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中文网 www.80zw.cc,最快更新神话仙武 !
时值初春,外面鸟雀欢鸣。
打开窗子,顿时一抹新绿映入眼帘,混合着泥土的芬芳扑鼻而来,段青玄深吸口气,心中不觉一畅。窗前,负手而立,远望天际,内心不得不感叹:“虽然谈笑没鸿儒,但却往来无白丁。”
除过魏胜李轨两位,又陆续有好些位来侯府亲自探望,这些人无不是本郡有头有脸的人物,其中自包括本族的其他七支,那些资格不够的外人就送礼物,简直络绎不绝。
事实上,权贵的交际圈子真不是他前世能体会得到的。
不说其他,单说他的两位好友魏胜和李轨,这两人的家世都不简单,虽称不上累世公卿的天下望族,但绝对算一流士族,家族里世代高官,势力都非常之庞大。
众所周知,三品以上贵,称公卿,玉带服紫,授官时皇帝亲临,宰相为辅,到太庙举行仪式,叫“临轩册授”,即通常说的“册授”。
五品以上通贵,散位为“大夫”,金带服绯,宰相拟官,由皇帝“制授”。
六品以下官卑,散位叫“郎”,所以,又称为“郎官”。六、七品银带服绿,八、九品石带服青,流外官铜铁带服黄,皆由吏部拟官,上报宰相核查,由皇帝“敕授”。
而士族如何衡量呢?有一个最为简单的标准:规定官品第五以上者得为士族。相对而言,六品以下则为寒族、庶族。
天下二十四州,每州设有都督府,掌督全州兵马、甲械、城隍、镇戍、粮廪。其中五大州都督府置从二品大都督一人,其他十九州置正三品都督一人,且都兼理州治郡太守。
而蜀州为天下五大州之一,大都督府内除了从二品的大都督,尚有从三品的长史一人,从四品的司马二人,之下就是正七品的录事参军事,不足为提。
魏胜之父魏绛为大都督府长史,位等公卿,足见其势。本州州治即在本郡,谓之锦官郡,锦官李氏的大名在整个蜀州都大名鼎鼎,无人敢小觑,李轨便出自此李氏,李氏家主李延年在京都任正三品吏部尚书,是大小卿中权柄最重的一位。
之前说的宋祁,来历同样不简单,他老子是本州大都督兼本郡太守宋世良,品级够高,权利够大,他自不甘在别的世家子面前做低伏小。
本朝规定:凡三品以上曾孙,五品以上子孙,方可以资荫出身。一品子从六品、二品子正七品,三品子从七品,四品子正八品,五品子从八品。
又规定:入仕者皆带散位,谓之本品。
所以,无论是魏胜、李轨,还是宋祁,他们都有散官在身,分别是从七品、从七品和正七品,假如入仕,则从他们各自的本品叙用。
同样的理由,原身本是侯爵,论品级不知甩出一帮子世家公子几条街,不说本郡,就是放眼整个蜀州,品级位在侯爵之上的唯有公国封地在汉中的蜀国公,再一个就是宋祁的老子宋世良。
蜀州之内,论身份,论地位,原身排在第三,和上郡太守等同,又跟大都督府没有直接的统属关系,几乎可以平起平坐,让他跟一个世家子混,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性情不合还好,顶多两相不来往,可彼此生厌呢,原身看不惯宋祁的虚伪与做作,宋祁同样讨厌原身的不可一世,结果……逮着机会就嘲笑对方。
锦官郡内,段青玄、魏胜、李轨一伙,外加一伙世家子跟班,宋祁、一个司马的公子,同样几个跟班,剩下的世家子如锦官张氏、锦官董氏两边不参合。
两帮公子意气相斗,着实为锦官城百姓平添几分谈资,在如今段青玄看来,这已经不甚重要了,他更在意的是传说中的武功,以及神乎其神的内力。
就整个段氏宗族而言,上述一代,别说门阀士族,连寒族都算不上,完全是泥腿子穷苦出身,没有诗书传承,更没有武学传家。也就老侯爷段业福缘深厚,年轻时候在山中砍柴,在一隐秘的山洞处机缘得来一门枪谱——中平枪法。
凭着这门枪法,老侯爷跟随太祖南征北战,等到天下定鼎太祖分封功臣,终搏得一个从三品的侯爵,侯国封地在锦官郡的神W县称神威侯,世袭罔替。
自然,功臣的封地基本是名义上的,侯爵不治政不领军,有封田2500亩,不但如此,若做官正七品起,侯爵子从九品起。
或许当朝人认为太祖刻薄寡恩,但在段青玄看来,当朝比起前世已经超出太多了,世袭罔替跟世袭不可同日而语,只要自家不作死造反,每代至少都有一个正七品官职,一朝国榨平均有300年,300年时间最起码繁衍十几代子孙,十几代的荣华富贵,想想都值了。
毕竟,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比较遗憾的是由于老侯爷多年征战,身上暗伤发作,终究在原身十岁时撒手人寰,间隔一年,老夫人一并西去。
就这样,段青玄成为第二代神威侯,三年守孝期后,十四岁的原身彻底成为了脱缰的野马,少了父母长辈管束,本身更是段氏的族长,何人能管得了?
只一年,原身从一个调皮捣蛋的熊孩子进化为纨绔子弟。
如今,段青玄年十五,束发成童而志学,即正式迈入少年期,到了应该学会各种技艺的年纪。《礼》经有云:“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大学当然不是前世的大学,而是指县学、州学和国子监,入学年龄在十五到十九岁,与之相对的则是小学,即里学、乡学、家学、族学、书院等等,即通常所说的蒙学,小儿十岁到幼学之年。
大学自有严格的规定,小学较之宽松很多,视具体情况而定,聪慧的三岁开蒙,最晚至十岁,通常人家都在六七岁。
记忆中,原身就在六岁开蒙,而且得老侯爷亲自教授中平枪法四年,直到老侯爷去世方止。原身好武厌文,没人约束,开蒙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习武上,若不然,凭借他那小身板,早都被**掏空了身子。
其实,乾朝尚武,游侠成风,各地大大小小的武馆、镖局、门派林立,连士子都有要求通晓弓马骑射的基本功的传统,除了年轻人的喜好外,与此风气亦有莫大关联。
老实讲,段青玄看不上家传的中平枪法
中平枪法放在普通人之中算难得的功夫,但在江湖中实在是稀松平常,大抵与各大派的入门基础武功相当,原身纵算修炼个一百年都不顶事。
因此,琢磨来琢磨去,若要自己修炼中平枪法,他确心有不甘。
做官?他根本没想过,侯爵的帽子带着,他还做哪门子官,习武才是他所愿。
虽然心里嫌弃中平枪法,但段青玄还是朝府中练功场而去,他是看不上,但这不是眼下没有别的武功可练,全当热热身。
最为关键的是,他看重的不是枪法,而是枪法中配套的一小段聚气导气的行功口诀,尽管只是极为普通的法门,却珍贵异常,有此功法,便能在生出气感时,引导体内由精元转化的内力,最后聚拢于丹田。
气感绝对是所有武者必经的一步,没有气感或者感受不到气感,是修炼不成武功的,因此,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习武的。
一般而言,由开始修炼到产生气感,快则一年半载,慢则三五年,时间长短与所修炼的功法,以及刻苦程度有关,五年后还没气感,大则可以放弃。
原身修炼的是普通货,被老侯爷监督着修炼,用了将近三年时间终生出气感,再六年的修炼,经年累月下聚有一股内力于丹田中。正因为有这股内力,原身才超出普通人去,一个打十个不在话下。
练功场是老侯爷特意修建的,用青石板铺就,两边放有一排铁枪,段青玄随手抽出一杆,看了看,枪长七尺,枪尖冷烁。
走到场中,回忆中平枪法,蓦然一枪扎出,扎枪是平时训练的基本功之一,要做到平正迅速,直出直入,力达枪尖,做到枪扎一线,出枪似潜龙出水。
以段青玄的眼力,当能看出这一枪有几分火候,枪法在十八般兵器中较为难练,但前前后后习练了九年,后五年尽管没有老侯爷教导,但老侯爷把他一生的习武心得都详细的记录在册,有此条件,本身天赋绝对不差,再还练不出一点名堂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伴随着枪尖刺出,段青玄招未用老,转而改拦,然后依次拿、崩、穿、缠、劈、挑、点、拨、舞花。步法轻灵、快速、稳健,枪随身走,一路中平枪法使得行云流水,缠绕圆转,有虚实,有奇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懂如山,动如雷震。
嗖!
半个时辰侯,段青玄猛的收枪,其势如猛虎入洞,极尽速度,枪法大都如此,收防极快,令人防不胜防,有“兵中之贼”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