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中文网 > 当我成了名作家 > 第7章 乡土

第7章 乡土

八零中文网 www.80zw.cc,最快更新当我成了名作家 !

    从长安下高速,顺着国道向北走,地形渐渐起伏,村落的房屋也从小楼慢慢变成了一个个窑洞,村落中掉叶的树,顺着墙根堆放的柴火,院中传来的犬吠。

    黄土高原的景象能唤醒任何一个中国人心中缔结的乡土情怀,这篇无边无际的高原是所有西北人的根,它承载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的印记。

    褚清正是为他所来,他是怀着朝圣的心来的。

    路遥心中的根,正扎在这里。

    。。。。。。。。

    秋季的特征在这片典型的西北高原上并不明显,得益于生态治理,已经很有一部分覆盖上了绿色植被,由于干旱少水,植被生长的并不茂盛,显得有些稀稀拉拉的,绿色和黄土色交杂在一起,煞是好看。

    褚清白色的车摇摇晃晃的行驶在乡间小道上,在这高原之上,孤零零的,根本看不到人。

    目的地离这里还有不近的路程,那是定个普普通通的村子,和这黄土高原上千千万万个小村子一样,青壮年们大都外出务工,留下小孩和老人。

    老人们主要工作就是耕种着数十亩的农田,由于产量太低,扩大种植面积是唯一的方法,而现在粮食价格的不断下跌,使得老人们每年只种植够自己一家口粮的麦子和土豆。

    花生和芝麻只是少量种植,远在外地的孩子们给的钱他们基本上都只是存下,老人们前半辈子永远也想不到有一天粮食不值钱了,房子居然要买了,土地竟然不要了。

    城市化和工业化带给农村人莫大的影响,农村人未来会慢慢减少,大片的天地将会回归大自然的管理。

    人口的聚集和土地的规模种植是大势。

    只有最后的老人们还执着在这里。

    老杨头是村里的会计,虽说大小是个官儿,但是也没他需要做的事儿了。

    他只能守着这个地方,儿女都在城里,他去住过,不习惯,他宁愿守着这个村子到死。

    在城里他吃不上自己种的新麦,喝不到自己酿的糜子酒,也睡不惯那个又大又软的床,还是他这个硬邦邦的老炕舒服。

    他儿子前两天说村里要来个外地人,说是来写生,老汉想不明白写生是个啥。

    听着儿子的嘱咐,他把儿子的屋子收拾出来给即将到来的客人住,招呼老婆子快点准备饭菜,这个新来的客人不能怠慢,人家也是给房租和和伙食费的,少有的能赚到外快,老杨头挺欢迎的。

    看着时间差不多了,老杨走到村口准备迎一迎。

    摸出烟袋,掏出烟叶紧实的塞进烟斗里,点燃火柴。

    “呼~~~~”,老杨头突出烟,舒服的向后一仰,靠在了村口的大槐树上。

    这槐树可了不得,每年都结槐花给他们村子享用,拌上麦饭,可是村子年年一次的好时候,吃着比肉都香。

    老杨头正摸着老槐树,想着槐花麦饭时,听到有车响。

    突然看到远处驶来一辆白色的吉普车,把泥巴路上的尘土扬的好高。

    不一会儿车子就到了近前,轮子缓缓停下,跳下里了一个年轻人。

    还没等褚清问,老杨头赶忙上前询问,

    “后生,你是叫褚清不”。

    “是的,大爷,您是杨哥的父亲是吧。”

    “是的是的,我儿说你晌午估计就到嘞,我过来迎一迎你。”

    褚清是在市里吃饭认识的老杨头的儿子,他儿子是饭店的老板,和褚清闲聊得知褚清过来写生,便推荐他到村里来的,刚好村子的位置和褚清想去的目的地差不多。

    褚清请老杨头上车一起进村,老杨头摆手拒绝了。

    “老汉我衣裳脏,把你车弄脏不美气,你往进走,把车停到旗杆子底下,我一下就到了。”

    老头实在是倔,就是不愿意上车。

    老杨头看着车往前走,心里寻思着这年轻后生来村里写生,是干个啥事情,不过人挺有礼貌的,还叫老汉我上车一起走。

    褚清看着这个小村落,开车顺着路向上走,旗杆在半坡的一个小广场上,看着像是村里晒粮食和办活动的广场。

    这小广场经过几代人使用,虽说是泥地,但异常坚硬和平坦。

    没等一会儿,老杨头就跟着上来了,脚步很快,看样子身体挺好。

    老杨头帮着褚清把东西放好屋里,看着褚清还带着猫,心里不禁犯嘀咕。

    在他眼里,这是个家里有钱但不务正业的后生,不找个正事好好上班,带个猫儿来这小村子,写什么生,这不就是旧社会的纨绔子弟嘛。

    正说着,老大娘饭做好了,饭菜摆在正屋的桌上,老两口招呼着褚清吃饭,菜很丰盛。

    老杨头烫了一壶酒,从旁边柜子里拿出三个酒盅,一一倒上。

    “来,后生,这是我们自家酿的糜子黄酒,今个要多喝两盅。”

    “好,谢谢大爷。”

    褚清酒量不太好,喝的不多,倒是大娘烧的羊肉极香,里面放的土豆软糯香甜,再加上一大碗麦饭,吃的很饱。

    老杨头对褚清的饭量实在是不满意,大小伙子才吃了一碗饭,他一个老汉都能吃两碗。

    吃完饭的褚清赶紧伺候猫主子,倒上猫粮和清水,清理好猫砂盆,这才坐在门前的院坝上,远处太阳慢慢低垂,山坡上放牧的人赶着牛羊下山。

    下面几户人家有放学回来的孩子,嬉闹声不绝于耳。

    听老杨头说村里没有小学,上学要到隔壁村子,乡上把附近几个村子的孩子整合到一起,可以走读,也可以住校,他们村离得近,基本没有住校的。

    老杨头给牛倒好草料,坐在褚清旁边问道,

    “后生,你来我们这写生,是做个啥。”

    “大爷,写生就是画画,看这里景物,照着画。”

    “哦~,你说画画儿我就知道了,我们这有个啥烂怂东西好画的,要山没山,要水没水的”。老杨头不以为然的说到。

    “这样说后生你还是个画家哩。”

    “大爷,我是写书的,勉强算是个作家吧,画画是我的爱好,我画的也不好。”

    “这样说后生你是个文化人啊,嘿,作家,作家好,比画画儿好,我屋里还来了个文曲星”。

    老杨头没读过多少书,算是小学毕业,年轻时因为算术好,算东西快,乡上就把他选上会计了,但是他这村会计也没什么事,村上穷,也没钱办事,他的工作更多的是给村民开各种证明,每月去乡上开会。

    听着褚清是个文化人,他很高兴,毕竟吃亏于没文化,老杨头年轻时乡上从村干部里提拔人才时都没有他,初高中毕业的村干部才有机会到乡上任职。

    褚清一边和老杨头拉闲话,一边看着这个衰败破落的村落,脑海里的故事渐渐与这里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