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中文网 > 三国之伪人 > 第二十八章 渤海发檄文,孟德访好友

第二十八章 渤海发檄文,孟德访好友

八零中文网 www.80zw.cc,最快更新三国之伪人 !

    公元190年,汉献帝初平元年,大汉风雨飘摇的又一年,忆往昔党锢之祸,黄巾霍乱历历在目,今又遭国贼当朝,民不聊生饿骨千里。将属于大汉的最后一丝元气挥霍殆尽,这个立鼎华夏万世之基的刘家王朝便要断送在无能子孙手中,可悲可叹!

    渤海郡,汝南袁绍的地盘,因其四世三公的家望让袁绍迅速在冀州立足,而且名臣武将相继投靠。作为主公袁绍具备很优良的先天条件,高门阀族让他在飘摇乱世如鱼得水,各谋臣武将也是看重世族地位,盼望早日出头,才紧随其步伐。

    今日袁绍在太守府接待一位十分尊贵的客人,荀氏八龙中荀绲之子荀文若。荀彧避祸举族迁冀州,其弟荀谌乃是袁绍重臣,故投之。袁绍对这位王佐之士礼遇有加待为上宾,同饮乐欲劝其作自己的谋主。

    “文若啊!近来本初诸事繁多有些怠慢,望文若见谅!”

    袁绍早在雒阳便有礼贤下士的雅号,自为渤海郡太守以来,亲民仁政,颇有大家风范。当然昔年他与卢朴、曹操三人的风流之事也广为流传,至今被他视为污点,不愿提及。

    “袁太守乃忠君爱国志士,勤于政务自然少有闲暇,文若只是一介布衣,袁太守言重了!”

    荀彧俊美温和,做事有条不紊,几日前他便从其弟荀谌口中得知此人量狭,多主见少听他人之言,不愿与之相谋。

    “文若啊!如今大汉千疮百孔,国贼董卓淫肆不堪,正是吾辈报国之机,本初愿拜文若为军师,不知文若意向如何?”

    袁绍过于自信的脾气俨然愈演愈烈,他依靠着袁氏的四世三公之号几乎无往而不利,所以在他眼中像荀彧这样的人才就应该效忠自己,才能让他一展抱负。

    “袁太守高看,文若身无长处,也无良谋,若是做了一军之师只怕要让太守失望。”

    荀彧微微摇头,抚酒杯以敬。他所擅长的并不是军事谋略,这一点到没有欺骗袁绍。

    “文若不必急于回答,先在渤海郡安住,本初定以文若为上宾,如果是他日文若回心转意,你我再谈一二。”

    袁绍倒没有过于强求,因为现在投奔他的谋士多如牛毛,也不差你荀文若,等到日后本初崛起之时汝再投靠也不迟啊!

    “多谢太守美意,文若有一言愿与太守共商之!如今国贼无道,心怀汉室之人报国无门,如若太守以四世三公之号召集门生故吏共赴雒阳勤王,到时还大汉朗朗河山。太守也可位居人臣,享天下富贵!袁太守意向如何?”

    荀彧简明利害,直言匡朝宁国,这是他平生的夙愿,也是为之奋斗的目标,如果袁绍可以做到为大汉谋,那荀彧归附你又何妨!

    “这……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袁绍一时也拿不定主意,这等于敢为天下先,自己才刚刚起步,万般不可做了他人枪耍。但其中之利庞大如斯,既可以笼络关东诸侯,又可以名正言顺的扩大地盘。双方比较让袁本初好生为难。

    “袁太守可是怕了董卓否?”

    这便是荀彧看不起袁绍的地方,他根本没有为汉室着想,只不过是蚕食大汉基业的害虫。对付这种人激将法最为管用,量小自然好面,只要稍稍冲撞几句,便会被怒火蒙蔽了心智。

    “哼!本初会怕他区区西凉野卒,陈孔璋何在?立檄文讨伐董卓!”

    袁绍心中早有此意,只不过是举忽不定,被荀彧冲撞之后下定决心召诸侯讨董。

    “是,太守大人!”

    陈琳,字孔璋,史为建安七子之一,东汉末年第一喷,上以舌伐天地变色,下以笔诛父母无颜。文章落成无一脏字,可让读者恼羞成怒,日后的讨曹檄文更被后辈作为楷模文典,实乃骂人界的宗祖也。

    “袁太守国之桢士也!”

    “文若过誉,国贼庸律,吾辈共诛之。”

    二人相交甚欢至晚间,荀彧回府后立即收拾行囊,携家眷连夜出城,次日袁绍率兵入门只得一座空府也,睚眦必报者未得其人。

    ………………

    马车驾辕出渤海郡,荀彧坐于行銮之上独饮杯中之酒,如今汉室倒悬,诛地尽是狼子野心之辈,食君禄行苟且之事,嘤嘤苍生危在旦夕,朝堂之上又多腐木之官,黎明何往之也!每每思之不禁潸然泪下,兴刘匡汉何日才能出一力啊!

    “家主,族人也出渤海郡,如今何往之?”

    “天下之大为何没有兴汉之人啊!袁本初寸胆小人只怕再难容身,韩馥又是庸碌之辈,冀州无望也!”

    荀彧也不知该到往何处,青州黄巾乱,幽州乌丸祸,为何大汉天下会变成这般,当初每日勤学苦读欲报帝王门,何奈灵帝无圣心,难也!

    “前方是何人驾辕?”

    说来凑巧北行三五马,皆是精壮青年人,为首者相貌敦厚又不失利剑之气,双颊长髯自有正义之色,倒也不像宵小之辈。

    “颍川荀文若,不知阁下何人?”

    “是有王佐之才称的荀彧否?”

    精壮汉子眼前一亮,这才算是缘分啊!想我起义兵多日却无谋军之士,如若有此人加入汉室兴也!

    “在下典军校尉曹孟德,早闻先生之名,今日一见不胜荣幸!”

    曹操起家兵响应袁绍讨董之事,不料今日竟能碰上如此大才,天不薄孟德啊!

    “原来是大长秋之后,文若见过曹校尉,不知校尉意欲何往?”

    荀彧心中已经有了计较,青冀二州相近,曹校尉应该已经接到袁绍的讨贼檄文,估计是与之碰面商议大事。

    “孟德欲往涿郡去拜会好友仲瑞,共商匡汉之事!”

    曹操此时心中的热血还未冷却,他要做的便是治世之能臣,卢朴与孟德志同道合,有讨董事宜自然要共同商议一番。

    “匡汉?曹校尉可有良策乎?”

    荀彧离开渤海数日,心中虽然迷茫,但已经选定相辅之人。一则当朝驸马卢朴,二则便是这典军校尉曹孟德。如今一见自然要其心声。

    “孟德虽然才疏学浅,但自幼便与仲瑞立志要匡朝宁国,如今在家地谯县招募了数千兵丁,愿入关内迎帝还朝。”

    曹孟德说话间唾沫飞溅,脸上神采奕奕难以掩饰激动之情,兴汉在他心中犹如一盏指路明灯,是他前进的动力。

    “天下口慈仁义之辈多如牛毛,曹校尉可是其中一员否?”

    荀彧自然能看出曹孟德出自于真心实意,但人之一生长久,今日兴汉可一生否?

    “孟德虽不是什么世家贤明,但向汉之心永世不变!”

    曹操口中信誓旦旦,他哪里能料到日后的风云变幻,不过现在他仍有一颗纯纯的赤子之心。

    “校尉以为文若如何?”

    择主这种事向来需要缘分,你曹操有汉心,那文若自然尊汝为上,至于卢朴已经不重要。

    “文若乃当世奇才,曹操求之不得!”

    “哈!那荀文若便陪你曹孟德走一遭,莫要忘了今日誓言,一生日久,文若可一直看着你曹孟德!”

    “文若者,吾之子房也!今生愿与君共匡刘汉。”

    天下之人行天下之事,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缘分这种东西十分奇妙,是你的谁也夺不走,不是你的强求也无力,汝南袁绍也罢,涿郡卢朴也罢,终究无缘于王佐之士。

    ………………

    涿郡涿县,太守卢朴今日亲迎于城门,昨日晚间传来消息曹操一行已至范阳,今日便可到达涿县。二人是幼年相交的挚友,情谊如铁石一般坚不可破,涿郡的屯兵之法也是二人书信讨论的结果,现好友到了自己的治下,当然要把涿郡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他。曹老铁,一年没见卢朴着实有些想你。

    三五马行,卢朴远远便看见大笑的曹孟德,这家伙果然像书信中所说的一样让卢朴大吃一惊。

    “孟德!”

    “仲瑞!”

    二人欢喜的犹如孩子,击掌相拥开怀大笑,相交六载,无论是周晖衙前,还是王村寡妇门后,其中情义只字片语难以表达。张辽没见过卢朴如此失态,夏侯惇也没有见过曹孟德这般开怀。

    “孟德,你真留了一脸大胡啊!这是多难看啊!太丢人了!以后出门别说卢仲瑞认识你!”

    “唉!仲瑞浅薄了不是!美髯乃是男儿气概,古往今来哪个美女不喜欢绝世英豪啊!”

    “曹操,咱们还是要点脸吧!不及而立,别留这么长的胡须,你也不怕嫂夫人扎的慌!”

    “仲瑞,退步了啊!看来长公主已经把你约束住了,风流才子只怕是个虚号喽!”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没有一句谈及国家大事,诉说的也是久久思念之情,正如卢朴所说难道伯牙和子期一天就只谈论音乐吗?只不过是世人的关注重点不在此罢了!

    “仲瑞!来,我为你引荐!这都是自家兄弟,夏侯惇,字元让!曹仁,字子孝!这位可是大才!说起来还得感谢仲瑞,要不是我路过冀州也不会遇见文若先生,这可是王佐之士啊!”

    “文若(元让,子孝)见过卢太守!”

    三人下马纳拜,卢朴之名三人也早有耳闻,今日一见倒也没有相传中那么神武,更多是平易近人。

    “三位先生快快请起,仲瑞可受不起先生之拜,既然大家都是孟德的兄弟,那就请入府吧!”

    真是货比三家啊!且不说鼎鼎大名的荀文若,就算是曹家的家将也是常人难以企及,曹老铁能成事绝非偶然。

    “仲瑞,幽州天气也太冷了!孟德还是早早入府拜长公主和卢尚书吧!火炭可要添置旺啊!”

    “那是当然!你曹操可不比别人,这般刁钻卢仲瑞可不敢怠慢!”

    “客气!客气!”

    二人勾肩搭背同步入城,当书面人物真正走入生活时卢朴才发现自己原来也是其中一员,君子之交不在日长,当初三人行,到现在仍保持本心的又有谁呢?

    卢府高门,曹操拜过刘淑与卢植后才与卢朴共赴厅堂,手下之人已经早早预备吃食与美酒。曹操倒也不客气直接开动。

    “仲瑞,袁绍讨董檄文你收到了吗?”

    曹操用手擦拭嘴角的油渍,丝毫不顾及礼仪之话,犹如家中一般。

    “嗯!本初要拜家师为军师,发动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西凉铁骑,昨日我已经命人在清点兵粮,仲瑞身为大汉驸马自然推辞不得!”

    卢朴咬着一块肉食为曹操斟满水酒,动作就像当初在袁绍家中一般,想那时袁绍还因为此事指责过两人,不过也无可奈何。

    “孟德也有此意!诛汉贼匡朝政,十年以后世人都会说大汉丞相曹操如何如何?大汉太尉卢朴这般这般?想想都令人神往不已,青史留名乃是吾辈之愿也!”

    荀彧看着耍宝的二人心中到升起了一丝暖意,也许现在大汉就需要这样不拘于礼节的人才,曹操向汉之心犹如铁石,与他相交的卢仲瑞也不会差到哪里吧!

    “孟德你能点多少兵马?”

    “八千左右!听说袁本初有三万人,到时候怕是少不了他的嘲笑啊!”

    “那又何妨?我这里有几万乌丸人你要不要?五六千匹马还是随意就可拿出之物!孟德大可取之!”

    “此乃大汉之事,用乌丸人岂不是丢了我们的颜面!不过三千匹马我还是要得!等到日后宽裕之时再还你如何?”

    “你我之间何须谈这些东西,明日我便派五百卒把马匹送往谯县,这一年卢朴可不是一般的富翁喽!”

    “那就借你那句话,吃大户也!”

    夏候惇与曹仁面面相觑,这就是大哥的主意吗?谁才是亲兄弟,这二人相交真的有如此之深吗?果然共同做过苟且之事的友谊坚不可破。

    “咳!卢太守,文若有一言,此次借马乃是吾军要事,还是请卢功曹立下字据,以便日后好归还。”

    荀彧出生于世家大户自然知道规矩的重要性,通过这几日的观察他发现曹操行为多有纰漏之处,日后整顿军纪是必然之势,借马虽小,但规矩不可破。无规矩不成方圆也。

    “仲瑞,文若言之有理!涿郡是大汉之地,你虽有心,但不能坏了法度。”

    “既然文若先生执意如此,那明日便让先生与家兄签订守约如何?”

    “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