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中文网 > 大汉时代周刊 > 第三百八十四章 郑国

第三百八十四章 郑国

八零中文网 www.80zw.cc,最快更新大汉时代周刊 !

    太平寨之所以称之为寨,是因为村子建在山腰上。

    远处的河堤就像是围城,将金黄的稻田圈了起来。对岸有河流穿行,站在村子里能清楚的看到河道的曲折。在村子的背后,是青山环绕,有许多陡峭的地方,甚至还有飞流而下的溪水瀑布。

    这样的风景,在关中并不多见。

    但只可惜,这不错的风景没有为村子带来富庶。房屋破旧也就罢了,关键是这里的道路泥泞,很不好走。这样的光景别说是和东乡亭比了,就算是比起西乡亭也有不小的差距。

    倒也怪不得这些村民这么热情了。

    秦文说过太平寨的情况。这里人多地少,种麦时没什么收成,之后改种了水稻之后才有所改观。但这种改变的作用毕竟有限,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庄户卖水果为生。

    有道是穷则思变,村民希望赵启明为太平寨带来富庶。

    吹奏的声音仍然在继续。那些妇女们紧跟在后面,手里装着干果的水果也没有放下。此时赵启明已经被他们簇拥着进了村子里,正热闹的往孙先生的家里走去。

    “改种水稻的事情,是户曹大人的主意吧?”赵启明忽然朝身边的郑国问。

    郑国还自责自己刚才的表现,以为说错了话赵启明就不会再理他,忽然听到赵启明的询问有些意外,但还是赶紧说:“回小侯爷的话,水稻的确是在下引种的。”

    “水渠也是吧?”

    郑国将赵启明看着他,生怕自己说错了话,所以只敢点头。

    这还真是不善言辞啊。

    赵启明有点无奈,但并没有失去耐性。他觉得这个郑国将会是他很好的帮手,所以趁着这个机会,他想多了解下这个人,看将来能让他分担多少。

    “要引种水稻,还要修建水渠,恐怕花了不少时间吧?”

    郑国看了看赵启明,小心的回答道:“在下来太平寨已经五年了。”

    赵启明点了点头。

    五年的时间实在不能说短。恐怕郑国自己都不知道,在很少有水稻的关中地区,能有种植水稻五年,这实在是相当宝贵的经验。

    更重要的是,作为负责民生的官员,能在太平寨这样穷困的地方浪费五年的时间,足以说明其耐性。在赵启明看来,能这么踏实还掌握了技术的郑国,是当之无愧的人才。

    想着这些的时候,他们到了孙先生的家里。

    这是个不大的院子,看上去也很简陋。赵启明当然不嫌弃这些,但是刚准备进去,院子里就尘土飞扬起来。仔细看,是个妇道人家正在利索的清扫,扬起了尘土。

    孙先生眼疾手快,赶紧跑了进去,从夫人的手里夺走扫帚。

    刚好这时,吹奏的声音停了下来,赵启明能清楚的听到院子里的对话。

    “你这是在干啥?”

    “当家的不是让我收拾院子吗?”那个妇人看着院子外的赵启明。

    孙先生气急败坏:“败家婆娘,小侯爷都来了,你现在才想起收拾?”

    “我又不知道小侯爷什么时候来。”

    那妇人抱怨完了,就跑去端了木盆,在院子里洒水。孙先生急的满头大汗,也顾不上教训,赶紧跑到赵启明的面前,抱歉的说:“对不住了小侯爷,实在怠慢。”

    “没事。”赵启明其实觉得挺好玩的。

    从言谈举止来看,孙先生就是个普通的村民。可能多少读了些书,但肯定比不上西乡亭老流氓。说起在这附近的威望,和见多识广,也当然比不上钱管家。

    不过就是这样的里正,才让赵启明觉得以后更方便办事。

    那个妇人很快就撒完了水,院子里逐渐没有了尘土。孙先生家里没有草席,只能抱出几个马扎出来。那些跟在后面的村民们,已经不再列队欢迎,但仍然站在外面。

    “让大家都忙去吧。”赵启明有点无奈的朝孙先生说:“我想跟两位谈点事。”

    “谈事?”孙先生激动起来:“谈事情好,太好了。”

    说着话的时候,他跑到了院子外面,让那些村民散去了。回来之后那夫人倒好了茶,然后好奇的打量着赵启明,让孙先生觉得碍事,干脆也给撵走,亲自煮茶。

    “村子里的人都会种水稻了吧?”赵启明朝郑国问。

    郑国逐渐没有了之前的紧张,但仍然谨慎的说道:“在下来太平寨五年,村子里种水稻已经三年,前年的产量就已经超过了从前种麦,今年雨水好,应该能更好些。”

    赵启明点头:“太平寨的水田本来就应该种水稻,产量高是理所当然的。”

    听到这话,郑国诧异道:“小侯爷也懂水稻?”

    “知道些吧。”赵启明说:“那些水稻还有多久收割?”

    “大概两个月。”

    “两个月之后,那些田我打算拿来用。”赵启明看向郑国。

    郑国并不感到吃惊,只是想了想后说:“钱先生前些日子来过太平寨,有村民从老先生那里知道小侯爷要用那些水田,虽然不知道小侯爷打算怎么做,但在下愿意听小侯爷吩咐。”

    “这么爽快?”赵启明好笑。

    郑国忽然有点失落:“实不相瞒,水稻已经种了五年了,虽然收成还算不错,但太平寨的地实在太少,乡亲们仍然难以糊口,所以小侯爷要是有其他打算,水稻不种也是可以的。”

    赵启明点头,然后道:“其实你水稻种的不错,要是就这么不干了也怪可惜的,更何况我打算用那些水田,本来也是打算要种水稻的。”

    郑国愣住了:“还种水稻?”

    “还种水稻。”

    “可太平寨的地少,水稻已经种了五年,仍然难以糊口。”郑国把之前的话又说了遍,然后想了想,终于还是硬着头皮的说:“敢问小侯爷是否还有其他打算?”

    “没有,就种水稻。”赵启明接过孙先生给他的茶水:“户曹大人对种稻有经验,并且也是水利方面的专家,我希望秋收之后,户曹大人能在农事上出些力。”

    “在下愿意效命。”郑国立即表态,然后朝赵启明问:“小侯爷打算怎么种?”

    “这个还要以后细说。”赵启明朝郑国道:“之所以跟湖曹大人说这件事,是想请户曹大人从今往后能帮我的忙,要是大人同意,可以明天去我侯府详谈。”

    郑国想了想,然后道:“在下听小侯爷的。”

    “那就好。”赵启明满意的笑了。

    这个时候孙先生已经煮完了茶,同样拿了个马扎坐下,然后朝郑国说:“小侯爷是大能人,既然说了要继续种稻,肯定是有办法的。”

    郑国点头,然后思考起来。

    “不知小侯爷可还有其他吩咐?”孙先生有些急切:“在下对田间的事情也是老手了,并且村里有什么事情,那些村民都愿意听小人的。”

    “还真有事要麻烦先生。”

    听到这话,孙先生马上高兴起来:“小侯爷请说。”

    “我打算把你们后面的荒山都利用起来。”

    “行。”孙先生更兴奋了:“是打算盖作坊吧?”

    “作坊?”

    “瓷器作坊,还有造纸作坊。”孙先生又看到了鸡蛋当饭吃的好日子:“东乡亭有瓷器作坊,很快就富庶了起来,眼看着西乡亭有了造纸作坊,就马上修了条好路,这好日子恐怕也快了。”

    赵启明无奈:“作坊只能修建在平地,太平寨恐怕不合适。”

    “那小侯爷打算在山上干什么?”

    “种水果。”

    “水果?”

    赵启明点头:“继续种水果。”

    听到这话,孙先生和郑国对望,面面相觑。

    他们满心期待着赵启明的到来,能为太平寨带来改观,让村子从此富庶起来。可现在看来,以前种稻的水田继续种稻,以前种水果的继续种果树,这根本没变化啊。

    孙先生有点为难,硬着头皮道:“不知这水果是怎么个种法?”

    “这个也要等下次细说。”赵启明朝孙先生道:“明天先生也去侯府吧。”

    孙先生只能点头:“在下愿意听小侯爷吩咐。”

    “那就好。”赵启明站起身来:“具体的明天再说吧,今天就先这样。”

    “怎么这就要走了?”孙先生和郑国立即站了起来。

    “来日方长,有的是时间。”赵启明笑着道:“两位记得明天早点过去。”

    “当然。”孙先生赶紧道:“不过小侯爷刚来,还是吃了饭再走吧。”

    “不了,家里还有事。”赵启明起身告辞。

    他今天本来就是来视察的。结果让他满意,不仅是水稻种的不错,果园也有开发的潜力,更重要的是意外的得到了郑国这样的人才,他今天也算满载而归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不想错过午饭的羊肉泡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