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中文网 > 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 经济学的参照系——经济学还原论与整体论的统一

经济学的参照系——经济学还原论与整体论的统一

八零中文网 www.80zw.cc,最快更新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

    提要:还原论与整体论二者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虽然同样都是科学。但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还原论“科学”将成昔日黄花。在同自然和复杂经济世界的关系上,整体论更全面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

    整体论从本质到现象的展开,是五度空间演化的自然历史过程。五度空间理论,是整体论从本质到现象展开的方法论基础,也是经济学还原论与整体论统一起来的方法论基础。

    关键词:参照系 还原论 整体论 复杂经济世界 本质 现象

    从蛋到鸡 从本质到现象的展开

    五度空间理论通过本质到现象的展开,实现还原论与整体论的统一,然而却是以整体论为中心的统一。

    鸡和蛋无论哪一个在先,在不同的参照系中都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都可以得到实践的验证。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新自由主义还是凯恩斯主义,以及其他形形色色以还原论为方法论基础的这个学派那个学派,均属于为鸡和蛋哪个在先进行逻辑推演、烦琐论证、各树一帜,相互之间争得面红耳赤,在谁也说服不了谁的论战中“大师”、“名人”辈出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但他们各自都有、也都只有片面的、抽象的真理,与具体的、真正的真理不沾边。这说明:仅仅在还原论方法论范式里的逻辑和实证还不足以证明真理,必须有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统一的方法,把逻辑与历史的一致同本质到现象的展开相结合,才有可能得出“颠扑不破”的真理。这样的真理只能证实不能证伪。

    从宇宙本质到现象展开、生物界从简单蛋白质到复杂蛋白质演进的逻辑关系与历史进程来看,无疑是蛋在先;但这个结论不是建立在简单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逻辑与历史相一致、认识史与客观发展史相统一的基础上,是时间、空间、层次相统一的过程,因而是还原论与整体论的统一。

    从宇宙的本质及其演化过程可以看出,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一个对称的结构,而不是某个要素。以要素而不是以本质为出发点的所谓逻辑与历史的一致,只能是纯逻辑的推导过程,同客观事实发展史相脱节。宇宙的演化是从本质到现象的展开过程说明,要使逻辑与历史的一致同本体论、历史观、认识论的一致结合起来,就必须把逻辑和历史的一致同从本质到现象的展开结合起来。从本质到现象的展开,是逻辑与历史的一致同本体论、历史观、认识论相一致的基础,也是逻辑与历史的一致同本体论、历史观、认识论相一致的总体框架。只有把逻辑和历史的一致同从本质到现象的展开结合起来,才有真正的逻辑和历史的一致。

    本质向现象、有限向无限的演化有以下几种形式:

    简单向复杂转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物质向精神转化。物质是本质,精神是物质的表现。社会是其中间环节。

    理论向实践转化:科学本质→客观本质;科学规律→客观规律;理论→实践。

    本质向现象、有限向无限转化的过程同宇宙大爆炸过程是一致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可以提供对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宇宙发展的连续过程作出统一的科学解释。

    本质与现象、有限与无限的关系必须用抽象思维才能把握,这种抽象思维能力及其成果是宇宙发展的必然结果。没有对第五度空间——世界本质和人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认识,就不能把握宇宙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不能把握宇宙本质向现象、有限向无限的转化。

    五度空间的观点和方法,实现了把本体论实证化,使本体论不再是形而上学。从本质到现象的转化,就是从有限到无限的转化。以本质到现象、有限到无限转化律为核心的五度空间理论对宇宙最一般规律的揭示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是与人脱离的,而是为人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提供方法论指导。它是人道主义和科学主义的统一,自然、社会、人的发展的统一,自然观、历史观、人道主义的统一,必然和自由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客体和主体的统一,使自然成为真正的属人的自然。

    按照五度空间方法,还原论与整体论可以统一,然而却是以整体论为基础的统一。

    参照系决定范式,范式决定方法,方法决定理论基础。以还原论方法为参照系,对称经济学没有理论基础;以整体论方法为参照系,政治经济学缺乏基础理论。不过,相对参照系包含了绝对参照系。以五度空间模式来观察,从整体上看,整体论是真正的方法论,而还原论只是一种应用方法。由于政治经济学以还原论为方法论,对称经济学以整体论为方法论,而还原论从属于整体论,所以政治经济学从属于对称经济学。

    五度空间理论与系统论都讲还原与整体的统一。区别在于:前者通过从本质到现象的展开来统一,后者通过系统对要素的整合来统一;因而前者是动态的,后者是静态的。系统论之所以不能真正做到还原论与整体论的统一,是由于缺乏本质到现象的展开这一环节。五度空间理论通过本质到现象的展开,实现还原论与整体论的统一。

    还原论把粒子物理的定律看成宇宙最深层次的本质,然而恰恰是粒子物理的定律本身,宣告了还原论的破产。粒子物理告诉我们:不但客体与客体之间,而且客体与主体之间,都处于不可分割的整体之中。因此,宇宙是也只能是一个整体,还原论本身就是整体论。

    对称经济学同政治经济学的分歧,是科学界整体主义和还原主义之争在经济学界的展开。五度空间理论,是整体论经济学从本质到现象展开的方法论基础。在五度空间理论看来,经济学认识过程和叙述过程,都是具体——抽象——具体。因为起点和终点都是具体,因此都是整体。这就解决了整体论认识过程和叙述过程怎样同整体论中整体原则相吻合的问题。从具体到抽象,是还原论的认识过程;从抽象到具体,是还原论的叙述过程。无论是认识过程还是叙述过程,都应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叙述过程是认识过程的抽象。还原论本来就是要把整体还原为部分,所以这两个过程同它的个体论的基本原则不矛盾。五度空间理论与方法,使整体论与还原论得以统一,整体论与个体论得以统一。本质是具体的,而抽象不是本质。对称是出发点和归宿,抽象和辩证是手段和途径。整体论从本质到现象的展开,是五度空间演化的自然历史过程。主流经济学与非主流经济学的相互替代,本身是五度空间演化的自然历史过程。把各个流派的经济学统一起来,靠的也就是五度空间方法。在五度空间观看来,只有经济与经济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及其相互转化,而没有主流非主流。经济学还原论就是整体论。这就把经济学还原论与整体论统一了起来。

    在这里,要把本原同本质区别开来。本原虽然是整体的最小单位,然而却仍然是现象;本质则是比规律更深层次的范畴。

    对称经济学是整体论,政治经济学是还原论;整体论以自然经济与知识经济为背景,还原论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

    对称经济学整体论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思维方式是辩证逻辑。

    政治经济学还原论的哲学基础是天人相分,思维方式是‘形式’逻辑。

    对称经济学整体论重普遍联系、全息关系和直觉。

    政治经济学经济学还原论重抽象与分析。

    二者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虽然同样都是经济学。但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还原论“经济学”将成昔日黄花。在同自然的关系上,对称经济学整体论更全面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所以,对称经济学治本,政治经济学治标;对称经济学为本,政治经济学为用;对称经济学为道,政治经济学为器。

    一即一切 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典型分析方法就是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方法就是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统一的方法在典型事物中的应用。

    典型分析方法就是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方法就是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统一的方法在典型事物中的应用。

    分析:具体——抽象;(还原)

    综合:抽象——具体;(整体)

    研究:具体1——抽象——具体2

    叙述:具体2——抽象——具体3

    典型分析,就是在典型事物的基础上形成感性直观即非理性或非逻辑,通过非理性非逻辑的感性直观上升到概念、范畴和范畴体系,形成科学规律和科学本质;然后上升到超理性与超逻辑即直觉的逻辑;通过直觉逻辑创造性地再现客观事物的典型。

    实证科学之所以成为实证科学,根本的是运用了典型分析法;其他的属于传统逻辑范畴的方法只能是辅助方法,或者是达到典型分析法的过渡、中介、途径。

    典型分析得出的普遍必然性结论不可能被证伪,如果被证伪只能说明参照系转移,原来的典型分析的条件发生变化。

    典型分析不等于孤立分析,把握时空背景不等于界定经济环境。所谓“界定经济环境”,是把经济研究混同于经济项目研究,从中得出的结论不可能具有普遍必然性。而这种经济工匠的活动,恰恰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所引为自豪的特点。一方面这种自我设限的方法不可能得出普遍必然性的结论,另一方面他们又津津乐道于这些结论的实证性,并把其作为经济学原理提出来,陷入一个又一个悖论是必然的。

    以典型分析法为基础,可以建立起以对称分析法为核心的对称逻辑。

    典型分析方法在实证方法中处于核心地位,以致我们可以说,实证方法本质上是典型分析法。

    典型分析方法的发展过程,与科学和知识的实证化过程是同步的。科学知识的发展成熟,应该就是它的实证化,一门学科成熟的过程即实证化过程。

    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的模型方法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典型分析方法。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模型方法:前提未经证明;条件未经限定。在实践中很轻易就被证伪;但一旦被证伪,他们就辩解说:可证伪本来是科学的本质属性。这是诡辩,是“实证悖论”。

    抽象有一个“度”,这个“度”的界线,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标准。就好像量子运动中的“波粒二象性”,“波”和“粒”就不能分别抽象。如果分别对它们进行抽象没有任何认识意义。西方经济学的过度抽象使自己支离破碎,不符合经济科学性的最低标准,没有价值性操作性;是自发的、消极的、静态的,总体上是从具体到抽象阶段,为从抽象到具体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完整的经济学实验过程:分析、综合、验证。从分析到综合,是向上的道路;从综合到验证,是向下的道路。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的实验方法、模型方法只属于分析阶段,还未上升到综合阶段,更未深入到验证阶段。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结论”都不是十分肯定——留有这样那样缺口——的根本原因。至于“数据”,“盲人摸象”得出的结论也是根据“数据”——只是这些数据都是片面的,没有通过综合上升到全面的、科学的结论。

    真正的典型分析方法必须以经济社会本身为实验室,通过经济科学的思维方法使之典型化、有序化、可控化,从而获得经济科学的结论。

    层层叠叠 用复杂的方法认识世界

    只有通过复杂性方法,才使经济学还原论与整体论真正得到统一,才使经济学方法与对象对称,使经济学不确定性得以扬弃。

    用复杂的方法认识世界,就是用复杂系统论的方法认识世界。

    复杂系统论的方法是用对称的方法把握世界的中介。

    复杂系统论的方法首先要求把系统看成是对称的。

    世界是对称的复杂系统,经济的世界是对称的复杂系统。

    研究与认识不确定的经济世界,就要把对象看成复杂系统,用复杂的方法对其分析与综合。分析是把复杂还原为简单,综合是把简单复归于复杂。所以复杂性方法也是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统一的方法。

    经济系统是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只有同样具有复杂系统性的经济学才能与之对称。经济学是最复杂的科学,是一切复杂科学的典型,也是一切复杂科学的基础。而靠线性思维方式建构起来的所谓经济学体系,必然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方唱罢我登场”,同一个范式会出现不同的学派、甚至主流非主流学派的怪现象;用线性思维方法建构起来的所谓研究不确定性的各种数学模型,只能是菜篮打水一场空,从而使经济学的科学性受到质疑。所以,复杂系统方法是使经济学科学化的基本方法;而五度空间方法,为科学的复杂系统方法提供了总体框架。

    对称经济学就是五度空间方法框架制约下的复杂性科学。对称经济学的复杂性:对称经济学是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横断科学、纵深科学的统一,是这些学科联结起来的纽带。所以,对称经济学是综合学科、整体学科、核心学科。对称经济学的跨学科性质,决定了与其说对称经济学是一门科学,还不如说是一种文化。以致我们说:能成为哲学家不一定能成为经济学家,但不能成为哲学家则一定不能成为经济学家。

    经济复杂系统方法,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结构的对接,是经济系统中人和人、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对称,是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协调,是老板之间、股东之间、出资者和管理人员之间、老板和员工之间、领导和群众之间、上级和下级之间、合作伙伴之间、团队成员之间、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双赢合作,是上游产品和下游产品之间、生产链的上一个环节和下一个环节之间的最佳组合。只有宏观社会经济过程、微观企业内外各种要素合理搭配、有序运作,才能发挥经济系统的最佳功能。

    经济复杂系统方法,就是化不对称为对称、化消极对称为积极对称、化低层次对称为高层次对称的资源优化配置方式,就是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优化再生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用对策代替博弈取得效益的经营方式,就是用宏观与微观、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相对主体与相对客体、客体与客体的对称代替均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复杂系统方法是有序方法、双赢方法,是结构出效益、结构产生生产力的方法。对称经济学复杂系统方法就是用有序整合无序、用无序填补有序的方法,是经济系统与非系统相互转化、使非系统向系统、低级系统向高级系统转化的方法。只有通过复杂系统方法,才使经济学还原论与整体论真正得到统一,才使经济学方法与对象对称,使经济学不确定性得以扬弃。

    在不是把经济体看成有机整体方面,在用非系统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方面,《资本论》与西方其他经济学有异曲同工之妙。《资本论》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说明它仍然是线性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不可能完整把握真正的生产过程,只能把其肢解,把生产过程抽象成资源的配置过程。

    经济科学是一个系统化、合理化的过程。合理与真理既同一又对立的关系,是人类追求真理的动力,也是真善美协调发展的动力,而真善美本身又互为动力。因而经济学系统必然是真善美的统一。在对称经济学中,真善美,合理、真理、价值性之间的关系是全息关系。因而既有必要、又有可能运用复杂系统方法,自觉使它们相互渗透、包含、作用、推动它们向高层次发展。

    一叶知秋 用全息的方法认识世界

    五维空间的各维之间的关系是全息关系,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有在思维的抽象中才能存在。全息的方法也就是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统一的方法。

    宇宙是全息的。宇宙中的全息关系是宇宙中的创造关系的根据和基础,人的直觉能力是人的创造力的根据和基础。用直觉把握世界是方法与对象的对称。只有直觉把握世界才能整体把握世界。直觉不同于感觉,而是在理性分析综合基础上的超理性思维活动,是人的理性对事物本质的整体把握。所以全息的方法也就是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统一的方法。

    所谓全息反映,即个体和人类的认识对象:经济主体、中介、工具、途径、过程结果是以及经济主体意识的各个层次组成一个认识系统,这个认识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一个全息元,每一个全息元和其他任何一个全息元之间有着月印万川、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全息对应关系。根据全息反映律,人们可在有限的认识材料的基础上,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最大限度地达到认识和创造的目的。以全息反映律为自己的基本规律之一的对称逻辑,就是在对知性逻辑、辩证逻辑、逻辑和非逻辑进行扬弃的基础上,以训练人们自觉运用全息规律的思维能力为根本目的而建立的。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学习和运用对称逻辑提高自己运用全息反映规律的能力,挖掘自己思维潜力,使自己在有限的环境中最大限度的做出创造性成果,是十分必要的。

    用全息的方法认识经济世界、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世界不确定、人心不可捉摸、理性不可预期、“趋势”不可预测、“囚徒困境”、“经济人”有限理性问题。

    如果说,商品经济是平面的,市场经济是立体的,那么,具体的交易行为也一样:简单的商品交易是平面行为,复杂的市场交易是立体的、系统的、全息的过程。如果说,一只羊和一把斧头的交易,由于产品的信息量简单,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那么,汽车(是新车还是二手车并无本质不同)交易由于其产品的信息量大,其中“信息不对称”完全可以通过制度设计(如试用期、保质期、保修期)来回避。所以,所谓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完全是用适合于商品交易的线性的、简单化的思维方式,来套到市场交易上面的结果;在这里与其说是信息不对称,不如说是思维方式、交易方式不对称;也就是说,“信息不对称”问题不是客观的,而是人为的,是由于人的思维方式局限性制造出来的问题。只要交易过程的思维方式与制度设计、交易方式是全息对称的,那么所谓“信息不对称”问题可迎刃而解。信息对称问题,本质上是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全息同一问题。如果说,人认识宏观世界仅凭肉眼观察即可,那么,如果人要认识微观和宇观世界,实现人同微观和宇观世界的信息“对称”,就必须借助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同样,人如果要认识社会、认识复杂产品的信息,实现人(买家)同卖家信息的“对称”,就必须借助于“制度设计”。在这里,制度设计(包括各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以及种种产品保质保修的约定、合同等等)就是使人(买家)认识产品信息、实现主体同客体“信息对称”的工具。

    五维空间的各维之间的关系是全息关系,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有在思维的抽象中才能存在,在现实中它们是紧密不可分的。但在思维的关系(包括形象思维具体和抽象思维具体)中它们又复归于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主体实践活动发展的三大阶段:自发的实践、自觉的实践、直觉的实践。

    如果说,主体的创造性是主体因于内、见于外的根本特性,那么主体的直觉性则是主体的创造性所“因于内”的内在的最基本特性,是主体的创造性的最直接的出发点,是主体的其他方面的能力转变为创造力的中介。通过直觉能力的综合作用,人的其他方面的能力才能转变为创造力。因此,人的创造力的大小、人的活动的效率高低直接的也即根本的取决于人的直觉能力的大小。

    人的非直觉活动同直觉活动也有本质的不同,只有前者转变为后者,才能转变为创造性活动,只有既“从心所欲”,又“不愈距”才有现实的主体的创造活动。因而从前者转变为后者的过程,是人的主体性的完成和提高的过程。

    直觉是理论向人的行动转化的中介。

    从自发到自觉到直觉是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人的认识和主体性的提高到了直觉状况时,表面上看来,思想和行动处于自发状态,然而却有着充分的理性的根据,因而能迅速果断且正确、准确地判断和行动。

    上下串通 归纳与演绎的统一

    科学本身是不可证伪的,能被证伪的是科学观,或对科学的解释。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之所以两极相逢,就是因为它们只是对科学的看法。

    就经济这一复杂事物来讲,归纳的过程,就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分析过程;演绎的过程,就是从抽象到具体的综合过程。因此,在对称经济学中,归纳与演绎统一的方法,是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统一方法中的必要环节。

    把经济学归纳与演绎统一的方法放到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统一的方法论框架中,可以解决经济学能否被证伪的争论。

    真正的完全归纳得出的普遍必然性结论不可能被证伪,如被证伪只能说明原来的完全归纳本来不是真正的完全归纳,而只是实际上的不完全归纳。

    不完全归纳不可能得出普遍必然性结论,如果有可能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在不完全归纳后面隐藏着典型分析或者说显意识里是不完全归纳,潜意识里是典型分析。

    科学本身是不可证伪的;能被证伪的是科学观,或对科学的解释。经验归纳证实主义与理性演绎证伪主义之所以两极相逢,就是因为它们只是对科学的看法,而不是真正科学的方法论。经验归纳证实主义,否认了理性的作用,只承认经验的归纳,因而永远不能到达必然真理,只能到达偶然概率。理性演绎证伪主义只承认理论的不断证伪的逼真过程,也只能接近真理,不能到达真理,归根到底是只承认真理的相对性而否认真理的绝对性;从先天的科学发展模式、推理规则的绝对主义出发而陷入相对主义。同时,演绎证伪主义的演绎过程实际上是经验的不断证伪过程,实质上仍然是一种归纳主义、经验主义,只是同经验归纳证实主义构成了两个不同方向、不同极端的归纳:一个是自下而上的归纳(经验归纳证实主义),一个是自上而下的归纳(理性演绎证伪主义),二者本质上都是经验主义、归纳主义。分别建立在归纳主义和演绎主义基础上的证实主义和证伪主义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钱币的两面,它们之间的争议没有任何意义——它们归根结底都是证伪主义。

    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从理性主义出发而陷入经验主义,说明他并不是真正的理性主义;而经验主义本质上必然要陷于相对主义。反过来,历史主义的相对主义的科学发展观把多元的理论发展看成是非连续的过程,则把各种理论的产生看成是非还原的、独断的,因而倒陷入绝对主义。这就是科学发展观上的“两极相逢”。只有对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这两个极端的扬弃,实现从还原论到整体论的超越,才是唯一可行的科学方法论。

    任何普遍必然性结论即科学结论的产生,都有一个从归纳到分析、从潜意识的分析到显意识的分析的过程。甚至逻辑科学本身的产生,也必须遵循这一过程。有的普遍必然性的结论似乎可以直接从不完全归纳得出来(比如“人都是要死的”),实际上是由于这些不完全归纳的长期刺激,在人的潜意识里已经形成对特定对象的典型分析;只不过这种典型的分析隐藏在人的潜意识里,不为人所自知。那种认为在不完全归纳和普遍必然性的结论之间有一个人所普遍接受的先验的逻辑规则,(罗素)因而把逻辑先验化、形式化的观点是错误的。把隐藏在潜意识里暂时不能解释的东西,说成是先天的,和说成是上帝创造的一样,都是“思维经济原则”——主观随意的产物。

    传统逻辑——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是认识新事物的工具。证明工具是认识工具的一个环节,证明功能从属于认识功能。由传统逻辑的客观基础决定,传统逻辑无论是作为基础理论,还是作为方法与工具,或者实际运用过程,都不是形式化的。思维规律即逻辑规则。逻辑规则同客观规律的同构性,是由于人类千百万次的使主客观相互建构的实践;由于这样的实践,使逻辑规则成为人类“类”的潜意识,成为每个人意识中的深层结构,遵循逻辑规则成为人的自发行为。在这种自发性基础上的自由创造性,不能证明逻辑规则的先天性、形式性。

    思维的自由创造性、合乎逻辑性、永真性,也不能证明逻辑的先天性与形式性。思维的自由创造性和逻辑性的一致性,是由于思维规律同客观规律的同构性。自由创造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而是合乎规律的创造。思维规律的创造性证明思维规律的独立性,思维规律的独立性证明思维规律本身是思维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经济信息是无序的,经济知识是有序的;经济感性是无序的,经济理性是有序的。人的认识从经济信息上升到经济知识,从经济感性归纳到经济理性,就是人的“理性”从有限上升到无限、从相对上升到绝对的过程。对界线明确的特定经济对象的规律性的认识,可以深化,不可以证伪。可以证伪的,是伪科学。用“对称经济学”的眼光看来,自诩“唯一”“科学”的西方主流经济学,恰恰就是这样的伪科学;西方主流经济学把可证伪性作为经济学的本质属性,只能证明它们底气不足。经济学数学化的根源之一,是西方经济学研究人的理性行为,不研究人的非理性行为。这是把经济学的不可能性结论作为前提,虽然这种做法贴上了“理性”的标签。

    与时俱进 历时性与层次性的统一

    从空间观的角度看,还原论与整体论统一的方法,就是时间、空间、层次相统一的方法。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经济规律即是层次性的又是历时性的。

    从空间观的角度看,还原论与整体论统一的方法,就是时间、空间、层次相统一的方法。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经济规律即是层次性的又是历时性的;创造规律、全息规律、系统规律、统计规律是社会系统发展从宇观到宏观到微观、从高层到低层的各个层次起主导作用的规律。随着社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去的低层次的规律逐步转化为现在的高层次的规律。在五度空间宇宙观中,时间、空间、层次是对称的;社会空间、社会时间、社会层次,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主导;后者通过前者来展示,前者通过后者来提升;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五度空间模式揭示了知识经济(层次)、全球化与多元化(空间)、超速发展(时间)、合作主导竞争与双赢发展(性质)的相互关系。既然层次、时间、空间可以相互转化,知识的重新洗牌将带动经济的重新洗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是双向同步过程,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有可能跨阶段发展并后来居上;既然层次、时间、空间可以相互转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就应该是以创新业为先导、知识业为主导、制造业为核心、农业为基础、服务业为配套的再生型→循环型→生态型→稳定型→和谐型结构,以取得可持续发展与超速发展。

    经济客体系统论里的任何一个层次,都有一条普遍规律;任何一个要素和结构,都可以同任何一个方面的要素和结构相结合而形成新的层次,在这个层面上也有一条普遍规律。经济客体的普遍规律是无限的。同时,由于经济客体即宇宙的本源,经济客体的普遍规律即宇宙的普遍规律,因此宇宙的普遍规律是无限的。它们之间的地位也可以相互转化。在特定的参照系中,可以有层次之分,因此基本规律和非基本规律、规律和现象、有序和无序的区分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把少数的几条规律、几对范畴限定为宇宙的普遍规律,而把其它作为非基本规律,寻找绝对的普遍规律和非普遍规律的界线,是荒谬的。

    科学发展的合理性,即意义和可接受性的增加,就在于作为科学理论的内容或意义的科学本质和科学规律的层次的提高。

    从抽象到具体的展开同时是从本质到现象的展开。抽象和具体的关系既是纵向的逻辑演化关系,也是横向的层次关系;从抽象到具体的发展过程,也是抽象化与具体化的双向同步过程。货币、资本、价值、产权、商品等概念无不是这样:使用价值的相对化、具体化,同时也是价值一般化、绝对化。马克思把黑格尔逻辑学从抽象到具体的展开同时是从本质到现象的展开看成是客观唯心论的因素把其摒弃,从而使其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没有同从本质到现象的方法结合起来,其出发点和方法论的局限性使之不能对经济社会作全面系统的把握,因而不具备系统性与可操作性,并最终影响到它的科学性。《资本论》把抽象到具体看成是线性的单向过程,这是造成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的根本原因。《资本论》并未真正做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这从它经常倒叙可以看出来。《资本论》的内部逻辑结构,从传统“形式”逻辑的层面来看,是严密的,但由于其出发点是错误的,所以整个理论体系同市场经济的实践是脱节的。

    用五度空间为坐标来考察,当今世界三大经济理论体系——传统马克思主义、新古典主义与凯恩斯主义,都是在横向的配置或生产关系上做文章,而从来不把着眼点放在纵向——通过创新—创造—创业而形成的资源再生上。在他们看来,后者只是技术工艺学,而不是属于经济学。但他们一方面把自己的体系构成以明确的学科分类封闭起来,另一方面又试图解释社会经济有机体时,就不免显得力不从心;他们所建立起来的一个个模型,要么脱离实际,要么互相矛盾;实际运用的结果。就是从悖论转为悖境。线性思维方式与理论体系的不可操作性,是西方经济学的最本质特征。它们只谈经济问题的“解释”,而不谈经济问题的“解决”;事实上也解决不了问题。搞不清分析与综合、研究与叙述的联系与区别;只有逻辑分析,没有历史分析。用“思想实验”代替社会实验。西方经济学的“思想实验”,抹杀了被实验者的主体能动性。西方经济学家的数学模型以假设为前提,以数理统计为根本方法,这样建立起来的模型只有或然性,而无普遍必然性;虽然有时会因碰运气发生作用,但极易因为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失效。西方经济学家们将精力集中于简单的线性系统,滋生了一种重抽象还原的主流学术氛围。还原论的思维方式:片面分析的而非综合的,只讲供求平衡,未讲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平衡。西方经济学家们坚持认为,他们可以通过系统的组成部分解释复杂系统,尽管这些部分实际上是无法从整体分割的。西方经济学家们认为,对经济的唯一根本的陈述是关于经济中最本原层次的陈述。西方经济学家们将系统行为,如企业自组织、市场交换过程都看作是现象,这些现象可以简化为深层的本原(注:不是本质)——如经济人、商品、产权、交易。他们的方法论基础是还原论——把复杂微观系统的变化看作是由组成它们的原子的运动引起的。西方经济学用牛顿力学时代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作为量子力学时代社会科学的经济学,方法和对像、工具和目的相背离,错误的结论一开始就包含在错误的前提之中,经济学一开始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从一般经济学角度来看,只有同宇宙本质相一致的思维方式,才是正确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是:对称的方法、五度空间的方法、复杂科学的方法、主体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方法、规范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方法。

    所谓规范与实证的统一,就是在是什么的基础上为什么,在为什么的基础上怎么样,在怎么样的指导下,去进一步认识是什么、解释为什么,从而指导实践的发展,达到真善美的统一。所以,规范与实证的统一有两层意义:一是合理的解释,一是正确的引导。合理的哲学,是真善美对称的哲学。合理的经济学,是真善美对称的经济学。经济学是审美的,就应该是规范的,就应该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思维规律与经济客观规律的相互建构原理、相互建构的基础与纽带说明: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科学,它的实证性与主体性、怎么样与是什么是内在一致的。经济社会本来是由人的自觉活动组成的,事实、逻辑与价值不可分割,这是经济社会和自然的本质区别。经济学的实证性与规范性是统一的。经济学的规范性就在经济学的实证性之中,经济学的实证性就在经济学的规范性之中。同样,经济学的规范性就在经济学的科学性之中,经济学的科学性就在经济学的规范性之中。妄图离开经济学的规范性寻找经济学的实证性,离开经济学的规范性寻找经济学的科学性,本身既不规范也不科学;其结果,是既无经济学的规范性又无经济学的实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