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中文网 > 当我成了名作家 > 第9章 痛苦与希望

第9章 痛苦与希望

八零中文网 www.80zw.cc,最快更新当我成了名作家 !

    第二天中午,褚清开车照着老杨头讲的路到了小学。

    小学大铁门紧闭着,上面挂着招牌,大集乡第三小学。

    正对面是一栋二层小楼,楼前一个操场,有着水泥地的跑道,中间有同样是水泥地的两个篮球场,球筐也只剩下一个铁圈,上面的网都已经没有了,球场上画的线只能隐约看到,角落处还有几个乒乓球台。

    进了大门,右边只是一圈围墙,左边靠着山坡有上下两排窑洞,顺着大门左边是几间平房,透过大门能看到里面正在做饭,能够闻到饭菜的香味,应该是学校的食堂。

    黄土高原虽然落后,但是本省经济实力还不错,教育部门有钱做实事的。

    这小学的基础设施还是不错的,能有的基本都有。

    除了褚清看到的,其实还有很多事是他不知道的,蛋奶工程,教师下乡,特岗教师等政策,都使农村教育在逐步变好的。

    基础设施都还齐全,师资方面也能够勉力支撑着。

    相比于其他更加贫困的地区,西北地区还算比较好,如云贵地区,XZ地区确实是更加艰难。

    但是很多学校都是因为师资,或者生源等问题渐渐的荒废了。

    褚清刚走到教学楼,就看到老校长迎了过来,带他进了办公室,里面大部分都是年轻教师,老教师较少。

    老教师应该都是从小学合并过来的,大半辈子都从事乡村教育,把一名名学生送进县城,这是都支撑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栋梁。

    学校不大,仅仅只有不到十人的教职工,以及一百多个学生,其中大部分都是高年级的学生。

    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随着很多学生都跟着父母进入城市,生源已经大大减少,相信未来不到十年,这几批学生的毕业,小学也会埋进历史的尘埃里。

    这种现象是十分明显的,全国小学的数量过去20年缩减了七成。

    其中2000年到2010年,农村平均每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一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

    褚清伸手接过老校长给倒上茶水,老校长坐下并讲到,

    “褚老师,我也知道你忙,一年级的娃娃们就不用上美术课了,主要是一些高年级的同学,他们一节美术课都没上过,我想着你先给讲讲。”

    “后面我打算去县里弄个投影的东西,让娃娃们在网上上上课。”

    听到这里,褚清打算赞助一套投影的设备,现在网络资源很发达,上网课也同样是农村孩子的出路之一,很多学习资源都是免费的。

    就像是很多同学考研,学习资源倒是存满了网盘,但是打开的有多少呢?

    不怕没有资源,这都可以想办法,最怕你不学,那就真没办法了。

    时间很快,短短一周就过完了,褚清也把自己现学的东西和自己从小学习的知识用了出来,毕竟小学美术,也没多少东西。

    主要就是,什么是美的?生活中美的东西是什么?怎样去欣赏美?

    美术创作的各种途径,不用拘泥于工具,美可以随意创作等。

    小学的美术课大多都是培养动手能力,技法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够动手,能够发挥自身的创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褚清除了上课也会在学校多呆一会儿,因为办公室的老师都对他很好奇,总会拉他聊天,有几位老师还拿着他的书找他签过名。

    期间褚清去县城帮小学买了一套投影设施,后面会有人来安装调试,又拉了一车的蔬菜和鲜肉,请学校里的孩子们吃了顿非常丰盛午饭,他能够帮到的不多,学校也不是没人管,政府教育部门都会有政策的。

    上课期间褚清和徐老师聊了很多,徐老师本名叫徐舒窈,湘水人,和他算是半个老乡,今年刚从秦省师大毕业,和他是一届的毕业生。

    但是两人聊天都很平淡,往往只是讲讲关于支教或者写生的事情,没有过多涉及个人生活,也仅仅加了一个微信,还是徐舒窈提到要等到回湘水找他签名加上的。

    二人萍水相逢,并没有太多的相处时间,并且褚清也不主动。

    其实褚清单身狗不是没有原因的,性格过于佛系,对待爱情大多时候都是随遇而安的,并不会主动,也不是看不出来女生示好,但他觉得麻烦。

    就像现在,和徐老师这样的漂亮女生聊天,大多男生即使不追求她,也愿意和她多聊一些话题,多待一会儿的。

    褚清则不会,他基本上下课后,在办公室坐个一二十分钟,就找老校长道别了。

    上完美术课,褚清也快要转站去下一个地方了,下趟旅程则与新书没有关系,更多的是自己享受生活的过程,见识大山大河,见识文化胜迹。

    至于新书已经完成了大半,很修改的地方也没了阻碍。

    他从那些老人们的记忆里找出了这片原野发生过的事,里面有痛苦,

    那些年闹荒灾,干旱席卷了这片土地,农田绝产,政府救济能够保证他们不饿死,但是饥饿感实在是熬不住的。

    他们吃树根,吃白土,跳进黄河捕鱼,寻找一切能够抵挡饥饿的食物。

    像老人口述的,吃白土导致排不了便,爷爷奶奶用木棍往外剜。

    再者有大水,农田被冲垮,种的粮食被冲没了,辛苦的劳作化为乌有。

    当然也有高兴,

    最高兴的是孙子出生,是政府分地,是粮食丰收。

    分地后第一年家里堆满了粮食,他爹睡在粮堆里笑,笑完了又哭。

    后来他娶了媳妇,第二年孩子出生他高兴,孩子不用过苦日子,比他好。

    后来他自己养猪养羊,挣了钱不说,还能自家留着肉,那是他吃过最香的肉。

    再后来有了自己的。。。。。。

    后面的日子都开始好好的,他再没饿过肚子,他孩子以后也不会饿肚子。

    他和住在这荒原上的千千万万人一样,他们以后都不会饿肚子了。

    。。。。。。。。。

    同样的案例有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但故事开头往往都是叹息,这是经历过我们从未经历过的。

    他们的命题永远都是生存,这是历史和大地给他们刻上的,而后来人的命题是生活,如何生活的更好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