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中文网 www.80zw.cc,最快更新鹿鼎外传之大帝传说 !
就在沐剑声的西路军捷报连连之时,东线的刘国轩部也有所斩获,经过一月的苦战之后,先是拿下了北线的宁都和石城两县,扫除了自身侧翼的威胁,补充了军力,扩大了占区和战略纵深。随后又经过连续十多天的血战,于十月中旬成功拿下于都县城,从而打开了赣州的东大门,这样明军就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分东西南三线逼近到了赣州城百里以内,整体战略态势已经极为有利。
此时赣州附近的清兵,还有八九万人之多,为了避免被分割包围,他们采用重点防御的办法,主动放弃了外围较远的隘口,后退抱团成刺猬一般,依照赣州城外山水环绕的特点,另外在东面的茅店、南面的大峰山、和西面的凤岗一带建立了三个品字型的固守工事,来防守三个方向的明军。而赣州城的军队则可以随时可以接应这三处关隘,三处关隘也可以互为援助,如同刺猬一样龟缩成团,这样虽然整体兵力不如明军,可是作战形势反而占优,战力大涨。
此外,希尔根又派水师守护住城北的码头,保证河运的畅通,为自家留下后路,防御策略可谓万无一失。由于赣州城河流环绕,船只都被清兵收拢,而明军的水师却都在海上和珠江流域,这样赣南明军的进退移动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清兵占得水上的优势,又面对兵力聚集一团的敌军,就给攻城的明军一方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面对这种情况,明军只有两个办法,一是长期围困,等待敌军粮尽,二是加强水军力量,然后设法打破僵局,破围而入,经过研究考虑,沐剑声决定采用围困与破局结合的办法。
此时清兵分为五个要点进行防御,犹江、贡水和赣江把战场分为了几大块。眼下由于江河水势很盛,没有水师助战,明军的移动受到极大的限制,为了防止被敌军分割包围,沐剑声只好把主力集结在城南一线,同时把自家在江西的草台水军的大本营前移到于都,这里的水面要比会昌附近宽阔加深了许多,可以浮起更大一些的船只,利于建造更加大一些的船只。
经过前期几个月的准备发展后,由于明军军纪严明,深得当地民心,所以很快招揽到了一批当地的老船夫和纤夫。他们对于附近各条大河的水文都十分熟悉,有了这些识途老马,明军的水师发展很快,已经成功的搜集到了三十余条小船,又新建了近百艘小船,另外还有木筏竹排等数百只,水师已经初具规模,人员发展到了两千余人。
不过由于缺少担当核心战力的中型船只,所以还无法形成有效战斗力,更无法与驻扎赣州的清兵水师交手,于是沐剑声只好继续加派工匠船夫,开始在于都码头建造中型的河运船只,并且下令继续拓宽整修陆上大道,进而通过陆路,辗转从南平将一批中小型的舰炮辗转运送到于都,准备加装到新建的船只上面,提升其战斗力,力争在以后能够抵挡进而压制住清兵的水师。
经过估算,即便不考虑长久的寿命,省去一些工序,一艘小型的战舰也需要两个月时间才能造成,即便同时建造十艘,想要形成规模,也需要二十艘往上。这样算来,就需要近半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再加上后续的适应和练习,恐怕需要近一年的时间,虽然这个过程耗时会比较长,不过沐剑声认为必须这样作。因为随着自家势力的扩张,未来必然要顺江而下,过吉安、南昌、九江,从赣江而入长江,这一路沿江的城池重镇,都需要水师的援助,才能够加快攻打的速度。
同时,江南山地众多,地形崎岖,交通十分落后,因此后勤运输一直是个很大的问题,水运是最主要的运输形式,没有了水师的援助接应护航,单凭陆军自身,人挑肩扛的将会十分吃力,所以为了保证大军的后勤,必须要建起一支水师,以及相当规模的船运队伍,所谓赶早不赶晚,早一天建成赣江水师,就能够早一天占据优势。
得知明军在于都大建船只、筹建水师的消息,清兵一方的主将多是轻蔑一笑,那作战的船只岂是那般容易建成的?除开资金不说,仅仅是其中的繁杂工序,就不是短时间能够见成果的,明军想要在这一方面搞事,那就慢慢的来吧,哼,就不信他们能有功夫把那海上的船只给变到赣江里面来?等到了明年初援军到来,自家再设法出击,搞掉对手在于都的船厂,看他们怎么办?不相信对方还会继续在这方面下功夫,哼哼,其实没有了水师,这明军也不是多么可怕啊。
除了大建水师之外,沐剑声进一步的认识到了轻型火器的重要性。在信丰大战之中,尽管明军战力远超对手,可是战损的人马还是让他有些呲牙,接近一比三的战损,实在让他有些痛心,看来手榴弹和迫击炮的研发必须要加快了,力争在下一次大战中发挥作用。为此沐剑声派西门雪带人返回吕宋,询问相关的研发进度,力争尽快生产出一批成品,运到江西前线。
随着明军放缓了进攻的脚步,赣南再次沉寂下来,沿着赣州附近的几条战线,明清双方开始了新一轮的对峙,不时也进行一些小规模的试探性交手,战局总体上是明军占据上风,清兵被压缩在附近大小五六处要点,几乎动弹不得。期间清兵也曾试图发起反击,不过明军的防御阵地太过牢固,清兵损失了一些人马之后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面对这种被动的局面,希尔根、莽依图、桑格、尚之孝等鞑虏核心人物也十分忧虑,这种被动的局面让他们很是恼火,可是面对明军的火器优势和周密防守,屡次的谋划都被对手瓦解,这样就根本无法挽回最终的败局,除非南昌方面能够再调派援军。不过眼下吴三桂也展开了进攻,南昌九江一线也十分吃紧,又怎么可能再抽调人马来援?很显然,赣南的清兵已经陷入到泥潭之中。
打仗打得就是后勤,为了保证明军的战斗力,不但整个后勤运输的作用十分重要,而且交通道路的现状,则是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决定因素。为了改变南岭两侧的交通现状,在肃清了附近的残兵游勇,彻底保证了新占领各县的安宁后,数万名闽粤两地的民夫也随军进入江西,汇合明军和当地的百姓,对几条主要的干道进行整修,扩建路面,增修桥梁,缩减路程。这样经过一年时间的奋战,在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之后,明军基本完成了这些地区的道路整修工作,基本上能够保证王府新研制的四轮畜力车全线顺利通行。
这种新型的四轮畜力钢架车,最大轮距宽达五尺,厢体长近九尺,其最大载重超过三千斤,日常载重为两千斤左右,即便是上下陡坡,也可以轻松达到千斤。并且这种车可以在一定的角度里自由转向,还安装有强力的手动刹车系统,来稳固车身,所以能够轻松的攀爬山路,在投入使用后,使得明军的运输力量大大提升,不但达到了之前的三倍有余,除了粮食弹药之外,而且一些重型物资,比如普通的火炮和中小型机械等,也可以从广州运送到江西前线,从而有力的保证了一线明军的持续战斗力。
当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闽粤赣南三地的百姓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汗水,为了修筑道路,先后付出了百余人死亡和数百人重伤的代价。当然王府不会让这些人白费功夫,每位参与工作的劳力,都支付了相应的报酬,其中表现突出的还予以了表彰,获得了提拔,而死伤者家属也获得了丰厚的抚恤金,保障了老百姓的利益。
这样以来,王府虽然耗资甚巨,但是却获得了军事行动上的优势,也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彻底收取了当地人心,而随着这些事情传开之后,王府更是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其意义更加深远。
在明清两家赣南大战的同时,吴三桂和清兵在荆州附近展开了二次交手,由于得到了明军援助的一批简易的火箭弹和小炮,以及淘汰下来的老式火枪,吴三桂一方的部分水师换装之后,战力大大提升,从而取得了一些优势,经过一番血战之后,终于击败了清兵的荆州水师,成功的控制了附近的江面。此后经过了近月时间,吴三桂在北岸悄悄投放了四万精锐陆军,随后设下伏击圈,并派出小股人马为饵,引清军来围攻,成功在距离荆州五十里处的龙洲滩,合围击溃了三万清兵精锐,杀伤甚多,俘敌过万,成功在江北站稳了脚跟。
此战过后,荆州一线的清兵兵力陷入劣势,随后周军的几路军马进行了合围,切断了荆州方面的对外联系,使之成为一座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