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中文网 > 我在北大学考古 > 第131章 燃灯塔PK博雅塔

第131章 燃灯塔PK博雅塔

八零中文网 www.80zw.cc,最快更新我在北大学考古 !

    既然跑题了。苏亦暂时就让子弹飞一会。

    说到燕大校史,说到司徒雷登,自然而然就会说到墨菲。

    作为燕大校园的设计者,燕大建筑充分体现了墨菲的设计理念。

    燕大当年所有建筑都是墨菲主持设计建筑的,其中就包括博雅塔。

    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入了解墨菲。

    苏亦简单跟大家捋了一下他的生平。

    “亨利·墨菲当年在中国非常出名,他毕业于耶鲁大学,墨菲先后为中国的教会大学规划设计了多所大学校园或主要建筑,如沪江大学、福建协和大学、长沙湘雅医学院、金陵女子大学、燕京大学、岭南大学。”

    “燕大咱们就不说了,大家感兴趣一会下课就可以去看。”

    这就是北大的优势。

    “我是广东人,跟大家说一说,岭南大学吧,当年岭南大学扩建项目,也是墨菲参与的。他为岭南大学设计了哲生堂,陆佑堂,惺亭这些建筑,未来大家有机会去中大,可以看一看。”

    说着,苏亦根本停不下来。

    他望着众人,突然提问,“大家知道,民国时期,国内一共有多少所教会大学吗?”

    还别说,真的有人知道。

    “13所。”

    是许婉韵回答的。

    这个姑娘就是皮了。

    苏亦笑,继续问,“那婉韵姐知道是哪十三所大学吗?”

    许婉韵望着他,“考我呢?我还真就知道了。”

    说着,这姑娘如数家珍。

    “燕京大学、齐鲁大学、东吴大学、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华中大学、金陵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沪江大学、岭南大学、福建协和大学。其中,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

    苏亦竖起大拇指,“厉害。”

    许婉韵望着他,“说吧,你有什么要考的?”

    苏亦问,“那婉韵姐,知道这十三所大学校址上都有哪些大学吗?”

    瞬间,许婉韵笑骂,“臭小子,你故意的吧,那么多,我怎么记得清楚。那你呢,知道吗?”

    苏亦摇头,“其实我也不知道。”

    噗嗤!

    其他考古班的学生忍不住笑起来了。

    听到他的话,许婉韵瞥了他一眼,笑骂,“滑头。”

    其实,苏亦都知道。

    这又不难。

    许婉韵也知道他知道。

    只是他不说而已。

    跟苏亦相处那么久了,作了那么长时间的饭搭子,这小子所学驳杂,许婉韵已经深有体会。

    苏亦报之以笑,却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如果问他五十年代这十三所教会大学被拆分合并到哪些院校。

    苏亦一时半会还真不知道。

    除非去查资料。

    但原址有些哪些学校,并不陌生。

    比如燕大就是现在的北大,岭南就是现在的中大。

    齐鲁的原址现在的则是山东医学院,也就是后来的山大趵突泉校区。

    东吴光听名字就知道是现在的苏大,哦,不对,现在应该叫江苏师院。

    大名鼎鼎的圣约翰,原址一度成为华师的分部,后交付给了新成立的华政。

    其他学校,光听名字也可以猜测。

    比如华西协和大学,这学校也就是后面才并入川大。

    之江大学光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浙大之江校区,现在应该是杭州大学。

    华中大学则是现在的华中师大,金陵大学则是南大的鼓楼校区。

    金陵女子大学就是现在的南师院,后来的南师大随园校区。

    而沪江大学,则是现在的上海机械学院,未来的上海理工,这两个学校传承还算不错,校友会也弄得有声有色。

    至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并不在广州而是在福州,学校原址位于福州仓山(今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

    而则13所教会大学之中,唯一可惜的就是福建协和大学了。

    因为这个大学的校址,并没有新的大学在原址上办学。

    70年代,福州制药厂搬入大学校园,教学楼有变成了生产车间,而宿舍楼当作职工宿舍和堆放杂物的杂物间使用。

    几乎同时成立的金陵女子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建筑均已被列入了全国文化保护单位。

    清华大学就算了,两者没啥可比性。

    至于金陵女大则有南师大在做传承。

    光靠一个制药厂去护理一个大学的传承,基本上不可能。校舍被当成厂房,而这些历史建筑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变成荒废的院子,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等当年的福建协和大学的老校友返校追忆往昔的时候,就只剩下破败的校舍和荒废的校园了。

    当然,这些院校之间,大部分传承已无,毕竟五十年代的院系大调整,已经把这些院系都给拆分得七零八落。

    但,真破败如福建协和大学一般,也让人不胜唏嘘。

    非要说苏亦为什么会知道这些,这一切都源于无聊。

    当年考研调剂的时候,他几乎把这些学校的校史都给扒拉了一边,后来读研在辅导机构兼职,还客串过院校选择老师。

    这是一个无聊的过程,没啥好赘述的。

    这属于严重跑题,苏亦就不说了。

    不然真的跑题跑到十万八千里。

    他继续回到教会高校建筑。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中国教会大学的初创期,在此期间能够筹措到开办经费的学校都纷纷修建了校舍。”

    “当时,应该采用什么建筑形式的校舍,没人知道。也没有标注。唯一凭借的就是传教士跟设计师的想象力。”

    “对于西方建筑师来说,这是次各显神通的时机。根本就没有特定的标准跟制式,可以任由他们信马由缰地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各色各样的建筑五花八门,唯一共同点也就是中国式大屋顶。既使是大屋顶,也各具特色。”

    “不过基本上有两种基本倾向。一种是以地方特色为其参考摹本,壁如:岭南大学、圣约翰大学以及华西协和大学等。另一种是以中国宫殿式建筑为其参考蓝本,金陵大学开其先例。”

    “但不管何种倾向,在教会大学初创期,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重,也远远没有到形成程式化的程度。”

    比如岭南大学早期的建筑就融入了不少岭南民居的屋顶特色。

    不过岭南大学大部分建筑物由美国建筑师阿德曼兹在l9l3年~l926年问完成,共十余幢,包接待室,陈嘉庚纪念堂,爪哇堂,八角亭,十友堂,张弼士堂,理学院,荣光堂等。

    实际上,阿德曼兹对广州近代教会学校建筑的中西合璧式折衷主义风格所作的贡献以及对岭南近代建筑的影响要比墨菲更大一些。

    说到这里,苏亦又再一次提到墨菲。

    墨菲的建筑风格一改往日岭南大学校园内中西合壁的折哀主义风格。

    无论斗棋,檐椽,柱式,还是兽吻,栏杆,檐下彩画甚至墙面色彩都具有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的神韵。

    中大的康乐园校区,确实漂亮。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每一次漫步其中,都是一种享受。

    抛开建筑不说,校园里面大师学问,也足够让心之向往。

    当着一帮北大的学生去夸赞中大,有点奇怪。

    然而陈寅恪先生晚年就在中大教书。

    说完这些,苏亦简单提起墨菲除了设计教会大学之外的其他事件。

    比如他1928年墨菲受聘于国民政府“首都建设委员会”,参与拟订了南京建设纲领性文献《首都计划》,并主持了首都南京的城市规划。

    甚至,他在规划中还提出一个着名的建议:保留明代城墙,上面开辟能行驶小汽车的”高架“环城大道,成为“风景路”。这个建议后来未能实现。

    不能实现才正常。

    这条环城高架得花多少钱啊。

    从这点也证明,墨菲对古建筑的保护是有先见性的。

    在民国时期,在中国墨菲可以说是南京政府的御用建筑师,然而,这位老兄在美国却并不出名。

    1935年,58岁的墨菲回到美国,反而被美利坚的人民给遗忘了。

    对于他的介绍也只是只言片语,完全没有在中国的巨大影响力,直到后世,还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

    说到这里,苏亦不用其他人提醒,就知道应该回归主题了。

    不然,按照他这个水课的速度。两节户外课,根本就不够他讲完这些东西,他这部分已经涉及中国近代建筑史,跑题跑到十万八千里去了。

    等他说完,听到许婉韵他们笑声,苏亦才勉强解释,“那啥,我说这些真不是跑题,就是想告诉大家,墨菲对咱们中国的古建筑是有一定的研究的。比如他选择的通州燃灯塔作为当年燕园的水塔原型。在设计上也很用心。”

    “这个用心肯定是体现在细节方面。”

    “通州燃灯塔是一座八角十三级的古塔,咱们北大的博雅塔也是如此,两者外形上差别不大,水塔形制取八角密檐式,塔基为须弥座,塔级13级,高37米。”

    “说到高度,大家猜是咱们北大的博雅塔高,还是通州的燃灯塔高?”

    苏亦习惯性的互动。

    学生们都很给面子。

    纷纷猜测。

    “博雅塔高。”

    “燃灯塔高。”

    苏亦笑了,“也就只有两个结果,都被你们猜中了。”

    说着他把王讯拎出去,“你说,博雅塔高的理由是什么?”

    王讯说,“燃灯塔都几百年了,博雅塔才几十年,建筑水平提高了不少,建筑材料也不一样,这样一来,博雅塔更容易建造的高些。”

    苏亦点头,望向众人,“同意王讯说法的同学们可以举手。”

    还别说,举手的人不少。

    都有二十多个。

    基本上一半一半了。

    苏亦再次把反方代表喊出来,“蒋祖隶同学,说说博雅塔低的理由。”

    蒋祖隶老实说,“小师兄,因为我看过资料,知道燃灯塔塔高45米。”

    从点就可以判断,这位同学基础比王讯他们更好一些,也难怪。

    他是77级的,王讯是78级的,入学时间按相差好几个月。

    这几个月的时间,要真有心,对北大各个建筑物都可以如数家珍。

    苏亦指着他,“蒋同学,你这是作弊啊,王讯败得不冤。”

    噗嗤!

    现场的女生都笑了。

    王讯耍宝,“不是我军无能,是敌人太狡猾了。”

    等众人笑完,苏亦才说,“蒋祖隶说的确实没有错,燃灯塔确实比博雅塔高,但说燃灯塔45米,不准确,因为燃灯塔原高48米,围44米。高出来4米则是塔尖。高当然是衡量建筑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也不是唯一因素。”

    “咱们国内的古塔,燃灯塔并不算最高的,比如定州的开元寺塔汾阳的文峰塔泾阳的崇文塔都有八十多米。至于怎么建成的,其实我也不知道。”

    他最后一句话停顿,又让众人一阵哄笑。

    苏亦等众人笑完,“咱们继续说博雅塔跟燃灯塔的异同,除了塔高之外,建筑的材料也不一样,燃灯塔是用塔砖砌成的,属于砖木结构,密檐实心。而博雅塔则是用水泥砌成的,塔中空,有螺旋梯直通塔顶,除基座外塔身均用钢筋水泥建筑,设计精良。在建筑材料上,两者确实极为不一样。一会,宿先生带大家进入塔内,大家可以好好参观。”

    说到这里,苏亦继续说,“咱们说回燃灯塔,康熙年间该塔因大地震损坏,17年以后重修。有资料记载当年塔高53米。但是现在塔高多少?其实没人知道了。因为1900年,八国联军占据通州,对塔进行破坏;十年时间,也遭遇到不小的破坏;1976年唐山大地震,此塔受到波及,塔身左右30度大晃,但没有倾圮,只是把塔顶莲花座的砖抖落很多,塔身也略有酥裂,岌岌可危。至今还没有修复,也没有人测量。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燃灯塔确实比博雅塔高。”

    他这些数据都搬出来了。

    已经足够让众人信服了。

    说完这些大致情况,苏亦回到最为关键的知识点。

    他问,“大家知道通州燃灯塔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因为燃灯古佛。”

    不少的学生抢答。

    这个确实太简单了。

    苏亦点头,“塔身正南券洞内供燃灯佛,故名燃灯塔。那么博雅塔呢?这名字怎么来的?”

    王讯贫嘴,“总不能塔内供奉博雅古佛吧?”

    他的话,成功引起众人哄笑。

    苏亦选择无视这货,“水塔建造经费由当时任教于燕大哲学系的美籍教授博晨光的叔父(时居美国)所捐,依从当时燕大校园建筑以捐款人姓氏命名的惯例,水塔被命名为博塔或者博氏塔,甚至还被当年的燕大学生戏称为‘十三妹’。”

    听到这话,众人哄笑。

    苏亦等大家笑完,才说,“至于为什么演变成为博雅塔。按侯仁之先生的说法,“博”取西方捐助者之姓,而“雅”取中国“儒雅学者”之义,故博雅塔之名实乃中西合璧的产物。如今博雅塔已经不再作为水塔使用,而是作为燕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成为北大象征。”

    至此,苏亦跑题一圈以后,终于把博雅塔的前世今生给讲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