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中文网 > 元末之雄霸天下 > 第055章 治内政

第055章 治内政

八零中文网 www.80zw.cc,最快更新元末之雄霸天下 !

    龙凤元年底刘明远在巡视完治下州府之后,回到了金陵城,一路上刘明远对于李善长大佳赞赏,治下行政制度的建立很快,新法的推行也很顺利,刘明远心中非常欢喜。

    同时他刘明远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就是治下行政制度还是有一些欠缺的地方,他准备着手改进。

    同时在龙凤元年底,傅友德也开始了一次军事行动,目标为Z县西北的池州路,池州城中的元军兵力不多,只有不到一万人,而且都是一些老弱,主力人马都被当年福寿派到当涂了,早就被怀远军消灭了。

    傅友德统领大军杀入池州,池州守军望风而降,池州知州死于乱军之中,达鲁花赤想要逃命,但是被怀远军抓住,最后在公审的时候被愤怒的百姓打死。

    这也是怀远军在龙凤元年最后的一场战役了,也宣告怀远军一年的血战结束了,这一年怀远军相继攻占了浙东要地,同时还有广德路和徽州路、池州路,将战线推进到了绍兴、建德、安庆一带,占领了大片的土地,其中富庶的浙东也全部被怀远军收入,一时间令刘明远兴奋不已。

    历史上张士诚占据浙东之后,在这里和朱元璋较量了好几年,这还是张士诚没有大的野心,如果张士诚换做是陈友谅,占据富庶的浙东,那么结果有没有大明朝都不好说了。

    刘明远对于这次巡视非常满意,但是心中欢喜的同时,他也看到了很多问题,首先就是行政级别划分的不明确,这是眼下刘明远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元庭的行政级别很多,上有行省,然后就是路、府、州、县,级别多,而且混乱,有的府还没有州大,有的路甚至还没有一个府大,管理不明确,非常混乱。

    刘明远之前任命的主官都是以州、县为单位,此时怀远军的地盘越来越大了,刘明远知道需要进行一个详细的行政级别的划分,不然这样下去一定会导致大乱,尤其是地盘越来越大之后。

    于是刘明远回到金陵城,召集众人商讨之后,制定了一套怀远军的行政体制,依然遵循之前以州为单位的制度,同时在重要的地区设置府。

    刘明远废除了元庭路的级别,名义上保持行省制度,毕竟他此时还是大宋朝江浙行省丞相。

    将治下领土以州为单位进行划分,在一些重要的地区设置府,府要比州高出一些,州、府下面直接管辖县,县下面是镇和村,对怀远军治下进行详细划分。

    随后刘明远设置了滁州、和州、太平府、宁国州,徽州,广德州,溧水州、镇江府、常州、平江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杭州府。

    金陵所在的地区命名为应天府,同时刘明远将马鞍山单独列出来,编制为一个府,但是管辖的范围很小,只是矿区一带。

    这下子怀远军治下就非常清楚了,各州府都有自己的详细的管辖范围,下面多少个县也一目了然了,治下多少百姓也清楚了。

    同时刘明远在地方制度中实行的是军政分离,州府一级的主官为知州、知府,下面设置多个司马,分管民政,赋税,治安等,根据州府的人口和情况而定。

    县设置县令H县丞、县尉,县令总领一切政务,县丞负责赋税和耕种等民生大事,县尉则是负责治安,手下都是一些衙役。

    至于每个县维持治安的衙役多少也有明确的规定,这些都是根据县下人口数量制定的。

    至于下面的县下面的村设置村长,都有地方百姓推举产生,都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者担R县令没有管辖民兵和军队的权利,刘明远在每个县单独设置都尉所,甚至都尉一名,副都尉两名,管辖一个县的民兵。

    同时刘明远在新法中也规定了治下民夫在耕种之余,要接受接受军事训练,也就是民兵,这些人直接由都尉所负责管理,武器装备都是都尉所提供,训练时发放,训练完收回,同时训练时可以有一些补贴,每年训练两个月。

    在州府一级设置督军府,设置都统,总领一州或者一府的民兵和防御之事,怀远军的民兵在平时负责城池防御的。

    督军府相对简单一些,因为具体管理民兵的都在县一级的都尉所那里,所以督军府设置更加简单一些,主要是一个协调全局的作用。

    都尉所和督军府的主官都是军人,直接由行省枢密院管辖,和民政没有一点关系,这些只是针对民兵,至于作战部队,那也是完全由枢密院管辖,至于驻守在那里也全部都由枢密院调动,地方官府只需要积极配合就好。

    于是刘明远组建了一套军政完全分离的体制,民政全部都是由李善长的长史府来处理,军政则是由冯国用的枢密院掌控。

    两人直接对刘明远负责,这样的制度一出现,最高兴的当然是怀远军众将士,以后军队的管辖和指挥也将更加明确简单,同时也不需要受到哪些文人书生们的指挥领导了。

    地方官府的主官也只有民政的权利,和军队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不得兼任,这也直接斩断了地方主官在战时投降或者叛变的路,军队也不再由他们掌控。

    至于军队,也从民政中出来了,一个武将在地方也不需要掌控全部的军民,他只负责统领手下的军队打仗。

    看到刘明远这样的制度,李善长等人顿时震惊不已,同时大家也对刘明远更加敬服,军队和民政完全分开,谁也不搀和谁的事情,这样都好办,既可以方便军队的指挥作战,同时也让民政政令更加畅通。

    随后刘明远对治下的学制进行了整顿和规范,设置官学,官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

    初级官学三年,儿童八岁入学,每年学习六个月,学习时间为每天上午,这是刘明远制定的初级官学,主要以识字为主,同时教授一些简单道德礼仪。

    中级官学则是在完成初级官学之后就可以进入,学制为三年,每年上课六个月,并且是上午、下午都在上课。学习的内容为传统儒家经典,同时还有算数和格物。

    高级官学是在中级官学完成之后,考试合格了才可以进入,学制为三年,每年上课依然为六个月,但是学习的内容就多一些了,既有儒家经典,同时算数和格物、天文、历史都加入进去了。

    刘明远制定的这个官学是根据这个时代特点制定的,首先这个时代的知识还没有后世那么多,所以学习时间就没有后世那么长。

    况且刘明远的这个官学是给穷苦人家孩子准备的,让他们上完之后可以有一定的知识。

    八岁入学是刘明远设定的,这个时代小孩命软,死亡率很高,如果能够活到八岁,也算是平安度过了。

    所以刘明远规定八岁入学,学习三年,每年六个月,只有上午上课,这对于掌握两千多个基本汉字和一些简单的道德礼仪已经足够了。

    况且这个时代在一个穷苦的农户家中,八岁的孩子也是一个劳动力了,所以刘明远选择了上午上课,下午休息的做法。

    中级和高级官学也是如此,学制都是三年,这也是刘明远权衡之后制定的,如果刘明远在这个时代制定一套后世的那种教育制度,小学就搞一个六年,然后在初中、高中,再进入大学,这根本行不通,首先不说这个时代的知识量有没有那么多,就是一般家庭也无法承受这样漫长的教育。

    同时刘明远也承受不了这样漫长的教育,他需要尽快储备人才,详细系统的教育是需要等到天下太平之后才可以实行的,而且刘明远这个教育的重点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所以简单实用的特点明显。

    这个时代都流传的是“十年寒窗苦读”,这也说明了如果想要考状元,读书十年已经足够了,而且就是这样也不是每个家庭都可以承受得了的,所以刘明远制定这个教育计划非常简单实用,目的就是让穷苦百姓的孩子也可以接受教育。

    最重要的是刘明远实行的初级和中积极教育全部免费的原则,这才是整个教育的重点,普及文化,改变下一带普通百姓人家孩子不识字的现象。

    刘明远的这个教育计划一出来,立刻受到陶安和汪广洋等一众文人的反对,他们认为里面学习儒家经典的地方太少,而且应该全部改为学习儒家经典,而不是加上什么算数、格物之类的东西。

    刘明远于是安慰这些人说道:“如今天下穷苦,百姓活下去都困难,怎么还有力量供养子弟读书,如果他们费尽心血上学,学习的都是儒家经典,但是这些人往往在成年之后都不会选择参加科举,那他们学习的东西不就用不上了,所以多少识字课,再加上一些算数和格物,让这些成年之后也能更容易学的一些本事,养活自己。”

    同时刘明远也没有废除私学,并且一再强调这个学制是给穷苦百姓子弟准备的,至于那些想要学好儒家经典的士子们来说,那个会进入这样的官学,都是进入私学或者拜入名师门下学习的。

    众人一听刘明远的解释,心中也舒服了不少,毕竟如果真想学好儒家经典,历朝历代学子的做法都是拜访名士、名师,在官学是根本学习不好的。而且大户士族子弟也都是家学出身,也不会上这些官学的。

    听了刘明远的解释,陶安等人才算松了一口气,他们也不再反对刘明远的这套官学,毕竟如果能够让天下穷苦的百姓都认得汉字,然后懂一些儒家经典,知晓一些礼仪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而且刘明远强调官学就是这样的作用。

    随后刘明远开始着手实施官学体制,县一级设置初级和中级官学,州府设置高级官学。

    同时刘明远还组建了一所医学馆,和高级官学是一个级别的,学生们只要完成中级官学就可以参加考试进入医学馆,在那里接受医学教育,最后成为一名郎中。

    刘明远又完善了金陵军官培训制度,在之前金陵达鲁花赤府建立了怀远军军官学院,刘明远任校长,负责军官培养和培训。

    同时也对军官培训班进行了详细划分,针对不同级别的军官进行特殊的培训,但是学时都是两个月。

    毕竟刘明远可没有时间搞一个四年学习,眼下怀远军正在疯狂扩张,军官大量不足,所以刘明远才建立军官学院,就是为了快速培训军官,而且生源全部来自一线士兵。

    刘明远此时还没有打算招收普通学生,毕竟要考虑到眼下的情况,目前的这些教学资源也只能够每个月的军官培训班使用。

    对一个普通学生进行培养,不是两个月就可以完成的,但是对于一个上过战场的士兵来说,这是完全可以的。

    而且刘明远在怀远军建军之处就组建了青年营,都是一些阵亡将士的遗孤在里面,归属侍卫营统领,这些青年都是刘明远从小培养的军官,他们在军队中长大,渐渐地进入军队之中。

    所以刘明远没有招收普通学生,这也是眼下的实情,一切目的就是简单实用,他承受不了漫长繁琐的教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