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中文网 > 神话明朝 > 第89章 能者无所不能

第89章 能者无所不能

八零中文网 www.80zw.cc,最快更新神话明朝 !

    这是上架的第一章,忐忑!

    会不会一个订阅也没有?

    ==

    啥?耐火砖?

    朱允炆疑惑不解,刘伯温一脸懵懂,朱元璋满头雾水。

    虽然是一个全新的词汇,听起来不是很明白,但也顾名思义,好像不是很厉害。

    一块砖头而矣,能有多厉害?

    奇怪的是,榜首为什么特地提出来,而且郑重其事?

    尽管满腹疑窦,却没有人问出来。这就是思维的局限性。

    尤其是朱允炆,一心只想修复师徒关系,召集火修也是举手之劳,根本就不在意砖头。

    “行!为师明天就开始张罗,让火修尽快前往卫府,听候榜首指令!”朱允炆心满意足,慨然承诺。

    “多谢恩师!”

    卫龙非常明白,只有耐火砖,才是钢铁的根本。否则,钢铁就是臆想,一切都是虚妄。

    如今,有了朱允炆的相助,招揽火修人手,总算迈进快车道。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李时珍不关心耐火砖,只关心李德言,说道:“公主,榜首,不知清国之行的名单确定了没?”

    朱雨铃轻轻一福,应道:“还在等候郑成功的消息,具体名单尚未最终确定,神医有何指教?”

    “老朽的一位子孙,名叫李德言,已经掌握医术的几分真传,希望跟随二位率领的精锐小队,前去清国杀敌,顺便繁衍李氏血脉,不知可否应允?”

    朱雨铃两手一摊,瞧向卫龙,让他拿主意。

    这就是队正的职责与权威。

    卫龙不假思索,露齿一笑,乐呵呵地应承:“流求岛孤悬海外,筚路蓝缕,诸多不便,李兄不怕艰苦,一心报国,卫某深表敬佩,欢迎之至!”

    这年头,开花散叶,血脉繁衍,乃是重中之重,号称天大地大不如血脉大。

    李时珍听到承诺,仿佛看到了枝繁叶茂的一幕,激动地握住卫龙的手:“多谢榜首鼎力相助,老朽感激不尽!”

    “神医言重了,卫某愧不敢当!”

    其实,卫龙一直在考虑十二名成员的构成,医术人才,正是必需的一员。除此之外,还需要植修与研师,特别是负责造船的技工,绝对不可或缺。

    此前,卫龙多次发出“鸿雁传书”,与朱雨铃商讨成员名单。如今,总算敲定一名成员,也算皆大欢喜。

    李时珍高高兴兴地退后两步,把位置让给刘伯温。

    刘伯温直奔主题,重提旧事,释放善意:“老夫打算重建翰墨印坊,等到榜首从鹿苑凯旋归来,再把新建印坊当作贺礼无偿赠送,以便榜首亲自主持印坊,迅速推广《卫氏论句读》,不知榜首意下如何?”

    “不可,也不妥!”卫龙摇头拒绝,详加解释,“正所谓,无功不受禄,更何况君子不受嗟来之食。而且,学生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案,希望国师共襄盛举!”

    刘伯温与朱元璋对视一眼,笑问:“什么方案?”

    “与其独占,不如共营!”

    “哦?共营?不知如何运作?”

    “其一,以守藏室的典籍为母本,添加新式句读,重新断句,重新较正排版,刊发大量印本,薄利多销,优先送往各地的私塾、学堂、书院,以开启民智;其二,传播陛下德政、皇室事迹;其三,推广国师著述。”

    要知道,印刷业牵扯巨大,堪称舆论的基础。

    可以说,只要控制了印刷业,就是控制了舆论,特别是在明国,由于历史局限性,朝廷根本不重视,民间的开明人士也没有清醒的意识和充分的认识。

    有鉴于此,卫龙早就瞄准印刷业,却囿于自身的阶层和难逢的时机,一直不得其便。如今,正好借势而为,拉上朱元璋与刘伯温“背书”,必然不同于以往。

    而且,推广新式句读,涉及到关键的绿叶,简直迫在眉睫。如果独力发行《卫氏论句读》,肯定受限于财力和渠道,无法迅速铺开局面,势必影响原稿书页的成长与进化。所以,特别需要皇室的支持与国师府的加盟。

    为此,卫龙不介意为朱元璋“唱赞歌”,也不介意为刘伯温“献殷勤”,从而涉足宣传和教育,控制舆论阵地,引导明国前进。

    这就是布局和谋划。

    最重要的是,卫龙特别指出私塾、学堂、书院,以及德政、事迹、著述。

    也就是说,后三者是教材的特定内容,前三者是推广的必然场所。反正那么多典籍,学子们读什么不是读?学什么不是学?与其让夫子指定教材,不如由卫龙选定教材。

    只要双管齐下,一方面选定教材,一方面强制推广,必然汇聚无数的情绪,为朱元璋、刘伯温、卫龙凝聚更多的绿叶。

    相比于银两收获,这才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利益。只要朱刘二人不是傻子,就不可能不动心,不采纳。

    果然,刘伯温怦然心动,连忙请奏:“陛下,老臣甘愿让出印坊的主导之位,甘愿附其骥尾,甘愿马首是瞻,也要参与印坊的经营,请陛下恩准!”

    朱元璋满脸笑容,立刻准奏:“那么,三家共营翰墨印坊,由榜首负责主持,由国师负责监督,由皇室负责保驾!雨儿,炆儿,你们参与其中,一起关注,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切不可掉以轻心!”

    “谨遵圣谕!”朱雨铃、朱允炆双双领命。

    朱元璋微微点头,转视徐达,问道:“大将军,有何打算?”

    徐达性格刚毅,作风强硬,直接掏出一块〖虎符〗,抛给卫龙:“虎符带有一面九品护盾,本来应在清国成行前,才由兵部赐下,以便指挥与统辖。如今,榜首献出血丹,壮我军威,本官不介意提前移交,以壮鹿苑行色!”

    “多谢大将军!”

    徐达微笑点头,向朱元璋呈禀:“陛下,为了确保血丹不泄密于他国,不祸害于明国,老臣建议遴选合适修士,经过宣誓以后,授于血丹秘法。除此之外,老臣尚有一事偏劳榜首,请陛下恩准!”

    “何事?”

    “望远镜的军用效果端地不错,可以提前发现敌情,要么击杀,要么躲避,减少了很多伤亡,战况略有改观。然而,由于种种限制,始终无法普及。因此,老臣想请教榜首,能否大量制作望远镜?”

    “迄今为止,军中修士配备了多少副望远镜?”

    “不多,总共也才五百多副,惠及兵士不足六千,无法普及百万丘八。”

    “为何如此缓慢?”

    “原因不少,也就是老臣所言的种种限制……”

    所谓种种限制,包括五条内容。

    其一,明国的琉璃工艺,早就失传,无法仿制类似的镜片。

    其二,唐宋诸国虽然拥有琉璃工艺,却珍而视之,不可能无偿传授,提出的交换条件非常苛刻,就连朱元璋也感到心痛。

    其三,泰西的玻璃,只是一味地倾销成品,不可能传播具体的制造工艺。

    其四,天工院进度缓慢,短期内不太可能重现琉璃,不太可能模仿玻璃。

    其五,军中修士多为男性,很少人选择镜子拟态,无法像朱雨铃那样,随时随地凝出透镜,制成望远镜。

    朱元璋脸色一整,凝视卫龙,郑重地问:“榜首可有把握重现琉璃?如果实在不行,朕打算在下一次的诸皇联席朝议中,答应宋皇提出的交易条件,拿出珍贵的郑和宝船,与之交换!”

    众人偏转视线,再一次聚焦于卫龙。

    他们都想知道,号称“能者无所不能”的卫龙,能否批量生产望远镜,彻底解决军中的紧迫问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