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中文网 www.80zw.cc,最快更新深宫宠妃:陛下,来嘛 !
驿馆中,多了一名太医,据说是宫里面医术最好的太医。
皇上担心大元三皇子,特意将他派过来,为三皇子治伤。
清心试了不少法子,仍旧联系不到那些人,她想,他们一定是出事了,而且是大事。
新太医来的之后,元翊身上的伤痛,减轻了不少,可不知怎的,身上的伤,总是不爱好,愈合的很慢。
大夫说,大概是因为,三皇子不是大兴人,所以有些水土不服。
三皇子不大相信,可他那些受了伤的手下,好的也都很慢,他便有些半信半疑的。
从京城送信去大元,需要不少时间,他想着,慢一点也就慢一点了,毕竟,自己要在大兴待上很长时间。
元翊想不到的是,皇上也是如此想的,他的伤口愈合的慢,跟皇上派来的那位最好的太医,脱不开干系。
转眼,就过去了一个半月,日子从八月末,到了十月初。
进入十月,除了晌午能好些之外,早晚已经很凉了。
孩子们的衣服,从薄换到了厚,个子瞧着,似乎比八月那会儿,要高出来一些。
虽说天气开始冷了,可该学习的,该养成的习惯,还是继续保持着。
每天早上,兄弟俩都会随着宸帝一同起身,宸帝练剑或者打拳的时候,兄弟俩就在一旁扎马步。
小公主也还跟之前一样,每天早早起来,或者看扎马步,或者看自家父皇练功。
之后,随着自己的两个哥哥,一起去上书房。
之前苏清宁以为,小女儿坚持不了多久,毕竟年纪小,好奇心更重,却没想到,她竟然一直坚持下来。
也不知,是因为喜欢二哥哥,还是因为有‘好吃的’。
跟着去了快两个月,小公主竟然也认识了不少的字,只不过,她还是不会握笔,毕竟没有专门为她定做的毛笔,对于她来说,上书房里的毛笔,都太大了些。
会写的字,虽然比不上自己的两个哥哥,却也算不错了,要知道,小公主还不到两岁。
宸帝对于小公主如此,是很惊喜的,他已经吩咐人,给小公主定制专用的文房四宝。
既然小公主愿意跟着,就让她跟着,反正现在还小,影响不了东方熠教学,也影响不到其他的人。
她现在这般,算不上真正的启蒙,也算不上东方熠真正的学生,倒像是个旁听的,东方熠不会刻意去教她,只是讲的东西,她自己学进去多少,是她自己的事儿。
小公主确实是聪明的,虽然她会的都是简单的字,简单的发音,但比起同龄人,还是强了不少。
大概所有人都没想到,小公主如此,跟大皇子脱不开干系。
别看小公主喜欢坐在二皇子身边,可她跟大皇子的关系,也是很好的,兄妹俩也会在一起玩耍的很开心。
大皇子活泼好动,虽然在课堂上,勉强让自己安稳的听课,可还是有走神的时候。
于是,到了复习功课之时,他时常询问二皇子一些问题。
或者是一个字的写法,或者是一个字的读法。
很奇怪的是,一些难写的字,大皇子全都会,大概是因为难写,所以他听得认真。
他不会的,都是那些简单的字,有时候二皇子教过一遍,他记不住,二皇子就再教一遍。
于是乎,在一旁玩耍的小公主,就记住了,毕竟,她都听了好几遍了。
不过,这件事谁都不知道,大概也就小公主自己心里有点数,其他人大概都以为,这些字,是小公主在上书房的时候,跟东方先生学的。
东方熠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跟小公主相处了快两个月,他觉得小公主十分不错,在他眼里,男孩跟女孩,向来是没区别的,男孩能做的事情,女孩一样能做。
他在宫外,特意也让人打造了一套,可以让小公主使用的文房四宝。
又是一天新的开始,小公主随着两个哥哥,到了上书房中。
天气凉了,小公主喜欢跟着哥哥们去上书房,陈嬷嬷心疼她,特意找了好的料子,给她做了不少保暖的东西。
两位皇子也有,可他们都不带,只有小公主,出门的时候乖乖带着,回到宫里,才会摘下来。
整个凤阳宫里,就没有不喜欢小公主的宫人,惠妃偶尔还会跟苏清宁感叹,怎么就生了个如此乖巧的女儿。
苏清宁自己也觉得,当真是造化,她有三个孩子,大儿子活泼好动,十分淘气,几乎每天都得闯点祸出来。
二儿子性子沉稳,他虽然不闯祸,可男孩子嘛,随着年纪增长,跟母亲之间,难免会有别扭的时候。
苏清宁瞧得出,儿子愿意跟自己亲近,只是有些时候不好意思表达。
所以大多是时间,都是苏清宁主动些,跟儿子亲近。
小女儿虽然还小,不到两岁,可性子十分乖巧,就算偶尔有闯祸的时候,也都是大不见小不见的事儿,比起大皇子来,不知道省心多少。
她跟二皇子性子相近,却不像他那般扭捏,羞于表达对母亲的亲近。
不管在宸帝面前,还是苏清宁面前,她想干什么,想要什么,都会表达出来。
女儿这样的性格,实在是让苏清宁诧异,她仔细想着,自己在她这个年纪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思来想去,都想不起来,实在是太久远了,她那时候甚至不怎么记事。
有些时候,苏清宁忍不住想,古人如此早慧,是不是跟他们的年纪有关?
来到古代之后,苏清宁曾翻过一本书,上面的记载的人物,大都五十多岁,就去世了,高一些的六七十,再往上,就十分难得了。
甚至于,有好多人三四十岁,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跟她在现代的时候,差上了许多。
很多时候,她看着孩子么,就会不由自主的担心,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她的孩子们,也会去世的很早?
这样想的时候,她又忍不住笑自己,若真是如此,等孩子们到了三四十岁的时候,怕是她已经不在了,看不到的事情,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