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中文网 > 年少时路过你 > 第二十九章 除夕夜

第二十九章 除夕夜

八零中文网 www.80zw.cc,最快更新年少时路过你 !

    泛黄的旧照片平铺在书桌上,散落四处的草稿纸在浓重的夜色中覆盖着坚硬的水泥地面,劣质廉价的墨水味道弥漫在镀了一层寒霜的空气里,由灰暗阴冷颜色搭配而成的夜幕降临在这层阁楼里的角落,苟延残喘在天际里的最后一抹蓝也消失了,像少年内心残留的仅剩的骄傲,连带着活着却像是死去了的绝望。

    “辞辞?今天是除夕夜,我们……”

    “薛辞?你说话啊,薛辞?。”

    “薛辞?”

    夜晚的禾青镇灯火通明,少年的黑发略长,黑框眼镜显得他温润如斯。他瘫坐在屋子的角落里,手里拿着沾满尘土的包子,我朝他望去,比过去还要消瘦的脸庞,呆滞的黑色瞳孔沧桑不已,此刻的薛辞,双眼通红,叶南嘉实在忍不住的嚎啕大哭,叫了好多声他的名字他都没有回应,她跌跌撞撞的朝他怀里跑去。鼻涕和眼泪交织在一起,真是一场狼狈的除夕夜。少年眉头紧锁,为她拭去泪水。

    他张口轻声说,别哭了。叶南嘉抹抹眼泪,说,你别不吃饭。

    婆婆她,会找到的。

    他说到,会吗?可是都找了一天一夜了?

    叶南嘉拉起他的手,让他努力站起来,然后说,走吧。在没找到之前,我们一定不能放弃。

    阿婆是薛辞很重要的亲人,可在除夕夜的前一天,阿婆不知道去了哪里。薛辞和叶南嘉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

    薛辞对叶南嘉说,阿婆丈夫去世,只余下一个她,她总是说人要落叶归根,也不愿离开一辈子生活的地方,父母劝不动,只好让阿婆一个人生活在木楠村。自从薛辞与家人决裂,最放不下的就是这位孤寡老人,最疼爱他的阿婆,他不忍心与阿婆分别,所以不管天气有多恶劣,路途有多艰难,他都要来这个贫瘠的、保留着温情的没落小村镇。

    他说,阿婆才是他的家。不管那个屋子如何的逼仄、贫穷、历经风霜。阿婆是他最爱的亲人。

    除夕夜的雪依旧洋洋洒洒,他们在夜晚十点多抵达木楠村,薛辞说,阿婆双鬓斑白,脸上的皱纹有深深的沟壑,以前她总是迈着蹒跚步履开门薛辞回来,有时候自己会晚点到,阿婆就会责怪他怎么那么晚。陆眠站在着叶南嘉面前,嘴角强撑似的上扬,又急切的落下。

    他对叶南嘉说,这里就是阿婆的住处,不要等我,你快去睡吧,照顾好自己,今晚自己去找阿婆就好,给你添麻烦了。

    木楠村满是逼仄弯曲的山道,路况糟糕,风雪绵延。他说,村里的交通状况糟糕,比不上禾青市镇,我不想让你冒着冷气出门,太苦了。

    这里经常断电,夜晚不要害怕,有事随时给我打电话。

    说完,薛辞径直走向光线幽暗的厨房,抓了一把大米,急切的开始在大铁锅里煮饭,叶南嘉太累,不知不觉趴在桌子上睡着了,醒来之后,摆在她面前的正是一碗熬好的白粥。

    晚上躺在厚实温暖的被褥里,叶南嘉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她一贯以右脸贴着枕头,蜷缩着身体,看纸糊的窗子外面一片漆黑,心里甚是敏感不安,舟车劳顿疲惫不已但仍无一丝一缕的困意,听窗外风声鹤唳,有片刻的恍惚,才反应到她不知道怎么到了阿婆的床上。薛辞他……还没有回来……

    叶南嘉也是在木楠村生活过几天的人。

    小时候的薛辞曾带她来过这里,他牵着她的手去赶集市,噪杂却充满人间烟火、令人眷恋不舍得离开的时光。还记得她每次去的时间都刚刚好,冰糖葫芦的叫卖声、香甜的桂花糕、手工做的棉鞋、木质玻璃框中的精致银饰、满头银发的老爷爷和他的老旧小摊…记得他们在门前台阶上相对而坐,他让自己品尝阿婆亲自酿制的酒,穿阿婆为自己亲手缝制的黑色布鞋。

    她还记得,她在阿婆家尿过床,那年夏天炎热,她和薛辞在阿婆家生活,每天早上她的胳膊上全是被叮咬过的痕迹,阿婆还用她的土方子缓解胳膊上的瘙痒还记得小时候的自己因为要推开两层门去上厕所,还未等到自己穿好衣裤已经在屋子里解决完毕,她满脸通红,尴尬、无处躲藏。然后泪水涌动、在内心慌忙祈祷,可终究隐瞒不过,事后还被薛辞狠狠嘲笑了一翻。

    阿婆见她衣着单薄,心疼不已。连忙去拿家里的粗布毯子裹在她的身上。自始至终阿婆都像亲外孙一般照顾她,想到这里,叶南嘉双眼酸涩,差点流下眼泪。她赶紧起床,借着手机微弱的灯光去找阿婆和薛辞。

    周围的一切都静悄悄的。叶南嘉踩着雪打着等去寻找薛辞。她大声呼唤他们,但是没有人答应。叶南嘉直打寒战,最后实在没有力气了,就慢慢的走。

    薛辞不知在哪里。叶南嘉带着一双被泪水模糊的眼睛,凝视着这片夜晚阴冷的天空。一边哭一边呼唤薛辞和阿婆。

    “阿婆,你千万不能有事。”

    叶南嘉双手合十,跪在雪地里,哭着祈祷。

    那时候薛辞带着十一岁的叶南嘉在楠木村人群熙熙攘攘的街道里默默的走着,那是叶南嘉和母亲赌气逃离家人的第十三天。

    薛辞没有办法,只能带她来了阿婆家生活几天,等她自己想通了,就会想着回去。

    封建闭塞的小村镇,常年空气浑浊,光线昏暗,房屋毗邻,各家各户日出而作,物质匮乏。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刺骨冰冷,大片大片枯黄野草缠绕蔓延,水管常常爆裂无法供给人们充足水源。

    村民们都在重负前行,正当壮年的大人都外出谋求生路,羽翼未满的孩童也早已辍学干着苦力,还未体验过、迎接外面的世界,就已被世俗牢套结婚生子。

    实际上,当人们在物质匮乏的时候已无力去想其他层面的东西,这是命运的悲哀。

    阿婆是位思想前卫的人,明了教育的重要性。不然也不可能培养出像薛辞母亲那样优雅的女子。

    薛辞母亲对薛辞说在母亲印象中的阿婆未曾对别人笑过,她甚至尝试与外界隔绝,放弃交际。

    阿婆一生劳苦、未曾有过抱怨,她放弃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下嫁给稳重的阿公,被家庭琐事所拖累,并被岁月鞭挞容颜不在,很难想像阿婆是一个热爱艺术痴迷画画的人,她和自己的母亲一样双手充满灵气,和母亲一样德才兼备,她是那样端庄、优雅。

    薛辞的母亲是偏执的、倔强的、她对热烈的爱情毫无自控能力,她认定爱可以抵挡一切,包括贫穷。

    她与父亲相爱,与家庭决裂,只想与父亲白头偕老。最终也是因为爱,又不顾一切离开了父亲和自己。

    这一点,她们母女俩很像。

    当初阿婆就是这样下嫁给了阿公,

    薛辞从来没有见过阿公,只知道阿公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在高压工作下猝死,阿婆悲伤过度与外界产生罅隙,眼神逐渐呆滞,思维逻辑混乱,整日郁郁寡欢。

    但她不曾放弃改变她女儿,她拿出毕生积蓄恳求自己的哥哥来抚养她的孩子,恳求他,要供养到薛辞母亲大学毕业。可自己母亲内心坚韧,一直不愿寄人篱下,于是靠着自己的努力,生活才逐渐变得好起来。

    吱吱呀呀的木质房门,俗套的贫穷不幸,薛辞的母亲就是在这样毫无新鲜感的生活中渐渐长大的。

    整天为了两毛钱的菜价和别人在肮脏的泥泞的菜市场叫嚣,受够了没有自由的日子。受够了野蛮粗俗的亲情,受够了邻居家的狗和拴住它的锈迹斑斑的链子。黑暗、碎裂、恐惧、被埋葬的过去。垃圾堆里散发着恶臭,乡间小路灰尘漫天飞扬、破败的木质房屋给人一种令人作呕的油腻。

    没有了父亲的故乡,她的世界,找不到关于自身生命的凭据,找不到要留在此处生活的理由,每每提起,像是尚未痊愈的旧伤疤重新被揭开,难以忍受的疼痛、略带羞耻的悲怆,她不愿向别人提起自己的过去,却毫无保留的告诉了她的儿子。

    在那个并不是很富裕的年代,人们也都有各自属于自己的幸福,唯独不幸的人依然在各自的不幸中度过各自的时光。

    薛辞从不曾明了幸福的定义,就同一两岁的幼童对自己视线以外的世界充满了渴望。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理解母亲的所作所为,他心疼她,但也恨她。

    人们热切地期待这冬季的来到,而它最终到来时却又让人们厌恶。

    可怕的寒冷使薛辞浑身打战不止,最后他跑到了邻村的舅舅家。

    那是母亲的哥哥,一个和自己并不亲密的人。

    薛辞走到小屋门口的时候,听到了一个女人的训斥声,“你看看家里还有没有地方住了?!嗯?你怎么不死?!季田光”

    薛辞皱眉,再往里看去。发现阿婆呆坐在黑白电视机面前,正在听自己的儿媳妇咒骂自己的儿子。

    阿婆低着头,很委屈的样子。

    薛辞探头望去,发现舅舅这些年来身形愈发消瘦,乌黑的头发发开始露出根根分明的沉闷白色。

    对于舅舅,他也知道一些,从妈妈每个月都要给他们家打钱的时候,从他妈妈嘴里知道舅舅这些年事事不顺,一家老小全靠舅舅一个人赚钱度日的时候,他的心里对舅舅产生了一种怜悯之心。

    舅舅季田光内心愁苦,每日劣质烟酒不断。无奈之下,只好租赁一辆三轮车搭上玻璃架子,日日夜夜穿过大街小巷叫卖煎饼白粥。小学门口,公交车站,十字路口,小时候他总能看到他疲倦的身影,只有在星期天他才能休息片刻。而那个女人也经常趿拉着破旧拖鞋在河边浣洗一家人的衣物,满脸通红,唾星飞溅。薛辞。哎!还睡呢,赶紧起床给季捷做饭!有人生没人养的死孩子,姓季的没一个好东西……“季田光,你又要去哪里喽,你又去喝酒了,滚出去吧,别再回来了……!”

    饱经风霜的一个中年女人,生活给予她重击、每一天都要照料着常年没有作为的丈夫,照料着自己唯一的儿子,她被琐碎囊括着,她一辈子都在与平淡无奇的琐碎生活周旋,不免变得越来越暴躁、犀利。她未曾找到过发泄的出口,一个局外人日久天长的生活在她的家里,她本应该从这个人的身上找寻生命的出口,薛辞理解她、但,并不同情她。

    薛辞从看见阿婆安然无恙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泪流满面,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夜晚,她来陪自己的儿子一起跨年。这两天他真的累极了,哪里都想到过,都去找过,就是万万没想到这个地方,

    薛辞有些崩溃,他开始哭泣,冲进舅舅家的屋子就去看阿婆,舅舅的家依旧没有变化,唯一的不同就是房子和多年以前比,变得陈旧。

    “辞辞?你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