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中文网 www.80zw.cc,最快更新抗战之逐日军刀 !
为此王威特意参加了骑兵的侦查活动,他随身带着一察北的地图,沿途不断比对,这样不仅熟悉了察北的民情地俗,还捎带着为李汉提供了一副最新的察北地区的地图。
随着骑兵连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四营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散,王威手中获得了大量沽源到多伦一带的第一手资料。
察哈尔沽源县内,李汉现在有些当山大王的感觉了,现在沽源县的一切都由他说了算。
义勇军的人走了,李汉也顺理成章的接管了沽源县。
多伦那边还有一个受省政府管辖的民团,为了避免再次刺激到留在察哈尔省内西北军队伍,李汉并没有派兵占领多伦。
在沽源渐渐安稳下来之后,李汉正式成立了第九连,九连的成员基本上被俘虏的保安队的城管和少部分刚入伍的农家子弟。连长就是李勇,自此李勇终于转正成为四营的第九个连长。
虽然九个连中溃兵和俘虏为数不少,整个部队士气比较低落。
但是另一方也意味着这些士兵大多数都是老兵,李汉相信,只要努力整训部队,提高战士们的士气,不愁部队的战斗力上不去。
兵多了,管理就显得有些混乱。目前四营已经拥有九个连的部队,此外还有只属于营部的警卫排,机炮连。
机炮连是李汉在承德的时候成立,由于在热河战役中,迫击炮和重机枪连损失殆尽,又失去了补充的途径,两个连基本上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所以李汉将两个连的人员缩编为一个连,先训练着,等到日后有条件了,再重新组建。
机炮连的连长是徐虎,王威被李汉任命为沽源县的县长,正是成为李汉手下第一个文官。
目前四营所有的部队加起来超过一千五百了,但是指挥起来非常不方便。
不是说李汉带不了一千五百个兵,而是这一千多人分成了九个连长,却只有李汉一个营长。
九个连各自有自己的防区,万一哪天鬼子来进攻,李汉无法及时作出反应,下属九个连长,都是平级,相互之间没有统领关系,战时,很难凝聚成一个拳头。
因此李汉决定对手中的兵力进行一次整编,确定好各地防区和统属关系。
可是没有上级命令,李汉也不好擅自给自己升官,所以他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将底下的部队整编成沽源抗日大队,大队下面有三个中队,每个中队下辖三个连队。
以胡志的二连、山虎的五连、高建的四连组建第一中队,高建担任第一中队中队长,胡志任副中队长兼二连连长。
以林有志的一连,赵刚的六连、新兵七连组建第二中队,林有志任第二中队中队长。
王大柱的骑兵连、黄山的三连、新兵八连组建第三中队,王大柱任中队长,黄山为副中队长兼三连连长。
由于之前一直没有调整各连的情况,所以三个中队的人数都不相同,其中人数最多的第三中队,人数也才五百人,第一和第三中队都只有四百出头。
整编之后,以前的连排长等于都升了官,可谓是皆大欢喜。虽然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承认,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小小遗憾。
但是想到自己手下的兵力一下子翻了两三倍,那一点小遗憾也就不算什么了。
同时,每个中队都有自己的防区,负责三到六个乡镇的防御任务,李汉给他们的任务也是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适当性的扩充部队,枪支方面没有问题。在临出发前,李汉还给了每个中队三百支步枪。
李汉自己则带着警卫排、机炮连、新编第九连进驻沽源县政府,虽然沽源只是一个偏僻的小县城,而且随时都有可能遭到日军的侵犯。但是李汉觉得,只要好好的利用,自己完全可以依靠这里干出一片天地。
此后李汉开始在沽源一带开始大刀阔斧的整顿军队,发展民生,积蓄实力,同时还出动部队将沽源境内的土匪扫了一遍。
一时间沽源县的治安异常的好,在全省都能够挤得进前三,以往终年难得见一次的商旅也渐渐的多了起来,贫苦日久的沽源也迎来了短暂的繁荣。
李汉虽然在沽源默默的发展,但是却没忘记关注长城抗战的局势,不过历史的车轮不可避免的滚滚向前。
三月九日,日军服部、铃木两旅团的联合先遣队开始向万福麟部进攻,傍晚日军占领阵地。
二十九军冯治安一部奉命赶来支援,与日军叫上火,这一战冯部下王长海团长组建五百人的大刀队,趁日军熟睡,用大刀砍杀日军无数,一战成名,暂时的稳定住了战局。
随即中日双方不断的增援喜峰口,二十九军连续动用大刀队奇袭小鬼子,砍杀大量日军。
但是日军装备精良,又携带大量重武器,再加上战斗意志也非常的顽强,对我军同样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双方连日激战,均伤亡惨重。
日军高层见久攻喜峰口不下,于是出动三四千人攻击罗文裕,不过小鬼子做梦也没想到到,这次碰到钢钉之上。
负责守卫罗文裕的是二十九军暂二师,师长刘汝明带着暂二师的官兵与日军血战三天,歼敌上千人,自身伤亡两千余人。
此战之后,直到长城抗战结束,日军没有在罗文裕地段发起第二次进攻。
于此同时,日军第八师团进攻古北口,古北口的守军是东北军劲旅王以哲六十七军一零七师。
如果说东北军在长城抗战中表现最好的部队,就数一零七师这支在九一八事变中蒙受奇耻大辱的部队了。东北军其他的几支部队,基本上是一触即溃,一路上被小鬼子追的狼奔豕突。
一零七师就是就是九一八事变中驻扎北大营,被日军攻击后受命不抵抗的原东北军独立第七旅改编而来。
那一次一枪不放就放弃了北大营,一直被一零七师的官兵们视为奇耻大辱,所以在这次在这次阻击日军作战的态度上,一零七师上下从师长到普通士兵,都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
从三月六日到三月九日,在古北口外毫无遮挡的几十公里长的阵地上,顶着日军成群结队的飞机、坦克、重炮的狂轰滥炸,顽强阻击了日军主力第八师团的第十六旅团三天多。
到三月九日,一零七师终于被日军击溃,一路奔逃进古北口。
但他们用自己的牺牲争取到的这三天,为张廷枢的一一二师进驻古北口并展开防御争取了时间。谁知道,一一二师是个猪队友。
一零七师刚刚被日军击溃后,一一二师却不肯守了。张廷枢仗着自己是张作相的儿子,公然违抗王以哲命令,非要和一零七师一起撤退。
要不是中央军二十五师正好及时赶来,一零七师就被一一二是给坑惨了,搞不好还要全军覆没。
见到二十五师来了,张廷枢和王以哲便想把阵地交给二十五师防守,二十五师师长关征麟当然不肯干。
古北进口外可是有着日军第八师团主力外加一个骑兵旅团,自己一个师和他们打,那和以卵击石有什么区别。
一零七师也就算了,人家在古北口外旷野上和日军第十六师团苦战三天多,全师伤亡超过五千人,伤亡率超过了百分之六十。
关征麟自己也是一师之长,明白部队伤亡到这个程度,已经没有能力再战了。但是一一二师这个齐装满员、装备精良的部队他坚决不能够让其离开战场。
最后三人吵了半天,最终决定一一二师留下来和二十五师一起防守古北口,但是两个制高点的阵地都在一一二师的核心阵地。
在占尽地利的情况下,一一二师的表现却比一零七师差了不知多少万里,仅仅半个小时就丢失了一个制高点,导致一线阵地的部队被日军击溃。
第一天就丢失了核心阵地之一,张廷枢和关征麟都有些措手不及,关征麟脑袋都快想破了也没想不明白,同为东北军出身的部队,两者之间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很快关征麟又知道了什么叫坑队友最高境界,在两个制高点接连被日军占领之后,张廷枢没有夺回阵地都不要紧,反而一声不响带着一一二师相机退往北平,甚至招呼都没和关征麟打一下。
日军在占据一一二师的阵地之后,居高临下的对二十五师发动了进攻,这一战二十五师与日军激战三天,伤亡四千余人,连素有关铁拳之名的关征麟师长都在冲锋的时候被手榴弹炸伤,被迫送往后方急救去了。
当长城抗战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少帅野因为热河沦陷的事情,陷入了巨大的舆论漩涡之中,最后被迫引咎辞职。
少帅一辞职,那些忠于他的东北军高层军官因此对蒋介石十分不满,相继率部退出了长城抗战。
长城抗战时东北军最后一次以主角的身份出现在抗日的战场上,从此以后,东北军逐渐沦为配角,直到最后消失。
其实李汉也认为热河失陷的这么快,少帅也负很大的责任。早在一九三二年,行政院长汪精卫针对热河将要面临的战事,就制定了增兵换将的计划。
在一九三二的时候,汪精卫在***内部还是有比较大的话语权的,不然无法在投降日本人的时候成为汉奸之首。
然而这个计划却遭到了少帅的强烈反对,他自己不想抵抗日军,也不愿意中央军染指热河,担心中央政府以此为突破口,插手东北的军务,
可笑的是,此时的东北军除了还有二三十万军队之外,连东北的大门都迈不进去,也不知道他担的是哪门子的心。
这也算是典型的‘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思想,在这方面他和慈禧太后倒是有着共同的见解。
为了促成热河抗战的胜利,这年六月,汪精卫亲赴北平,告诉少帅:“日本调兵到东北,我们也应当调兵去抵抗。固然军队的系统可以变动,而调兵热河的计划不能变更。”
不过汪精卫做人的眼光和能力都不行,传说黄埔军校刚建立时,当初孙中山有意让他当校长。毕竟论资历,在国大党中他可比蒋介石资深多了。
可是汪精卫却嫌校长没什么实权,放弃了,让蒋介石捡了便宜。后来鬼子全面侵华,他又觉得跟着日本混有前途,于是又选择投靠了日本人,当了大汉奸。
这样的人说的话,少帅当然听不进去了。
少帅的托词是他对热河省主席汤玉麟无可奈何。为了抗战,南京政府有意撤换汤玉麟,以加强热河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