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中文网 www.80zw.cc,最快更新若然明年文集 !
图书馆里看到这样一幕,同样有两个小女孩过来看书,一个较为乖巧些,一个较为激灵些。乖巧些的是父母陪伴而来,爸爸在划拉手机,母亲在一旁也在看手机,时不时的抬头看女儿到处跑。后来,父亲终于忍不住叫住了女儿,对女儿说了狗熊掰苞米的故事,意思是做事情没有始终,看书也一样,怎么能够不看完一本书就乱跑呢,不停的拿其他书胡乱翻阅呢。小女孩较为乖巧的选了一本书坐在父母中间,女儿大概识字不多,父亲只好一个字个字的要女儿念然后教她读,母亲则继续划拉手机。小女孩又去拿书的空隙,父母大概是在说些家务事以及有点吹嘘自己的物质方面。
另一个小女孩是随同爸爸来的,她的父亲与乖巧些的小女孩的父亲不大一样,挺悠闲的拿本书翘着二郎腿悠哉的阅读起来,小女孩的桌子上放着好几本书,一会儿问下父亲这个念什么,那个念什么,父亲倒是也不烦躁,令我惊讶的是,同样大的两个孩子,后者明显要比前者认的字多,且读书坐的住。这不禁让人有点反思中国的教育问题。
中国人很有意思,尤其是我们这代父母辈的。他们大多读书不多,毕竟经过文革等等历史问题,所以祖上三代多半都是农民出身,刚好又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辈人。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就更加明显了,可是自身文化水平又不是很高,教育下一辈明显吃力,多半是嘴巴上说,你看邻居家谁家的孩子怎么样,你应该怎么样,你不应该怎么样,你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但是,他们多半忽略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不是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喜欢读书,有大作为的,也不是每个孩子生来就聪颖好学,乖巧懂事,情商智商双高,更不是每个孩子生来就是拥有着受过一整套高等教育的父母,且吃苦耐劳、品行高雅,举止从容有教养,待人接物不俗。这些不符合逻辑思维的,必定,形形色色的人都是存在的,自然有不同的后代的产生。
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都是赶上了时代的大潮流,要么一瞬间发家致富,要么就是死脑筋的活了一辈子,说不上有钱也说不上没钱,有的也是极为贫穷,但是,我们又不能说,那种人更为有学识,我一直认为学识与金钱从来不画等号的。所以后来就有了所谓“穷养”与“富养的说辞”。穷养就穷养,又穷养的过了头,父母告诉孩子你生下来就是穷人,你的定位就是穷人,所以穷养就是没有更多的生活费给你,没有更多好的资源给你,你唯有读书才是最正统的道路,可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书的。那么,那些读不好书的17、18岁的少年在穷养的大背景下又该如何。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现象就是每个街道上总有些17、18岁的小少年充当什么老大,整天的瞎混,这个时候又滋生出一种说辞,就是他们注定不是好孩子,青少年犯罪的几率就是在他们当中增加的。
再说说富养,这个富养更有意思,你说你富养就富养,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好到什么程度,孩子生下来一个奶瓶都得是某个大牌的产品,大人紧巴巴的扣着一点钱,好的都给他(她)。长大了更是无法无天,父母告诉孩子你老子我有钱,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老子给你撑腰,孩子犯了错回来,父亲也会暴怒,通常会骂道:“老子怎么生出你这样的败家玩意儿。”母亲则在一旁护着。没多久,他儿子打了架,他爸会问,你先动手还是他先动手的,儿子说是对方的话,他爹又不愿意了,说儿子是孬种,要是说我动手的,他爹说我儿子就像我不孬。要是儿子读书不好,长的讨喜,又是一种说辞,他老子说,读书有什么用,瞧瞧你老子不是照样不识字也有今天,考不上,买上去,中国哪有钻不进去的缝隙,有钱能使鬼推磨。要是闺女,他老子更是疼爱,那就学钢琴吧,你看隔壁家的小花就学钢琴,有品位,要不学芭蕾。闺女撒个娇,老子着急了,买啥得给买,要是抹眼泪,就说谁给惹我闺女等等。还有的更甚,小小年纪排满了各色的艺术班,考试班,美其名的说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好像是大跃进时代似的,大家拼命的要充电,导致很多的知识分子累死在跃进的层面上。
我很喜欢程乃珊的《闺秀行》里的一段话,借此摘录,是这样讲的。
“称为闺秀,是绝对讲究出身的。闺秀不同于富家女,所以这个称呼是金钱买不到的。”
“闺秀可以家境平平,但必精谙琴棋书画,即使家道中落,流落凡世村野,然那份与生俱来的高贵典雅,秀娴仪彩,仍会顽强的从细节中流露出来。”
“闺秀大多不谙时尚,与今日的白领美眉不可同日而语,她们永远也成为不了时尚风标。但她们是一叶弥散着檀香的精到的书签,人如淡菊地安于自己选择的那种人生章节里,若柔若刚,还明似海,遵守着自己的原则。”
所谓闺秀讲究出身,在我理解为,这个出身在现今社会里可以理解为父母的身教,父母倘若都是爱读书的人,我想儿童的模仿天性里一定也会有这样的模仿力量。父母可以出身乡野,但是我想每个出身乡野且后来有一定的资历的人一定是具有这样的父母的。父母只有用了心去重视孩子的教育,那么小树苗才会成长,和小树苗一起成长,哪怕只是做样子在看书,孩子看在眼里也会因为好奇去偷窥下的。父母的行为很多情况下会导致孩子一生的行为都是跟随其左右的,所以好的父母一定是从自我做起的。
我很喜欢一个故事,是一个父亲如何教导女儿的所谓的“富养”,他并没有什么钱,那个时候女儿还小。他带着她去一些贵妇人常去的场所,挑一些举止文明且有教养的妇人让女儿去看,他们坐在一个角落里。女人觉得这很枯燥,而父亲说,作为女孩子你一定会长大的,你所接触的就是你所经历的见过的基本的东西,给不了你太多的时候,你要学会一些基本的礼仪。女儿又问:“爸爸,这些妇人在和一些男人调情,这个也是我要学习的吗?”父亲说:“作为女孩子,你要学会交际和不同的人,怎么去优雅的交往,这也是一项技能。”可能会有很多的人驳斥我,因为这个故事发生在外国,中国的父亲可不会这样做。这位父亲的富养教育我从某个面上是欣赏的,从小要小孩子去接触一些可能自己没法给孩子提供的眼界,这也算是一种精神层次的富养。古有孟母三迁之说,我想这也算是富养的,见了什么人,接触什么人,你便成为什么人,多少有些道理。
中国人说“娶不好妻子会影响三代人”,这里的影响,我想不言而喻便是一个女人的品德言行真的会影响到三代人的幸福。这很奇怪,但是也很现实,因为一个女性,在生活中扮演着,妻子、女儿、母亲、以后的祖母,一个善良的隐忍的女性可能会给丈夫一份知足,给孩子一个平和的心,给父母一个晚年的幸福,作为祖母,她的眼界又影响着下一代人。一个女人在一个家庭中占着主打的地位,似乎很操劳,可是很操劳的女人也未必就真的会有好的结局,那么这里还是有个眼界与学识的问题还有自身的品行,一个懒惰的女人没法教育她的后代可能会勤奋到什么程度,一个没有眼界与学识的女人也不可能影响到后代多么的有教养等。
我一直认为所谓的富养和金钱有时候并不挂钩,就好像我认为那些17、18岁的没有正当职业的少年一定也不是会没有出路,这很关键的是,他们没有走出去见过太多的东西,没有经历,就好像给你一个投资的机会,你不一定会觉得这是投资,也许会觉得是诈骗。
中国历史上有个很值得学习的家族,那就是曾国藩的家教且家族长盛不衰,身教重于言教。曾国藩每天日理万机自晨至晚勤奋工作从不懈怠给子女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很少假手他人。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坚持不懈。他所写日记直到临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曾国藩的文章细读后颇有收获现保存留念。作为一个以“立德、立言、立功”传世的历史人物他的遗嘱尤其可看那里面有他一生大智慧的总结和传给后人的心得。看后不得不服人生三大忌骄、奢、逸人生六大宝勤、孝、俭、仁、恒、谦。曾国藩虽位极人臣但做事情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对人对事都极其认真。怪
不得周国平说“人类最高的智慧是敏感和警觉。”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37
岁任礼部侍郎后任总督任大学士直到封侯拜相在政治、军事、文
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是曾国藩的家教家风更是令后
人传诵。俗话说“富贵不过三代”但据调查曾国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绵延至
今190余年间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没有出一个个纨绔子弟。如此
长盛兴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原因当归于曾国藩的教子有方。
我们说一个人见过多少事,走过多少路,也就说多少话,一个人少小跟着什么人,也就学成了什么样的人。我们经常听到一种人就是狼孩或者其他和动物一起生长的孩子,那么他们最后也就学成了动物模样。可是叹息的是,我们作为父母,很多的时候,只是嘴巴上说一说,甚至自身都没有一定的提高,孩子自然有样学样,不出事也就罢了,出了事却又说孩子的一堆不是,可是问题的根源是父母。我想作为父母首先应该严格的要求的自己,然后才可以引导下一辈的人生,否则是没有资格去教育他们的,果不其然还会引导他们走到错处去。
这样的社会里,很多人会拍着胸部说我不读书又怎么样,不是活的好好的,于是乎,教导孩子的时候也是,不读书又怎么样,可是,我不明白的一点是,不读书真的很光荣吗?你可以告诉我,你没有文化,但是我想倘若你是个规规矩矩讨生活的人,那么教育后辈的时候一定会用到了踏实二字,倘若你告诉我你很有钱,我想你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物质环境,可是精神上需要加大力度的共同的学习,见识更多的他(她)不知道的事,倘若你告诉我你一切平平,就想把孩子培育成才,已经给他(她)抱了很多的学习班级,我觉得这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这些学习班不能一直共同的存在,这不是好事,你需要在这些学习班里筛选,那一个类型的东西才是他(她)感兴趣的,你可以不懂这些,我想基本的坐在那里安稳的看一本书做一点事的状态还是有的,切勿把那些躁动的浮躁的社会气息传递给他(她)。
此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一点感触,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