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中文网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一百三十二章 报纸

第一百三十二章 报纸

八零中文网 www.80zw.cc,最快更新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正文卷第一百三十二章报纸赵骏从枢密院出来之后,看了看时间,才中午十二点。

    他现在每天的行程是凌晨三点半起床,四点上早朝,上完早朝之后就去政制院,一直工作到十一点钟。

    然后到下午两点左右去给孩子们上课,上到五点,再去后苑和皇帝宰相们谈到七八点,回家用电脑搞会工作统计,九点前睡觉。

    一天大概睡六七个小时,中午有两三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也幸好现在年轻有活力,不至于觉得疲惫,不然怕是要累垮。

    难怪古代都说当宰相累,他现在的权势已经比宰相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天看着各地公文,脑壳经常是晕乎乎的。

    相比之下赵祯就轻松许多。

    清晨上早朝,然后看劄子,下午听听课,或者在后苑逛逛。

    不过他也不是每天都没事干,赵祯除了要全看劄子,处理政务以外,同样要上课。

    历史上吕夷简、王曾都是他的帝师。

    其余天章阁、龙图阁那些学士也都要为他上课,讲的都是儒家知识。

    所以历史上当皇帝的老师升官就特别快,最典型的是明朝朱允炆的几个老师,朱允炆刚登基就直接参与国事,密谋削藩,然后凉凉。

    但现在赵骏来了后,赵祯上完早朝,上午就在崇政殿看劄子,下午会去后苑旁听赵骏讲课,或者去做点别的事,晚上七点前都是在听赵骏谈各方面的事情,一天的时间也相当充实。

    此时离下午上课还两个小时,赵骏可以去午休一段时间,不过他想起了昨天撰的文,便出发前往外城。由于时间比较紧张,他让人准备了马车过去。

    大概半个小时左右,他就抵达了小横桥的桥北坊印刷厂门口,这个时候的印刷坊正在热火朝天,工人来来往往做着工作。

    一路进入印刷坊内,在外面院子里的樟树下,赵骏看到孟承起坐在石凳子上嘿嘿傻笑。

    赵骏买下了整个印刷坊,按理来说已经跟孟承起无关。

    但赵骏给的词他却喜欢的紧,便自告奋勇地在印刷坊帮忙,此刻他手里还握着赵骏的手稿,陶醉其中,不时拍案道:“好词,好词!”

    “孟东家要是喜欢,拿回去慢慢看就是了,何必每天都来印刷坊帮我盯着呢?”

    赵骏走了过来,笑着说道。

    孟承起抬起头见到他,连忙起身说道:“赵公子来了。”

    “嗯。”

    赵骏点点头道:“过来看看印刷得怎么样了?”

    孟承起便说道:“赵公子财大气粗,让全城的砖瓦铺烤制活字,现在活字已经买下了一万多个,要印刷这邸报倒是不难,难的是公子确定要用竹纸吗?”

    “嗯。”

    赵骏说道:“麻纸皮纸各有优劣,若印刷的话,还是皮纸更好一点,其中又以高丽纸为最。可惜麻纸略微粗糙,皮纸太贵,便以竹纸最佳。”

    孟承起摇摇头道:“可是竹纸还是很贵。”

    “这是因为目前竹纸的造纸工艺还未推广,等以后推广之后就会好很多了。”

    赵骏说道。

    从战国时期就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以麻为原材料,造了麻纸。

    但麻纸表皮粗糙,且沾水就黏在一起,又容易破,不适合报纸这样印刷工业。至于后世报纸专用的新闻纸,是以化学材料造成,以目前的工业水平肯定做不到。

    而皮纸比较不错,表面光滑也有韧性,遇水没那么容易破。可成本非常高,因为皮纸多是用树皮制成,价格昂贵。

    如高丽纸就是从宋朝传入,用的是朝鲜那边一种独有的桑树树皮,此纸白洁如玉,光泽如一,酷似蚕茧,多用做书皮纸,是非常少见的好纸。

    可惜用做报纸的话,成本还是太高。

    因为报纸要面向普罗大众,就必须要压低成本,对外售出的时候价格低廉,才能吸引百姓观看,不然的话跟朝廷邸报也没什么区别。

    所以选来选去,就选了宋代江浙地区新出现的竹纸,这纸叫连史纸,是五代十国后汉时期发明,色洁白,面光滑,背稍涩,没有草棍、毛屑粘附,是用于制作书籍的上好材料。

    但这东西到明清时期才广为普及,因此虽然竹纸造纸成本比较低,可由于主要流行于江浙地区,传入北方比较少,导致成本还是比麻纸要高一些。

    听到赵骏的话,孟承起就只好说道:“前期的投入还是太大,做这东西,真的能有人买吗?”

    “只要消息是市井想看的,自然有人买。”

    赵骏笑了笑。

    “赵公子真是大手笔。”

    孟承起竖起大拇指,说道:“光买下印刷坊就是数千贯,又要花大价钱做活字,还要买竹纸,每份成本怕是得30文以上了吧。”

    “不能这么算。”

    赵骏摇摇头道:“印刷坊是固定投入,真正的成本是纸张、油墨和印刷投入,这竹下纸5文钱一张,成本约10文钱,卖的话,我打算卖12文钱,略贵了些,但稍微富裕点的百姓买得起,也只有他们识字。”

    宋代苏舜钦卖废纸案有过记载,当时三省纸每张价值20文,新管纸每张10文钱,竹下纸每张5文钱。但那是质量最好的官用纸,普通民间用的劣质大纸每张才0.115文。

    报纸采用的连史纸在当时就叫竹下纸,也称为竹纸,成本确实比较高。不过报纸本身受众就不是码头苦力,而是那些有闲心去茶馆喝茶的人。

    这些人俗称宋代的小康家庭,不是特别富裕,但家庭年收入在百贯以上者。也只有这些人识字,并且喜欢看诗词、,热衷于时局新闻,在市井里与别人聊天扯淡。

    报纸的出现显然会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并且这部分人与底层打交道最多,他们是整个汴梁的大多数群体,往往接受到了新知识,很容易通过他们传播给底层民众,从而进行舆论、政治、军事方面引导。

    所以在古代报纸没有出现,主要就是受众有限,成本较高。赵骏这前期投入基本就上万贯了,如果报纸不能一炮而红,在汴梁普及开来,以这每张接近10文的成本,怕是得亏死。

    两个人说着就已经到了后院。

    后院正忙碌着。

    目前正在排版,工人们把大小不同的活字进行排列,打算印成宽约两尺,长约三尺的四开大字报。

    赵骏过来看了一眼,第一版本的报纸就是他自己设计。

    封面自然是最近汴梁最大的新闻——开封府和皇城司对黑恶势力重拳出击。

    昨天他就派人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发了过来,今天已经排版,里面除了关于无忧洞、鬼樊楼以外,还有官府最新捣毁的其余黑社会团体新闻。

    内容是介绍这些人怎么祸害百姓的,里面很多活生生的例子,然后就是鼓励百姓举报之类。

    背面分为四个板块,有诗词区,花边新闻区,还有广告区以及区,只是广告区和区目前是空白,上面写的是诚招广告商以及欢迎投稿之类。

    本身报纸这个东西需要时效性,但每天哪那么多新闻?

    所以赵骏打算目前先开一期,看看市场效果,随后再邀请一些像欧阳修、范仲淹这样的人在报纸上撰写文章,先暂定七天一期,另外六天收集新闻,广而告之。

    “嗯,做得不错。”

    赵骏看到排版效果挺好,满意地点点头道:“等第一版本印出来,先送过来让我看看,等确定,没有地方要修改,就正式刊印。”

    孟承起笑道:“虽说这印刷坊已经不是我的了,但冲着这诗词,我保证给赵公子办得漂亮。”

    “东家做事我放心。”

    赵骏也笑了起来。

    孟承起就开玩笑道:“现在我不是东家了,公子是东家,对了,公子住在哪里,我估摸着明天第一版就能印出来,到时候我给公子送过去。”

    “就送到皇城司吧。”

    赵骏随口道。

    “皇城司?”

    孟承起以为自己听错了,诧异道:“是东华门的皇城司吗?”

    现在皇城司已经在城北和城南开了两家分店,一个北镇抚司一个南镇抚司,所以他才这么问。

    赵骏点点头道:“是的。”

    “额”

    孟承起就有点慌了,哆哆嗦嗦道:“这东华门是皇宫大门,我一个平民百姓,怎么进得去?”

    “没事,到时候你就说是我让送过来的就行。”

    赵骏笑道:“对了孟东家,上次跟你说的事情考虑得怎么样了?我今天跟李相见了一面,他身体不太好,我让他回家休养一段时间,不用上值,到时候你直接去李相府邸找他聊聊,就说是我说的。”

    孟承起就更慌了,不自觉低下了头,试探性问道:“不知道赵公子.到底是做什么的?”

    “哦。”

    赵骏想了想道:“上次只是告诉伱我叫赵汉龙,倒是忘了跟你说,我叫赵骏,字汉龙,目前是政制院知院兼皇城司知司。”

    孟承起:“.”

    “好了。”

    赵骏见印刷坊做得不错,就拍了拍孟承起肩膀道:“下午我还有点事,印刷坊的事情就麻烦给你了。”

    孟承起勉强挤出个笑容,态度分明恭敬起来,低眉顺目道:“是是。”

    “那我就先走了。”

    赵骏转过头离开,只留下孟承起在院中呆立。

    这位大佬。

    真的没有骗他。

    说打算改革粮食制度,就要改革啊。

    下午有点事,8点多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