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中文网 > 我的明末之旅 > 第十三章 棉花价格上涨

第十三章 棉花价格上涨

八零中文网 www.80zw.cc,最快更新我的明末之旅 !

    纺织厂的建设,一天一个模样,几乎每天都有厂房建成竣工,一层的砖瓦结构厂房,放在现代的话,稍显简陋,但在这个时代的话,绝对是新东西,高端大气上档次。≥

    眼看着一栋一栋的厂房建设完成,张丰心情喜悦,在靠厂区里边一点的位置,张丰拿出了两间新建成的厂房。

    作为管事,杨升海也是这两天才知道,自己的少东家雇了这么多人过来,有铁匠,木匠等手艺匠人。

    这是张丰近段时间的成果,招聘了数十名匠人,这些匠人,都是张丰自己亲自选的,手艺自然没有二话说,因为是经过筛选的,品行方面也让人比较放心。

    劳动合同自然是签订了的,白纸黑字,一张一张的合同上按着鲜红的手印。

    张丰叫这为“劳动合同”,而这些被招聘过来的工匠确不这么认为,大家只知道卖身契,包身契等等,尽管张丰再三强调,这不是卖身契,但大家肯定认为已经卖给了张丰,自己的后半生就是张丰的。

    今天,是这些工匠第一天上班,厂房内倒也热闹。

    其中一栋厂房内有不少木料,一些木匠已经开始干活,另外一栋厂房之内,则砌起了火炉,几名铁匠正在生火,准备打打铁,按照张丰的要求打造东西。

    近段时间,这些工匠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制造新式纺纱机和新式织布机,这些铁匠的任务就是打造各种铁质零件。

    一间木匠房,一间铁匠房,一共两栋厂房,一前一后,两栋厂房相邻在一起,以前赵氏铁匠铺的赵左林被张丰任命为铁匠房的管事,木匠房的管事叫许茂才。

    许茂才三十岁出头,正是壮年,木匠手艺一流,难得是识字,科举无望,为养家糊口才干上了木匠这一行当。

    铁匠房之中,赵左林带着几人将炉火升了起来,安排一人拉风箱,找一人给自己当下手,赵左林准备亲自干活。

    选好一块铁料,赵左林放进通红的炉火之中,等着将铁块烧红的功夫,赵左林的助手小李正在问赵左林。

    小李道:“赵管事,我们今后真的每月有二两银子?”

    这个时代,找一份养家糊口的活不容易,旱涝保收的活就更加不容易,无疑,在张丰这里做事,绝对属于旱涝保守类型的,不然,张丰也不可能短时间之类招来这么多的工匠,且还都是水平不错的那种。

    赵左林以前在自己的铁匠铺,累死累活,也就弄一个勉强糊口,而在这里则不一样,不但是管事,手底下管着二、三十人,而且每月有十两银子的工钱。

    张丰开出的条件如此丰厚,再加之赵左林现,张丰懂很多铁匠方面的东西,什么淬火,退火,硬度什么的,让赵左林眼前一亮,充满了好奇,这也是赵左林愿意来张丰这里做事的原因之一。

    赵左林看了看炉火,然后道:“小李,你卖身契都签了,现在还不相信啊,没错,你们每人每月二两银子的工钱,大家好好干,如果干得好,少东家说了,还会给大家增加工钱。”

    一月二两银子,旱涝保收,尽管已经签字,按了手印,但是很多人还不敢相信。

    赵左林的声音不小,旁边不少人都听到了,很多人都竖起了耳朵。

    小李道:“赵管事,卖身契我是签了,今后这十年,我是卖给东家了,肯定努力为东家干活。”

    大家的观念根深蒂固,尽管张丰曾经强调过,这是“劳动合同”不是“卖身契”,但大家从心底认为,今后要卖力为张丰干活,不敢有偷懒。

    赵左林道:“看得出来,少东家是一个胸怀大志之人,大家努力干活,肯定不会吃亏,大家听我的,肯定没有错。”

    “对,努力干活!”不少人赞同。

    赵左林点一点头道:“勤快一点累不坏,少东家说了,每月大家可以休息四天,累了的话,休息一天,相信又是生龙活虎。”

    不管是铁匠房,还是木匠房,充满了活力和朝气,大家很快进入状态,渐渐的一片忙碌起来。

    张丰的新办公室之中,张丰正在听杨升海的汇报。

    这是一栋新楼,二层,砖瓦结构,张丰的办公室在二楼的最东头,办公室的布置,按照张丰的要求,摆上了办公桌,书架,桌椅等等。

    此刻,张丰正听完杨升海的汇报,也看了这几天的账目,总体来说,新成立的东方纺织厂一片红火,棉布产量一直在增加。

    看完账本之后,张丰满意的点一点头,然后问道:“杨管事,告示都张贴出去了没有?”

    杨管事道:“老板,都张贴出去了,一共贴了几十份,松江府到处都张贴了。”

    按照张丰的要求,以后不再称呼张丰为“少东家”而是称呼为“老板”,作为穿越人士,听到“老板”这个称呼,感觉舒服多了。

    告示全部张贴出去,张丰就放心了,这是一份招聘告示,新成立的纺织厂将招聘大量的人员,张丰准备十天之后搞一场招聘会,估计这是大明朝的第一场招聘会。

    杨升海道:“老板,不但松江府各处都张贴了我们的告示,而且,下面的华亭、青浦、上海三县也张贴了我们的告示。”

    松江府,下辖华亭、青浦、上海等县,杨升海派人去了这些县,将告示贴到了这些县城。

    张丰笑着道:“杨管事,这事情做得不错。”

    得到表扬,杨升海心中高兴,不过,想起一件事情,需要向张丰汇报一下。

    见杨升海似乎有什么事情,张丰不禁道:“杨管事,有什么就直说。”

    杨升海道:“老板,我最近现棉花价格有一点异常,这半个月的时间,松江府一带棉花的价格就涨了二成,且还在继续上涨。”

    棉花价格上涨?

    这可是一件大件大事,东方纺织厂建成之后,月产棉布至少三万匹,这就需要大量的棉花,棉花价格上涨,对张丰来说,绝对不是好事情。

    张丰马上就现了其中的不同寻常,沉吟一下,张丰道:“杨管事,松江府一带的大小织坊都不景气,按道理,棉花价格应该也上不来,这后面只怕是有人在操作啊!”

    杨升海道:“老板,我想也是肯定有人在囤积棉花,只是我想不明白,他们囤积这么多棉花有什么用?”

    张丰冷笑道:“他们囤积棉花,显然是冲着我们来的,这件事不简单啊!”

    张丰站了一起来,皱着眉头在办公室之中来回走了几遍,考虑着对策。

    看到张丰眉头紧锁,杨升海道:“老板,我们纺织厂的库房也建成了,正好可以用来囤积棉花,这样,我们也进行棉花抢购。”

    张丰手上有钱,大家入股的银两,以及数万匹棉布的定金,全部都在张丰手上,这些钱,张丰可以自由支配。这一点,杨升海是知道的。

    进行棉花抢购!

    张丰很快就摇了摇头,这样肯定不妥,知道这样一来的话,肯定会进一步加剧棉花市场的动荡,造成价格一路攀升。

    不过,这几天,趁着棉花价格还没有完全上来之前,抢购一些放进库房倒也可以。

    于是,张丰道:“杨管事,我的心里价格是棉花最多贵三成,过这个价格,我们就停止购买棉花。”

    杨升海知道,张丰的意思就是在这个价格之下,尽量尽快去抢购一些棉花,工厂新建成,不能马上就面临大面积停工,陷入无米下锅的局面不是。

    “杨管事,动作要快,另外,每天向我汇报棉花的价格,价格涨幅过三成,马上停止收购。”

    杨升海点一点头:“一定,我一定每天向老板汇报。”

    想了想之后,杨管事道:“老板,既然松江府一带的棉花价格上涨这么厉害,我们能不能从外地购买棉花呢?”

    张丰摇一摇头,从外地购买,只怕也不妥,中原地区不稳定,战乱四起,附近的苏杭地区,只怕棉花价格也不便宜。

    否定了杨升海从外地购买棉花的建议之后,吩咐杨升海赶快去办事,在棉花价格大涨之前,尽快采购一部分棉花。

    目送杨升海里去,张丰心中想道,肯定是该死的徐家在囤积棉花。

    张丰想得没错,囤积棉花的商人之中,徐家是主力,另外,还有徐家拉过来的一些商人,主要是松江府一带的织坊老板。

    ………

    城西头的孙大志,只是一个普通百姓,对普通百姓来说,儿子结婚是天大的事情。

    本来就不富裕的孙大志,怀里揣着一点散碎银子,准备去买一点棉花,这一点散碎银子,还是省吃俭用,从牙缝之中挤出来的。

    但儿子结婚,怎也要做两床新棉被吧,弹棉花的匠人已经请好了,约好了后天到孙大志家里面来弹棉花,本来以为,就是买一点棉花嘛,应该很简单,孙大志也没有放心上,揣着银子就出了门。

    出门不远就是大街,大街上就要卖棉花的店铺,走进店铺,孙大志就询问起来:“老板,这棉花怎么卖?”

    胖老板道:“这是上等货色,一斤一钱银子。”

    孙大志几乎跳起来,记得去年才一斤六分银子,这足足涨了四分银子,想道这四分银子,孙大志心中就一阵肉疼。

    但儿子结婚,不买棉花不行,怎不能盖着一床破棉被结婚吧!

    孙大志道:“老板,能否便宜一点。”

    胖老板头都不抬,一边打着算盘,一边道:“一钱银子已经很便宜了,再过几天,估计都会涨到两钱。”

    涨到两钱!

    孙大志脸色都变了,哆哆嗦嗦,非常肉疼的拿出自己那一点散碎银子,“老板,棉花怎么涨得这么快呢?哎,给我称十五斤吧。”

    本来计划是称二十斤,回去弹两床厚厚的新棉被,但棉花涨到两钱银子一斤,自己口袋里的这点散碎银子只能买十五斤棉花。十五斤棉花买回去,去掉棉籽等,最多只能弹两床薄棉被。

    看到孙大志一脸的肉疼,胖老板道:“现在买棉花就要趁早,不然,你这点银子,再过几天估计只能买十斤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