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中文网 > 大明因我再启 > 第50章 亲往和谈

第50章 亲往和谈

八零中文网 www.80zw.cc,最快更新大明因我再启 !

    北京城今日如同一座火星城市,狂风卷着塞外的沙尘席卷而来,遮天蔽日,抬眼望去尽是土黄色,五步之外人畜不分。

    如此景象整个春天已经发生过好几次了,自然少不了一些人借题发挥,朱启明已经收到了不少奏疏,全是暗戳戳地指责他违背祖制,才招来上天示警,若想国家风调雨顺,就必须恢复祖制、罢黜奸佞才行。

    “不学无术的玩意,不学学科学知识,见天的拿封建迷信指桑骂槐,迟早都把你们赶回家!”对于这些奏疏,朱启明嗤之以鼻,直接命王体乾将其打包送往皇家制衣公司,成为制衣公司火膛里的燃料,为加速生产新军军服做了贡献。

    武英殿内,仅由内阁阁臣和大九卿(即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史)出席的“常委会”正在召开,会议主题是讨论一本王在晋昨晚送来的加急密奏。

    葛九思将奏疏内容诵读完毕,立即引起一片哗然,众人议论纷纷,甚至有人跳出来指责王在晋有里通外国的嫌疑,要求将王在晋革职查办。

    王在晋在密疏中说了两件事,一是后金突袭炒花五部得手,昂安一家子就剩了个小儿子,后金掠夺了整个扎鲁特部和部分其他部落,满载粮食和人口牲畜而归;二是奴尔哈赤派了使者前来,要求和谈。

    朱启明自然是希望能达成和谈,这样才能争取更多的时间让他用来改革,但和谈这事,文官集团却难得达成了一致意见,那就是不行!

    朱启明明白这些人不想背黑锅,丧权辱国这种事记到史书上,让后世子孙骂上几千年,谁也接受不了!

    大明开国以来,有鉴于宋朝的教训,一直都不愿跟敌对势力和议,文官们更是将主动和议视作奇耻大辱,谁敢提谁就是罪不可赦,此刻就算有人有和谈的念头,也不敢拿出来说的,整个武英殿内安静的出奇。

    顾秉谦和周应秋两个帝党此刻虽然看出朱启明的心思,但这口锅太大了,谁敢往身上背?

    朱启明索性自己把锅背上了:“朕知道你们怎么想的,也赞成你们的想法,不过有些事情要分时候的,如今的大明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威震海内外的大明了,有些想法该变变了,因此朕决议答应建虏的和谈请求。”

    此言一出,群情哗然,谁也没想到朱启明会这么做,这事若是传扬出去可是会遭到一片骂声的,众人都不明白朱启明为何要这样做。

    朱启明不等众人劝谏,解释道:“有些事不能总让你们做臣子的背负骂名,朕不能做一个没有担当的皇帝,那样会寒了天下臣民的心的,只要能对国家有利,留个骂名又能如何呢!”

    听了朱启明这话,几位蠢蠢欲动的大臣又老实地坐了回去。

    “强汉盛唐都免不了和谈之事,大明虽历来不喜此事,但今时不同往日,该放放身段就先放放身段,韬光养晦以图东山再起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只要咱们君臣一体,迟早可以重振大明,消灭建虏。”

    大臣们心里也明镜似的,自从去年九月份以来,新的政策陆续出台,国库的收入逐渐有了起色,百姓们也安定了许多,若是有个三五年时间,大明国势或许就能重新走上正轨,这段时间确实需要一个安稳的环境。

    其实朱启明的颁布的一系列新政也是处处顾忌,生怕逼急了文官集团以及他们身后的大地主和新兴资产阶级利益,若想深化改革,恐怕就得新军成军之后推平后金,然后依靠战争胜利的威望收拾国内保守派和既得利益者了。

    攘外必先安内并不是完全不正确的一个决策,历史上内乱、外战一起进行的政权没见几个能长久的。

    “当然,朕也只是答应建虏的和谈请求而已,能不能谈成还得看他们开出的和谈条件是什么。”

    既然朱启明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大臣们也乐得接受,反正大明江山是你老朱家的,愿意卖谁也拦不住。

    和谈的事勉强定下来了,但该派谁主持和谈又成了一个大问题,还是没人愿意背锅,朱启明语不惊人死不休:“朕决议亲自与建虏使者谈判,同时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谈判地点将选在天津,诸位务必严守秘密,和谈结束之前绝不可传扬出去,以防舆情哗然!”

    朱启明选择在天津和谈,不仅是为了增加和谈的秘密性,也是为了看一看这个时代底层社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这样以后才能针对性的出台一些新政,避免出现王安石改革那样的弊端。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下阁臣和九卿直接炸了毛,十几人直接一起跪地劝谏,要求朱启明撤回旨意,叶向高甚至表示愿代朱启明前往天津。

    朱启明就知道这帮人不会轻易让自己离开北京,不管是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出于别的什么目的,但这一次他决心已定,不管是谁都无法阻止他!

    “天津离此不过区区二百余里,且不靠近边关,再者和谈也用不上多久,诸卿有何担心的呢?朕意已决,尔等毋要劝谏,吏部尚书赵南星、礼部尚书顾秉谦、承事郎孙传庭、张国维、茅元仪随驾前往天津,朝中事务暂由内阁署理,不能决者送往天津行在。”

    朱启明最近半年多时间无论干什么都会不择手段地去做到,因此群臣见朱启明态度坚决,明白再劝也无济于事,只好默许了此事。

    赵南星这时却出班奏道:“臣还要主持京察大计,恐怕难以随驾天津。”

    朱启明怕的就是自己去天津之后赵南星这个东林大佬搞事情,所以才点名要带上赵南星,如今又岂能随了赵南星的愿:“不过十余日的时间而已,不耽误赵卿的工作,回来之后朕将京察时间再往后延长一段时间便是。”

    朱启明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压根不打算延长时间,他现在就是找各种机会拖延时间,尽快让京察过去,暂时维持平衡,等待新人登场。

    赵南星虽心中还是万般无奈,但也不好给脸不要脸了。

    金蒙战争迅速结束,朱启明如今又答应了后金的和谈,袁可立出兵辽南的事情也只好作罢,朱启明只好再次下旨给袁可立,要求袁可立暂停军事行动,保证在和谈结束前不要有大的军事行动影响和谈。

    就在圣旨发出的第二天,袁可立加急奏疏便送到朱启明的御案前,内容有三件事,一是牵制后金的军队已于四月初三派了出去,成功登陆辽东,目前正在旅顺和金州一带作战,毛文龙也出兵攻打九连城和岫岩等地,收复辽南指日可待。

    二是后金复州总兵汉人刘爱塔派了幕客金应魁前来联络,意欲重归大明,请求免死加衔牌,袁可立已经写了免死票一纸、加衔札付一张,双方初步约定五月份举事。

    三是朝鲜发生了政变,三月十二夜,以西人党为首的势力发动了政变,西人金瑬、李贵等人拥立国王侄子绫阳君李倧即位,将国王李珲流放到江华岛。袁可立在奏疏中表达了对这种侄逐伯、下篡上、挑战宗主国大明权威的行为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之情,虽封疆多事不能出兵讨伐,也应该遣使宣谕朝鲜臣民讨贼。

    事关重大,朱启明只好再次召开“常委会”会议,商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