然发自肺腑的卖力。

    李老爷子也是个喜欢热闹的人,领着小孙女特地过来瞅了两眼,寒暄了两句,便自己走了,留下小孙女在这边玩,有自家下人在,倒也不怕出什么意外。

    朝廷派来此地的督造官员,对于修建学塾一事极为捻熟,只是与工匠们合计了一下图纸便开土动工。小镇高家也是出了不少力,木头都是高家差人送来的,木质极佳,同时又送来一些珍贵书籍,来扩充学塾的书库。

    高家的宅子是小镇最大的,但却是四户大姓中最不显人耳目的,除了一对主仆外很少有露面在外的人,平日里更是紧闭宅门,即使是过年,也只能看到那位上了年岁的仆从忙上忙下的挂着灯笼,更不见有什么亲戚往来。

    这次送书也是老仆忙前忙后的张罗着,多是蒙童可读的读物。

    高家少爷是个病怏怏的少年,成日里瘫坐在溪边的躺椅上,拿着个鱼竿,闭目养神,一待就是一整天,很少与人打交道。虽然也在学熟读书,但从未见他来上过课。

    董静春经常会在溪边捉点鱼虾,两人经常相见,不过并没什么交集。董静春其实挺怕那个老头的,瞅着面上和蔼可亲总是笑眯眯,可就是让他感到浑身不舒服,但又形容不出来哪种感觉。

    工地里清瘦少年的身影忙里忙外,不是什么重活,多是帮人递工具跑腿的杂活。董静春本想跟着大人们做些搬运木材泥沙的力气活,只是大人们一是不许,二是董静春再怎么有力气都是个小孩子,有些大人做的事就得大人做,小孩子凑什么热闹呢。到最后董静春只是分了一些不轻不重的跑腿活,多是跟着妇人们送水送饭送工具。

    临近中午,清瘦少年嘴里咬着馒头,背靠柳树坐在阴凉处,时而伸出手臂,借着衣袖擦擦头上滑下的汗珠。虽然早晚还是阴冷,倒春寒并未完全散去,可这中午的初夏还是有些闷热的。

    学塾的方先生是个脾气极好的人,同时又是个规矩繁多,极其严肃的人。时常背负在后的双手里总会有一把戒尺,每天不苟言笑的站在学塾门外,如沐春风,阳光正好。

    方先生有多博学,董静春并不清楚,有幸见过几次面也只是站在远处匆匆一瞥。偶尔路过学塾馆舍外,听着里面中年儒生醇厚的嗓音,引领着学童们发出整齐的读书声,董静春都会有意的放慢脚步,偷偷蹲在墙角,竖起耳朵跟着念着。

    此日春风,正待花开。

    少年总会愣愣出神。

    一袭青衫的中年儒士站在董静春的身边,温声说道:“以后路过学塾,不要再蹲在墙角了,可以进来旁听。”

    董静春抬头望去,急忙站起身来,看着面前的中年儒士,做贼心虚,有些局促,有些害怕。

    少年自是极想读书的,只是读书对于少年来说极为奢侈。

    董静春眼睛看着鞋尖,不敢抬头:“先生您都看见了?”

    中年儒生摇摇头,笑了笑,:土墙又不高。

    董静春面色胀红有些为难,欲言又止。中年男人似是知道少年的难言之隐,伸手摸了摸少年的脑袋,温声说道:“今天多谢你来帮忙。”

    中年儒士转生离去。

    董静春抬起头,看到已经远去的青衫儒士,只觉得先生的背影,原来这么宽呀。

    洮儿巷内一大一小的两个身影走的摇摇晃晃,衣着华贵的翩翩少年面容严肃,脖子上骑着不过五六岁大小的孩童,小孩手上带着金镯子,用线穿过得槐叶挂在脖子上,正抓着少年的头发迷迷糊糊的。

    一路走来,少年被人指指点点,路边的女子更是娇笑不断。

    这其实和少年一点关系都没有,平日里看似嚣张跋扈玩世不恭的的富家公子哥,其实家教极好,家风严正,待人接物充满了大家风范,行事理物滴水不漏。祖上更是得过皇帝亲手写就御赐的金字匾额“文挂天河”。虽然如今家道中落,无人在朝中做官,可陈家人都不曾失过祖宗颜面。

    文风醇酿,如百年老酒;高架不倒,便是文人胆气。

    只是头上这个小怪胎,忒不按套路出牌了,有辱斯文!

    “这小兔崽子不知道董静春从哪捡的,力气还挺大......穿着个开裆裤,也不闲害臊......我陈天河何曾受过如此胯下之辱?我尼......见人就喊儿子?没家......”骑在下面的陈天河,一万个不服,心里早就骂开了花。

    “儿子!儿子!爹饿了!”骑坐脖子上的小孩忽然睁开了迷瞪的双眼,用力的拍打着坐下人的脑袋。

    “哎!爹,咱这就吃饭饭去!”陈天河扶好脖子上的小孩献媚的说道。

    识时务者为俊杰。

    陈天河觉得这句话写的真好。

    此情此景深得我心。

    老槐树那边人群鼎沸,叽叽喳喳,树荫下人满为患,都是来看热闹的。一位云游至此的道人坐在石凳上,仙风道骨,和和气气,牵来的青牛比人还高,如今安静的站在树荫下,一声不响。

    不论道行高低,管说这一身行头做派,着实高人风范,气度不凡,唬人得很。

    头戴莲花金冠的白衣道人端坐在树下,面前放着一个小方桌,桌上铺了张黄色的台布,左面写着摸骨看相,右面写着算卦求签,中间则是一个阴阳八卦。桌上放着笔纸,以及两个竹制的签筒,六十四根的小签筒以及一百零八根的大签筒。

    道人安静的坐在那里,也不吆喝,挽起袖子拿起墨条认真的研磨,等着人来结缘。

    只是半天过去,小镇百姓无一上前算上一卦。

    毕竟钱不是捡来的,谁也不愿意当个冤大头,得有人踩踩水。小镇以前不是没有算命的先生来此扎根,可惜小镇不大,装神弄鬼、坑蒙拐骗、找托挂彩,小镇人什么阵仗没见过,让人给撵出去多少个了。

    周围的人越聚越多,一是因为那头比人还高的青牛,二是大家都等着看好戏呢。

    洮儿巷口走出来一大一小两个孩子,骑在脖子上的小孩正捧着个梨子吃的津津有味,汁水留的少年满头都是。

    陈天河看着老槐树下围着好些人,好奇的走了过去。

    “贫道不与小孩算命。”白衣道人看着坐在面前一大一小两个孩童,摆摆手说道。

    陈天河不说话,直勾勾的看着面前的老道,伸手将头歪向一边的小孩脑袋掰正,然后随手丢出一袋银子。

    “求签还是算命?”中年道人将钱袋揣进袖中,正襟危坐道。

    陈天河嘴角带笑,“哟,同道中人。”

    树荫下的老牛哞的一声,晃了晃脑袋,似是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