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中文网 www.80zw.cc,最快更新逐夷平江赋 !
北风潇飒,梧桐秋色,暮色人烟寒。
公元1627年,大明天启七年,陕西省。
自山阳至洛南官道之上,一人直身宽襟棉袍,遍身风尘疾色,脚上却着锻面厚底靴,显然绝非小民,此时他正顺着官道一路往西行去,许久得见道旁一旗望,终于眉头舒展,长吁口气,三步并作两步行至酒肆。
酒肆伫于道旁,面积不大,里面错落摆了十几张桌子。
深秋天寒,行人为稀,几无临客。
柜台后面一老板模样的人老远便看见他,待他进得门来,忙从柜后转出来,笑道:“客官辛苦,里边请,来点什么?”客人并不答话,自顾自找了一张桌子坐下,边从肩上解下包袱放于桌上边道:“先端一壶茶来,再上三个包子。”店家一听,面露难色,道:“包子没有,茶管够。”
客人一愣,回道:“那有什么吃食?”“有馕饼和馍,还有半斤烧酒,尚温。”客人手一挥:“酒不必了,来半张饼子,再拿三个馍来。
”“哎!”店家应下,转去后厨,客人抬高声音又道:“吃的你且忙着,茶要快些!”店家痛快应着,没一会挑帘而出,左手拎一壶茶,右手上搭了一个大碗,大碗上又叠了一个小碟,大碗里是馍,小碟里盛的却是一些咸菜。
店家边将碗放下,边打量了客人一眼,客人端是渴的极了,从店家手里接过茶壶,倒了一大碗,三两口给喝了个见底。只听店家道:“馕饼在灶上热着,客官先垫补着。”客人饮了一大碗,口渴稍缓,又倒了一碗,回了句:“不急。”
店家见他三十如许,浓眉长须,阔面薄唇,口音却不似北人,因而笑问道:“足下行色匆匆,是要赶在天黑前到洛南吗?”
这客人官宦出身,虽不似其他士人那般,三六九等,眼高于顶。也自小读“士农工商四民者,皆石民也。”然他为官多年,于仕林耳濡目染之下,对从商者免不了还是有些轻视。当下边一手拿起一个馍,一手撕着往口中送,一边道:“不去雒南,去府治。”
当时是,因避光宗讳,洛南改成雒南,但那只是官面行文,私底下,洛南百姓口口相传数百年,哪那么容易说改就改。店家颦眉一想,道:“料是足下对路途不熟,此去府治西安路途尚远,如果不去洛南歇脚,恐怕足下今晚免不了露宿荒野。”
客人”咦“了一声,口中吃个不停,抬眼望着店家,含糊道:“此去雒南还有多远?”店家道:“不足三十里。”说罢眯起眼睛,促狭一笑,道:“先前见足下脚力甚健,料想两个时辰,定然能到洛南。“
客人吃完整个馍,拍了拍手,心中略一估摸,无心再作逗留,把那一大碗茶咕咚咕咚喝了个见底,嘴角水渍也不擦,道:”劳烦将剩下两个馍和饼子一同包起来,算算多少银子?”店家小跑着从后厨端来半个馕饼,连同两个馍一同用油纸包了。道:“一共六钱。”客人起身从怀中摸出五枚铜板,摊在掌中一看,又摸了一枚出来,递到店家手里,将油纸包塞进包袱,又将包袱系在背后,这才向店家微一拱手:“敢问此去雒南,可有近路可走?”
店家摸着下巴思忖一会,而后遥指西北方向,道:“足下可沿官道行至平澜口,再行不二里,便见一三岔口,沿西北小路一直走,约十余里可至洛南。”客人谢过后转身行出酒肆。
看着他走远后,店家摊开手,望着手里静躺的六枚铜钱,苦笑着摇了摇头,叹道:“这年头哦,相公的日子也不好混咯。”
又说那客人行至平澜口,再行二里许,果见一三岔口,于是便按那店家所说,由西北向一小道快步行去。
行不多时,林风渐起,卷起秋叶漫天。
此时恰值深秋,寒风凛冽,砭人肌骨。客人不作他想,棉袍又裹了裹,呵了呵手,将手插入袖中,继续赶路。又走一会,天色渐黯,目难视路。客人抬头看看天色,但见阴云蔽日,风雷隐隐,暗道一声:“苦也。”原来虽非天色已晚,只是天将下雨。
他当下奔走更疾,身体虽已极疲惫,却仍旧不敢停下。
“轰隆隆”一声惊雷炸响,紧接着一道闪电刺破阴云,一瞬间将大地映的亮如白昼,少顷,风雨骤至。
初时淅沥,俄尔澎湃。
行人无可奈何,只得于林中寻一较为粗壮的树木,靠着大树底坐下。毕竟读书之人,心胸远较常人豁达,要不然也经不住太祖皇帝那炼狱般地八股取士,从而脱颖而出,成为读书人当中,乃至天下万民之中的佼佼者。
雨水沁透了棉袍,黏在身上,方才一番跋涉,此刻腹中早已饥肠辘辘,只见他苦笑着从包袱中取出半块馕,淋着雨掰开一大块咬在嘴里,又将剩下的大半块放回包袱里,双手托着包袱盖在头上。就这样,他口中含馕,不能讲话,突然让他想到了“束马衔枚”的典故,想到自己此刻岂不正如那马,再也憋不住“哈哈哈”笑出声来,嘴巴一张,饼“吧嗒”一声掉到了泥里。
这人乐极生悲,低头看着泥里的馕,还不忘吟诗一首道: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哪知一首诗还未吟罢,便听有一声尖锐哨声自林中深处传来,吓得他赶紧闭嘴,双手还在头顶托着包袱,也忘了放下来。这边不容思索,紧接着便有十几骑快马自雨幕中破雾而出,经由他树后小道上驰过,金铁皆鸣,刀甲铿锵,溅起一阵雨泥。
马上骑士皆披雨蓑,看不清衣着,再加上马快雨疾,实在看不清别的。待十几骑消失于视线中,他才从树后探头探脑地出来,先是张望了一会,确定再无人马之后才顶着包袱来到小道上,蹲在了一个马蹄坑旁。他三两下将马蹄坑中的泥水清干净,待看清马蹄铁印出的繁复纹路后,他霍地起身,口中喃喃道:“锦衣卫?”
雨势仍不见缓,那行人的心也恰如这清秋冷雨一般,沁寒入骨!
此刻他也顾不得用包袱遮雨了,脚下步履如飞,只奈何林路难行,更兼大雨,道路全是泥泞。他如此行不里许,终于停下,抬首望天,细密的雨珠撒豆似的淋在他的面上,雨水顺着两颊滑落,浑身上下湿透尤不自知。
他此刻心想:我自得知消息以来,片刻不敢耽搁,为防消息泄漏,只身跋涉入陕,光是马就跑死了两匹,眼看西安在望,料想定会快人一步,将消息禀于胡公,也好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却何曾想到那狗贼下手如此之快,锦衣卫如今都进陕西了。而我盘缠用尽,前路又多坎坷,教我如何是好?
他正暗暗着恼,心中蓦地想起那句话,这句话曾无数次在他舞勺之年读书时,束发之年游学时,弱冠之年科举时,直至后来而立之年,为官一任,无不曾与他砥砺而行。又有多少次,于他迷茫,失望与痛苦时给他力量,给予他重新爬起来的力量。那句话便是: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于是心下暗道:我梁文举绝不让王学为我蒙羞!
陕西布政司西安府提刑按察使司衙门一书房内
一尊浮雕兽首纹三足鎏金香炉摆在书房正中的藏蓝地毯之上,缕缕轻烟弥漫而出,无论室外如何凄风冷雨,屋内却依旧温暖如春。一张暗红色榉木大案后,端坐一人,身形消瘦,高鼻朱唇,细眉长眸,面白无须,望之不过而立,一袭白色云纹锦袍,黑色长发顺于肩后,端是一副难得的好相貌,只是双目流转之间,病态难掩。
案前站有一人,四十露头,身长六尺,微胖黑面,青色官服俨然,胸前补子上赫然缀着白鹇。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大明五品当堂,却于案前屏息肃立,不敢打断白袍公子的思绪。
白袍公子沉吟半晌,抬首道:“惟贤,消息确切吗?”那名被唤作惟贤的官员闻言忙道:“臬台当知我们的消息渠道,纵比当年文皇帝当朝,锦衣卫全盛时期也是不遑多让。”这点显然白袍公子也是不疑有他,闻言下巴一扬,和颜道:“惟贤别老站着,坐。”官员偷眼环视书房一圈,心下暗道:“这书房除了有你一把座椅,哪还有别人坐的?”心里虽这般想,面上哪敢稍有不逊,拱手道:“谢臬台,不过下官一路车轿,早就硌的屁股疼,还是站会吧。”
话音刚落,忽有凉风过处,带起窗扉半开,“簌簌”顺着窗柩侵进些许雨来。
经这凉风一吹,白袍公子本就白皙的面庞上更显苍白,片刻后便剧烈咳嗽起来。官员连忙几步走到窗前,将窗户紧紧关上。待白袍公子咳声稍缓,官员扶案问道:“臬台,不是听闻京里来的名医已来府上多日,还不见好转吗?”白袍公子不答,怔怔望着案前那封拆开的密信出神,信上透着点点水痕,是被刚才雨水侵湿的。
良久,就在官员鼓起勇气准备再问一次时,他开口了:“这次一定要让他死!”片刻后又道:“你从明日起派人暗中监视巡抚衙门四门,昼夜不断。但有风吹草动,即刻来报。”官员一震,失色道:“他堂堂陕西巡抚,封疆大吏,府周扈从如云,我如何敢监视于他。一旦被发现,下官职司难保还在其次,就恐再难效力于臬台麾下。”说着竟有些哀求地看着白袍公子。
白袍公子大怒,一把拍在案上,厉声道:“锦衣卫缇骑不日就至,届时他不过一阶下之囚,你到底在怕什么?”情绪上的起伏令白袍公子胸腔犹如火烧,他强抑咳意,拳头握的指节发白,就这样双目盯着案前的官员,眉宇之间的狠厉之色令他早不复先前儒雅之姿。官员登时手脚冰凉,犹豫再三,终是不敢再讲什么,稽首道:“下官,遵命。”
又说那姓梁名文举的行人,一路雨中跋涉,此刻腿脚尽皆泥泞,浑身湿透尤不停下,天上阴云蔽日,让他难以估算时辰,使得他内心更加焦灼。
待他走过一处山谷,前方出现一大片竹林,竹林广袤,放眼望去茂林修竹,不见边际,谓之竹海亦不为过。
此刻脚下有两条路,一条便如那店家所描绘的那样,是夯土路,连接山谷继续向西北蜿蜒。还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径,碎石铺就,通向竹海最深处,小径极窄,仅可二人并肩而行。梁文举抬足便朝西北行去,走过小径时身形不由自主地顿住,扭头向小径望了一眼,小径幽深,通向不知名处,间或有鸟雀“扑棱棱”一掠而过,竹枝摇曳,珠雨洒落。
梁文举收回目光,走了两步又复停下,伸手入怀摸出一块环形玉佩,晶莹剔透,黄如蒸栗,雨滴落在玉佩之上,凝而不散,显然是一块极好的黄玉。这是他成亲之时岳父赠予他的,一直小心珍藏,随身携带。他低头用手摩挲着玉佩,反复踟蹰良久,终于转身步入碎石小径。
林海浩瀚,茫茫无垠。但脚下的碎石,证明了附近绝对是有村落,至少也是有人烟的,梁文举坚信。不知是竹叶繁茂,还是雨真的小了,天色似乎也稍微明亮了些,顺着竹林幽径走了将近两炷香,果见前方灯影幢幢。
正前方是一泓湖水,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碧水微澜,澄澈盈盈。而最吸引他注意的,是一堵一半在地,一半接水的白墙,高约丈余,墙头砌成波浪状,高低起伏,覆以黑瓦。墙内有参天银杏古株,约有四人合抱粗细,华盖如荫,许多树枝蔓墙而出,斜风细雨偶过,枝摇叶落,顿时金黄漫天,霎那间恍然若梦。树后隐约有重楼斗拱,似是二层楼阁的飞檐一角,雨幕中叶落如歌看不真切,朦胧迷离,引人入胜。
梁文举啧啧称奇之余沿着碎石小径走着,脚下路有三条,两条通向林中别处,想是另有人家,一条弯弯曲曲至眼前的黑瓦白墙之下,一个月洞朱漆的大门紧闭着。他行至门前,轻轻叩响了门扉,“咚咚”几声响后,不见回应,他退后几步,抬首看向墙后院内,待看到隐立于大树之后的二层楼阁内确有灯烛之后,又复进前叩门。
响声终于惊动了院内的人,他听见楼上悉索有声,抬首循声望去,二楼南面的这扇窗子被缓慢地推开,一个小脑袋探头探脑地露了出来,小脸圆圆的,皮肤黝黑,洗的倒是干干净净,约摸六岁年纪,最奇的莫过于他的头发,既不结髻,也不束结,竟然是满头短寸,长不过指宽。
梁文举好奇心起,高声问道:“孩子,你是胡人吗?”男孩只摇了摇头,并不答话。梁文举这才想起正事,道:“在下有要事赶路,途径此地,现有一事相求。”梁文举见男孩目光炯炯的看着她,以为他在细听自己讲话,遂咽了口唾沫继续道:“不知府中大人安在?事成在下必有重谢。”男孩扭头离去,梁文举一下子愣在原地,良久,男孩去而复返,手中多了一把竹骨伞,对梁文举道:“大人不在,请恕不便开门,你且用它遮雨。”说罢用力一掷,哪知男孩使尽力气,竹伞也没有飞很远,梁文举一句“多承好意”还未出口,就见竹伞受那大树密叶所阻,歪歪斜斜的复又坠入院内。男孩一见,小脸顿时一红,“噔噔噔”跑下楼去,连窗子也忘了关。
“吱吖”一声,门开一道小缝,却不见有人出来,梁文举低头一看,冁然而笑,只见一截竹伞正悄悄、缓缓地伸了出来。
梁文举踏前一步,将门推至半开,里面男孩低呼一声:“你干什么?”而后奋力想去合上大门,怎奈他再如何用力,门依旧半开,纹丝不动。梁文举左手扶门,右手迅速入怀摸了一样东西在手上,伸进门内,摊开手掌说道:“在下无意冒犯,府上可有健马,烦请牵来与我,这个你拿去。”
男孩以为是什么呢,见是一块黄不拉几的石头,心中一阵鄙夷,又加上他无礼在先,顿时没好气道:“家里没马。”梁文举失望之余又道:“骡子也行。”男孩翻翻白眼,道:“家里也没有骡子。”梁文举大失所望,正欲赔罪告辞,手足还未来得及收回,就听后面一阵低沉的声音悠悠传来:“大明律,若今时无故入人室宅庐舍者,其时格杀之,无罪。”
其实声音甫一开口,梁文举就回头了,从林中小径缓缓而来二人一驴,当前一男子牵驴而行,天命之年,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短须微胖,鬓角斑白,步履虽呈老态眼神却极富神采,驴上坐着个蓝衣女子,撑一把绘以寒梅的茶色油纸伞,看不清样貌。
梁文举回头嗔怪地对男孩道:“君子以言有物,你不说府上既没有马也没有骡子吗?”男孩理直气壮地道:“你看清楚了,那是驴。”
男孩见得来人,一阵雀跃,立时将门扉大开,喊了声:“大伯,阿姊。”梁文举这才看清男孩的模样,身上竟是如此消瘦,只那肚子却是圆鼓鼓的。
梁文举此时无暇细想,顺势回身,冲着那老者拱手为礼,道:“在下前有所恳,但有冒昧唐突,尚希恕之。”
二人一驴走得近了,蓝衣女子翻身下驴,将伞一收,反手握在手上,看向梁文举,梁文举看清女子容貌,顿时一阵失神,心下不由觉我形秽,只见她面如新月,凤目隆鼻,眉淡如秋水,似颦非颦,体姿高挑,往那盈盈一立,清雅如九秋之菊。
“哼,所恳什么所恳?”却是老者看他一眼,从他身旁走过道。梁文举不敢与蓝衣女子对视,闻言忙将目光移向别处。男孩从老者手里接过缰绳,牵着驴去门外栓了。