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中文网 > 我在北大学考古 > 第33章 国家需要

第33章 国家需要

八零中文网 www.80zw.cc,最快更新我在北大学考古 !

    “老吴,你桌子上的《西沙文物》,借给苏亦看一看,怎么样?”

    在外面逛了一圈,再次回到工作队办公室的时候,终于遇到沈明口中的老吴——吴振华。

    这是一个很有时代感的名字,振华,振华,振兴中华。

    吴振华的年纪跟杨式挺差不多,都是四十多岁的模样,看起来,比杨式挺稍微年轻一些。

    实际上,他也比杨式挺年轻两岁而已。

    但以他的年纪,已经是工作队的老人了,之所以没当上副队长,学历占据的比重很大。

    毕竟,杨式挺的北大出身,让他在地方考古系统有着天然的优势。

    确实如此,如果对粤博稍微有了解的话,都知道杨式挺对于粤博学术上有着重要的推动。

    跟杨式挺相比,吴振华为人更加严厉。

    嗯,这是苏亦的感觉,至少对于苏亦这个北大研究生,吴振华没有杨式挺的天然亲切感。

    沈明把苏亦介绍给他认识的时候,吴振华的态度表现得很矜持。

    似乎,更想表示,他并不稀罕苏亦这个顶着北大研究生头衔的小娃子。

    吴振华眯着眼睛,“怎么着?咱们的高材生也对西沙出土文物感兴趣吗?”

    苏亦点头,“刚才听了沈哥提到吴老师您带队到西沙考古勘察的经历,所以,挺感兴趣的。”

    吴振华不置可否,“我还以为你们北大的高材生只对史前考古感兴趣的。”

    这话,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难不成是在内涵杨式挺杨队长?

    要知道石峡文化就属于史前考古范畴。

    苏亦不过分猜测,实话实说,“我这是刚入门,所以需要向各位老师学习的地方还挺多的。”

    吴振华眼睛眯得更小了,“刚入门就什么都想学,小娃娃,心挺大的啊。”

    这个时候,工作队一个老大姐搭话,“老吴,你别欺负人家小苏了,人家还是个孩子,把小苏吓坏了,小心人家杨队跟你急。”

    五十年代的时候,国内全面学习苏联,尤其提倡女性从事考古事业,因为苏联有不少着名的女考古学家,比如发掘阿巴坎宫殿遗址的苏联女考古学家莉迪亚。

    通常认为,女性的心思更加细腻在发掘记录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这种情况之下,不管是考古所以及各地考古部门都有不少的女性考古工作者。

    比如之前杨式挺提到的考古所叶小燕研究员,又比如眼前这位热心的大姐。

    她说完吴振华,又笑着队苏亦说,“小苏别怕,老吴就这个臭德行,专门吓唬新人,当初沈明来的时候,也被他这张臭脸吓得不行,这不,现在也开始喊他老吴了。”

    这个时候,吴振华哈哈站起来,拍了拍苏亦的肩膀,“小苏别介意,刚才是跟你开玩笑的,我这人皮肤黑,所以显脸黑,但我是个好人,绝对没有王大姐说的那么夸张,至于沈明这个没大没小的家伙,一来就喊我吴师傅,平白无故就把我整成队里的司机了,哪里像你嘴甜,一来就喊吴老师。这个称呼我喜欢,能够有机会教我们的高材生,我老吴这辈子值了。”

    说着,就直接从桌面上抽出来一本《西沙文物》递给苏亦。

    “这书送你了。”

    这本书的全名《西沙文物——中国南海诸岛之一XSQD文物调查》,是省博75年出版的调查报告,很薄,但这也算是六七十年代,省博主要的考古工作之一了。

    甚至75年第二次对西沙进行考古勘探的时候,就是吴振华带队的。

    所以,他对西沙的情况,再清楚不过。

    要论对西沙的了解,省博找不出来第二个比他更清楚的人。

    苏亦还没来得及翻书,王大姐又道,“老吴,别光送书,既然人家小苏感兴趣,你就好好跟人家说说,这年头,像他这么好学的孩子,已经不多了。”

    吴振华等的就是这话,“行,那我就讲讲。”

    说着开始清桑,然后瞥了一眼沈明,“你这个家伙怎么没有眼力见呢,我茶缸都没水了,不知道添点?”

    沈明说,“怎么又是我?”

    吴振华说,“作为工作队的老幺,不是你是谁。”

    沈明望着苏亦,王大姐补刀,“小苏才来第一天,不算。”

    沈明也只好拿着乖乖去拿水壶帮大家添水了,也不知道从哪里帮苏亦找来一个茶缸。

    吴振华抿了一口茶水之后,就开腔。

    “我是74年第一次参加西沙考古勘察,75年的时候,第二次勘探的时候,就由我当队长带队了。那两年的时间,我们几乎走遍了西沙全部的岛礁,调查的岛屿包括珊瑚岛、甘泉岛、金银岛、晋卿岛、琛航道、广金岛、全富岛、永兴岛、赵述岛、北岛等,并在甘泉岛和金银岛做了考古试掘,获得了一批宝贵资料……”

    然后开始讲述着他们是如何发现的西沙甘泉岛唐宋遗址。

    其实,这次调查勘探,出了甘泉岛的唐宋遗址。

    还有,赵述岛兄弟庙。

    北礁明初郑和船队沉船的历代铜钱。

    金银岛的清代与庙宇建筑有关的石雕,石狮、石柱、石屋脊、石飞檐、石磨、石供器座等。

    西沙各岛的古代遗址并不少。

    不过这次调查发掘,更多是从政治出发而非学术需求。

    “当年,除了我们之外,还有海南文化局的考古队员,条件有限,我们是乘坐渔船开赴西沙的,当时,主要还是靠驻岛官兵渔民兄弟的帮助下,才完成的调查,动用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这可是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对西沙的考古调查。”

    不管干啥,第一次总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国内,对于西沙的考古发掘,直到九十年代,才进行大规模的普查工作。

    那个时候,历史博物馆的水下考古工作队已经成为主力军了。

    这是后话。

    “在甘泉岛西北端发现了唐宋两代的居住遗址,证明XSQD自古就是中国领土。这一点无容置疑。”

    吴振华说着,突然对着苏亦发问,“知道为什么当时条件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我们还要坚持对西沙做考古调查吗?”

    突如其来的提问。

    让人猝不及防。

    好在,苏亦这些事情,并不算陌生。

    “主要还是跟南越有关吧。”苏亦说。

    吴振华夸,“这一点,你就比沈明有出息,当初,我问他,一问三不知。这次考古调查确实有着特殊的背景。”

    沈明有些尴尬,“这个时候,我们都在知青点劳动呢。”

    吴振华不理他,“50年代后期,南越当局先后侵占了永乐群岛的珊瑚岛、甘泉岛、琛航岛和金银岛,想要占为己有。之后,咱们两国南海诸岛的纷争一直不断。74年1月份的时候,军方才开始作出反应,当时,我们就被派去西沙,当时,不仅仅条件恶劣那么简单,甚至,还有可能陷入战场之中,所以,当时的考古工作压力特别大,好多同志都做好了为咱们中国考古事业付出生命代价的觉悟了。”

    吴振华其实也没有一味的沉重,他也分享了这次考古调查的重要意义。

    听到这话,苏亦就忍不住感慨。

    和平年代的考古,跟特殊年代的考古,完全就是天差地别,相比较这些前辈,他们这些后辈觉悟就差太多了。

    搁前世,如果一份考古工作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谁又会愿意呢?

    吴振华一开始愿不愿意,并不清楚,重要的是,他当时还是义无反顾的带队参与了。

    “吴老师,当时,有犹豫过吗?”苏亦还是忍不住问。

    吴振华摇了摇头,“保护我国南部疆土水下文化遗产的完整,是我们维护、扞卫海权和领土完整的一部分。国家既然需要了,我辈考古人自当全力以赴。”

    至于有没有犹豫过,此刻,已经显得不重要了。

    实际上,国家在南海的问题上,就一直争议不断。

    而,南海水下考古一直都是广东考古的重要一环。

    比如后来举世闻名的南海一号沉船。

    就是广东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打捞发掘的。

    而,巧合的是,省文物考古所就是省博的文物工作队的基础上组建的。

    前世,在水下考古领域,广东方面其实已经作的很不错了。

    甚至,苏亦想着,未来历博的水下考古工作队成立之后,对于西沙的文物普查工作,他只要有机会,一定要跟俞伟朝俞老师好好争取加入工作队当中。

    一想到这里,苏亦突然发现,以后他要去北大混,需要好好跟俞伟朝老师打好关系了。

    不然,未来想要跟对方混。

    有点困难。

    然而,一想到俞老师跟宿先生之间微妙的关系,苏亦就有些无奈。

    之前在北大的时候,许婉韵就跟他说了一些俞伟朝老师的八卦。

    其中就包括他跟宿先生两人的关系。

    当时,俞伟朝拦住苏亦暗示他转读苏先生的研究生,许婉韵得知之后,就一脸诡异地望着他。

    后来他拒绝这个提议后。

    许婉韵就说俞老师会记住他的。

    然后就开始说了俞老师跟宿先生两人的关系有些不睦。

    一想到这,苏亦就有些无奈。

    日后,自己去北大读书了,还是少招惹这些是非好了。

    至于现在嘛。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