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中文网 www.80zw.cc,最快更新少年浣剑录 !
趁着饧面(xíng)的空隙,村长抬头问了问:“香乡姑娘,你爱不爱吃荷包?”
他对香乡姑娘笑着,他的眸子很亮,像是两潭池水一样。
“嗯,我吃,我吃荷包蛋。”香乡姑娘说,说着她又一次对上小村长的眸子,冲着他笑了笑。
香乡姑娘本就长得好看,灯火下,这一颦一笑显得她更好看了。要不然为怎么说,灯下美人呢,“且把铜灯观婵娟,十根青葱遮玉颜”。
《封神演义》中说道:“灯月之下看佳人,比白曰更胜十倍”,实在没错。灯火月光之下的美人,比白天更加美丽动人,灯下的美人粉面含羞,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妩媚动人,撩人心弦。
不是还有一个灯谜的谜面这样讲嘛,“月下看郎君灯下观美人”,谜底是“郎才女貌”。
这边荷包蛋已经煎好了,小村长将它放大了另一边,将饧(xíng)好的面团取了出来,用刀分割成了厚片,又用擀面杖擀成了面皮,又来回来去多压了几道,这样做出来的面条才有筋道,才好吃。最后有将压好的面片轧成中等粗细的面条,放置一旁等待下锅。
然后又取了汤碗两只,每只碗里了些放盐、胡椒粉、化猪油、葱花等调料。碗内又各倒入了些沸水,做成了两碗面汤。
这才将面条下入沸水锅里煮开,又加了点凉水激了一激,不一会儿面条就浮了起来,这时候他随即捞出面来,装碗了。
阳春面又称光面、清汤面或“清汤光面”,是扬州的一大特色。民间习惯称阴历十月为小阳春,上海市井隐语以十为阳春。以前此面每碗售钱十文,故称阳春面。
开洋葱油拌面又称海米葱油拌面。以熬香的葱油和烧透的海米(上海人称开洋),与煮熟的面条一起拌食。面条韧糯,海米软而鲜美,葱油香郁四溢.1945年后,城隍庙有个姓陈的摊贩运用苏中家乡日常的方法熬制葱油,用来拌面。葱香浓郁与众不同,很受欢迎,流传至今。
相传乾隆27年,阳春三月乾隆皇帝南巡到淮安,他避开了文武百官,带着汪廷珍在城内到处转,来到了一个面摊坐下来,要弄点吃的,一会儿看到摊小二端上一碗面条,根根利利爽爽,淡酱色面汤清澈见底,汤上浮着大大小小金色的油花和翠绿色碎蒜花,阵阵香味扑鼻而来。
乾隆连吃两碗后,突然问这面叫什么名字?摊小二说:“告诉六角(楚州方言,“汝阁下”的意思),我们没给它起名字。”什么,这么好的面条怎么没有名字?不行,不行!
乾隆深思片刻说:“淮安是漕运要地,每年上交朝廷税收很多,贡献很大,现在正是阳春三月,这个面就叫‘阳春面’吧。”寓意淮安向朝廷交税就像春天万物生长一样,生机勃勃;又像这面条一样,连绵不断。汪廷珍听后赶紧叫人拿来笔墨纸砚,请乾隆御笔赐名“阳春面”。
作为面中最便宜的光面,依然保持着苏州人的风格,那就是不即不离,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白白的面条,几点葱花而已,也有人美其名《青龙白虎面》。
不一会儿,两碗阳春面就做好了。
“久等了香乡姑娘,面来咯。”
面条韧糯又不失筋道、清汤上飘洒着些葱花,荷包蛋看起来也很鲜美。它透着一份清香,一份醇鲜;透着一份矜持的怀旧,一份淡淡的温柔。
香乡姑娘接过面来,她先是捧着看接着又闻了闻,扑鼻的清香。
紧接着姑娘她有些不知所措了,自己早已忘记了如何拿筷子。她面露尬色地笑了笑。
小村长看着她:“哦,抱歉我给忘记了。”
“你看,先拿起第一支筷子,像我这样握住。粗的一端朝上,细的一端朝手心里。筷子不要握得太靠上,拿筷子高将来离家远。”
听着,姑娘笑了。“好,我拿的近一些。”
小村长活动了活动食指和中指。继续说道:“剩下的那一根筷子抵在这两指之间,用大拇指按住,食指的第一截平放在筷子上。”
“看,这不是那住了么。有点不对。”说着,他伸手挪动了一点姑娘的手指继续说,“手指不要将筷子加的那么紧,这样就对了。快试试吧。”
姑娘的还有些僵硬,不过在小村长地细心教导下,还是很快地重新拾起了用筷子的方法。
她将筷子对准了面,手带着筷子法力,将所有精神都集中在了筷子尖儿上。
第一挑,没挑起。第二挑,面滑了下去。姑娘屏住呼吸,第三条终于挑起了面条,她赶忙就往嘴里送。这一口清淡鲜美,第二口满口留香。
“好吃吗?香乡姑娘。”
“嗯,好吃。”
两人你一眼我一语,饭就这么吃完了。相信这碗阳春面,能让香乡姑娘回味许久。
小村长边刷碗边说道:“虽说,现在不是阳春三月,但是我就是爱吃这阳春面。我一个北方人好这一口儿,说出来我也不怕姑娘笑话。”
姑娘笑了,说道:“那有什么的。”
“对了,近日李道长来找过我。”小村长回答。
姑娘很在意地又问:“嗯,然后呢。”
“他告诉了我,一些事情……。”这话,小村长没有说完。
香乡姑娘急切地打断了她,她不想这个时候村子里有事发生。她急忙问:“什么事情,一定比较重要吧,是关于村子里的事情吗?严重吗?”
只见小村长被她问得也慌了起来,连忙摆手“没有没有,不是啦。村子里没什么要紧的事。”说着小村长擦了擦手,搬出了条凳坐到了姑娘的对面,继续说道,“李道长说我,往上数四辈子,是个淮阴人。”
一提到“淮阴”这个字眼,香乡姑娘心里一紧。那个地方,好久没有人提到过那个地方了。(淮阴即“淮安”,淮水安澜之意,得名于南北朝时期。)
那里正是香乡姑娘出生、长大、丧命的地方。无论出来多久,那个地方毕竟是她的故乡,她也因此永远不会忘记。虽说姑娘生前在哪里的时候,没有过过什么好日子,但是也给了她些许的温柔。
之于那里,她没有得到家乡的依靠感,没有得到应有的快乐童年与美好青春,但是她永远记得,在哪里她曾经得到过一个真心朋友。
所以香乡姑娘一听到村长的话,心中不免就了一些动容。她心里有些慌张了,于是就随口说了句:“啊,原来你在淮阴待过啊。”
小村长直视着香乡姑娘的眼睛,没有说话。香乡姑娘有一点想躲避他的眼神,但是他的眸子就像是秋日的晴空一样,让人移不开眼。
香乡姑娘被盯得大气不敢喘一下。这是小村长说话了:“李道长还说,我那时姓沈。”
“姓沈?”姓沈,上上上上辈子又出生在淮阴。香乡姑娘不由自主地就往那边想了,渐渐的,她脑海里就又浮现出了旧友的影子。
衣发飘飘,剑眉星目,胸前挥扇,举手投足,说不尽的风流儒雅。
再看小村长,眼神缓缓,身躯凛凛,也是相貌堂堂。
“你是……你是那时的……小少爷。”香乡姑娘此刻眼里泛着泪花。
小村长一把抱住了香乡姑娘。“是我。”
两人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了。
香乡姑娘也有想过,他曾想过去找寻小少爷,可是她与老村长之间的诺言,让她无法离开村子里。再有,要知道凡是投胎转世的人,就必须饮下孟婆汤,此汤入喉,尘事尽忘。
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
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我们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喝碗忘川水煮的孟婆汤。
各种红尘往事,说不尽的爱恨情仇,或家仇国恨离愁别绪在饮下孟婆汤的那一刻,已经全然不重要了。你的前世已然结束,前方等待着你的是“来生”。
香乡姑娘怎么也想不到,小少爷竟然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上天是有多眷顾自己啊。
这形容不出来的重逢场景,也是两人都没有想到的。
有时候就是这样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若不是李轩成点破了小村长的前世记忆,那两人这辈子就不会,有今日这样的一种“久别重逢”了。再有,今日若两人没能相认,那小村长就要等下一辈子了。
此刻两人对坐相望,说不尽的欣喜与欢愉。
“好了,你别看啦。”一旁躲着的李轩成扯了扯万玲。
万玲不以为然,拂手去了李轩成的手,她正看得在兴头上呢,自然是舍不得走的,只听她说道:“欸,再看一会儿嘛。”
李轩成不管她这个呢,拉起她就要走。边扯着他,还边叹着气,无奈地说道:“人家两个人煽情,你凑什么热闹。”
而万玲还是不想走,她摇晃着身体想要摆脱掉李轩成,一边还目不转睛地盯着香乡姑娘与小村长那边看。
“这干柴烈火的,说不准就该有我想看的东西了呢。你别拽我了,就让我再看一会儿。”说着,万玲的表情变得有些不可描述了。
接着,万玲就感觉李轩成拽自己的那股力量消失了。她以为是李轩成默许了,就更大胆的继续看下去了。
吧嗒——一颗葱花砸到了万玲的脸上。
“欸哟,这是什么呀。”
万玲吓了一跳,夏天飞虫多,她以为是什么虫子落到了她的脸上。摘下来一看,原来是棵葱花。
再一看香乡姑娘,她正在盯着万玲看,万玲再一回身去看李轩成。但是身后早已没了他的身影,原来李轩成早就走了,现在只剩自己一人了,好不尴尬。
这时,小村长也扭过了身来,他看了看万玲,笑着说:“万玲姑娘,要不要来吃完面。”
“不了不了,汤汤水水的我不喜欢,我先走一步了,你们两个继续,你们继续,我这就走。”
说完万玲就灰溜溜的跑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